探究三维目标引领教师发展讲课教案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9442336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三维目标引领教师发展讲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探究三维目标引领教师发展讲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探究三维目标引领教师发展讲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探究三维目标引领教师发展讲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探究三维目标引领教师发展讲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究三维目标引领教师发展讲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三维目标引领教师发展讲课教案(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三维目标 引领教师发展, 对三维目标的粗浅认识,一、三维目标的具体内涵 二、如何确立三维目标 三、如何表述三维目标,解读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一),三维目标的具体内涵,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知识有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陈述性知识,即“是什么”的知识,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艾菲尔铁塔在法国巴黎等;另一种是程序性知识,即“如何做”的知识,如骑马的知识、开车的知识、计算机数据输入的知识等。 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技能也是一种个体经验,但主要表现为动作执行的经验,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外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常说“这个人知识丰富

2、,懂得多!”,“这个人本事大!”,都是“这个人”知识和技能外显的结果。,“方法”是掌握各类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与策略,即获得“怎样知道是什么”和“怎样认识为什么”的知识,即认知方法和认知策略的知识。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第二维,过程与方法,“过程”意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在这里实际上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指外在的学习活动的过程,如资料收集、问题探究、分组学习、合作探究等;另一个是指内在的思维的过程,是学生思考问题的认知建构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的学习经历、体验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发展及其程度。系指通过获得和怎样获得“知识与技能”的经历,形成从这些经历中抽象或概

3、括的更有统摄力的思维程序与思维方法,即思维方式。 通俗地讲,就是从知道“是什么”和复现“怎么做这样做”的经历中,形成从中抽象或概括出来的“怎样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 的思维方式。它反过来促进理解与掌握已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并使其能迁移举一反三,又有利于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三),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有什么样的情感,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和价值观。 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态度表现于对外界事物的内在感受(道德观和价值观)、情感(即“喜欢-厌恶”、“爱-恨”等)和意向(谋虑、企图等)三方面的构成要素。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相互依存,互为联系,融为一体。 过程与方法支撑着知识与能力的学习与提高; 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受控并影响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三维目标是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个目标。,各个学科有着各自的目标 要求与表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 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具体内涵,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1)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

5、学生特点的要求。,二、如何确立三维目标?,学习课程标准 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明确本课时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特点,(2)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全面、具体、恰当。 所谓全面,即要关注到三个维度。所谓具体,即指在本节课中能够具体实现的。所谓恰当,即指要求的程度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过高过低都是不科学的。是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价的。,二、如何确立三维目标?,三、如何表述三维目标?,四个要素: 行为主体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表现程度,行为主体 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一般不用来描述教师的教学程序或活动安排,如“使学生”、“让学生”以及“提高学生”“培养学

6、生”等描述。“能读准”、“能熟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认知领域可观察的行为动词,背诵、复述、回忆、默写、听写、画出、写出、列举、描述、指明、解答、罗列 区分、区别、划分、解释、归纳、说明、总结、阐明、证明、简述、比较、判断、概括、质疑、审出、选择、筛选、找出、计算、运用、使用、拟定、评价、撰写、试论、创造、整合 符号表示、合理命名、分层描述、规范说出、规范写清、用术语表述、用学科理论表述,例如:,行为条件 有时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里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如 “通过小组讨论,完成”。 表现程度 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准确表述

7、”。,目标表述的四要素 体现了谁?(学习者主体或对象) 做什么?(可观察到的学习行为) 在什么条件下?(支持学习的环境) 做到什么程度?(行为的标准),故都的秋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能迅速理清文脉,把握作者在描述的秋景画面中寄寓的深情。(条件、对象、程度、行为) 2、理解课文内容,准确理解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深入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独特感受。 3、有感情朗读课文,分析文章缘情写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领会作者谴词造句的娴熟技巧。,教学目标的表述,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 (2)过

8、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三维目标表述普遍存在的问题,主体错位(如使、让、培养等) 目标模糊或过大(如优化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思维割裂(三维目标的不统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向学生讲述郑和下西洋的经过,使学生了解郑和七下西洋的基本史实。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多媒体创设历史情景,进行多向的信息传递,调动学生并培养学生参与学习。 (2

9、)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水平,使学生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通过讲述明朝同亚非各国的友好未来,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外交的重要意义。,郑和下西洋三维目标表述案例,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设计原则,探索知识与能力目标 设计原则,不是为了做些文字游戏,而是想通过交流引发思考,思考我们的设计如何能够真实有效,而不是浮搁在备课本子上的一组文字。,【指向性】 【可观察性】【可检测性】 【层次性】,【可观察原则 可检测原则】,问:“小瘦,你认识小胖吗”? 小瘦答:“我认识”。 怎么评价-真的认识吗? 照片“指认”、特

10、征“描述”,看得到,摸得着,用外化的行为动词表达,【可操作原则 可评价原则】,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指导学生在理解百分数也是表示两个量间的倍数关系的同时,认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及发展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识与能力,笼统描述,例如:百分数意义,指向不明,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在理解百分数也是表示两个量间的倍数关系的同时,认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及发展变化规律;,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指导学生在理解百分数也是表示两个量间的倍数关系的同时,认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及发展变化规律,

11、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指向不明,原来目标,改后目标,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指导学生在理解百分数也是表示两个量间的倍数关系的同时,认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及发展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目标直指学生,笼统,不易检测和评价,再次思考,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在理解百分数也是表示两个量间的倍数关系的同时,认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及发展变化规律;,1、会正确读写百分数,并用自己的话解释百分数的意义; 2、在实际操作中,分析、概括出百分数也是表示两个量间的倍数关系,指出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及发展变化规律;,对理解的行为外化,范进中举,语文案例,通过阅

12、读课文,能画出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行为的段落和词句; 在自主品读和揣摩词句的基础上,能运用人物写作知识对文中其他一些关键人物进行改写。,修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人物描写的特点;通过品读文段,揣摩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人物的描写;,无法操作,【可观察性】【可检测性】,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章,使学生能够学习到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2.让学生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与今天口语的差异。,再如:,教学目标 1. 筛选出文中含有对比和夸张的词汇,解释其在讽刺艺术中的作用。 2. 通过阅读和对比分析,能罗列出一些词句说明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与今天口语的差异;

13、,修改,1. 通过观察感受浮力的存在,理解浮力的概念; 2. 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浮力的实验,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 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物理案例,1 体验推导过程,能找出浮力概念中几个关键词语,并用能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2 最少能提出一个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 在实验中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并能概括出至少一个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并说明理由; 4 能用公式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笼统的目标行为动词外化,指向性、层次性、可操作性、 可检测性,知识与能力目标 (原) 使学生掌握文中6个重点单词和过去时态的含义及用法; 培养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复

14、述故事梗概;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过去时态进行交际。,指向性,层次性,可操作性、 可检测性,知识与能力目标 (改1) 掌握文中6个重点单词和过去时态的含义及用法; 在阅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梗概; 灵活运用过去时态进行交际。,知识与能力目标 (改2) 能默写出文中6个重点单词;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过去时态的含义及用法; 在阅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梗概; 灵活运用过去时态进行交际。,知识与能力目标设计原则:,科学:“能根据教材中的文字画出震动形成的图示 ” 数学:“能标出数量关系” “至少能写出两种解法 ” “会画出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英语:“能写出4个单词并造句” “会复述主

15、要段落” 语文:“能依据给定的主题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只有每节课真正落实当下目标 形成学生的长久能力才有可能,课堂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应该是一种近在眼前的当下目标,其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理想的最高要求。,如何理解,在设计目标时,选择合适的动词去描述所需学习行为是一个难题。-美加里R 莫里森,布鲁姆对认知水平有六个层次的划分, 六个层次中还有详细的行为动词对应,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行为动词来设计知识与能力目标。,详细分类一,组织、定义、复制、 标识、列举、匹配、 命名、排序、联系、 复述、再现、等等。,呈现知识,考察对知识的 回忆与记忆,目标需要,认

16、知领域可以观察的行为动词,分类、描述、识别、 定位、指出、精选、 转化、解释、重申、 定义、阐明、等等。,领会知识,考察能否用 自己的话解释,目标需要,认知领域可以观察的行为动词,详细分类二,估计、比较、批评、 图解、区分、辨别、 检验、对比、分解、 编目、设问、等等。,分析知识,考察能否分解知识,建立部分间的联系,目标需要,认知领域可以观察的行为动词,详细分类三,安排、组装、收集、 提炼、设计、制定、 归纳、编写、创造、 建立、概括、等等。,综合知识,考察能否将知识的各部分组成整体并建立新联系,目标需要,认知领域可以观察的行为动词,详细分类四,选择、证实、改编、 采用、说明、诠释、 操作、解决、使用、 编写、综合、等等。,应用知识,考察能否在新的情况下使用知识,目标需要,认知领域可以观察的行为动词,详细分类五,鉴定、论证、建议、 批驳、选择、辩护、 估计、评分、支持、 质疑、判断、等等。,评价知识,考察能否在给定标准的基础上做出判断,目标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