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弟子规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39393174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DOC 页数:104 大小:16.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教材弟子规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校本教材弟子规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校本教材弟子规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校本教材弟子规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校本教材弟子规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本教材弟子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教材弟子规(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关三小校本教材 一、 总 序读读背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仅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你能背下来吗?城关三小校本教材 问题与思考 1、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吗?2、你能说说父母是怎样教育你的吗? 我知道:城关三小校本教材 创新活动开个主题班会,说说平时你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以后有何打算?父母生病了,照顾 他们我帮妈妈干活 我替父母分忧我听别人说我听别人说城关三小校本教材 资源支持释文:弟子,学生也。学是学习。生是生活。规是规定。依老师(圣贤)的规戒在日常生活确实奉行。心行自然容易得定(不散乱)。孔子曰:“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不逾矩是规(善)。从心所欲是定(巧)。

2、”圣是圣贤此根据圣人孔子的训示。中国历史上的圣贤都是我们生活中学习的规。弟就是悌,做人首先一定要从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做起。其次在言行要谨慎,时时提醒在做人处事要诚信。信包含仁义礼智信。广泛来爱护一切大众。众:指生活环境。而且要亲近有仁德的人。以上都做到了,还有多余的心力,再来学习知识。 城关三小校本教材 孔子的有关资料: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今曲阜)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自汉代起中华文化中的主流学说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及朝鲜等周边国家有深远的影响,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 家世与生平 孔子是鲁国人,其先祖乃宋国贵族,为商人

3、后裔。如果把传说与信史结合起来,子姓孔氏有着显赫的世系。传说中的五帝时代,有娀氏之简狄生契。契的后裔汤建立了商王朝。周灭商后,封纣的庶兄微子启于宋。微子启传位于其弟微仲。微仲后四世弗父何让国于弟,为宋卿。弗父何后四世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遂为孔氏。孔父嘉后三世防叔奔鲁。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名纥字叔梁)。 叔梁纥居于鲁昌平乡陬邑(今曲阜县东南),72岁时娶18岁的颜徵在,生孔丘仲尼。史记 孔子世家中说(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传说中在孔子出世前颜徵在曾见到麒麟。孔子3岁时,叔梁纥去世,葬于防山。颜氏移居曲阜阙里,将孔子抚养成人,在他17岁时去世。孔子打听到父亲葬处,将父母

4、合葬于防。 孔丘19岁时娶宋人亓官氏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该子便名为孔鲤,字伯鱼。孔鲤先孔子而死,有遗腹子孔伋,字子思。 孔子像 宋马远孔子生而首上圩顶2,长成后身长九尺六寸(周时尺寸,大约1.76米,一说1.83米),被称城关三小校本教材 为“长人”。孔子早年生活极为艰辛,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他受过季氏家臣阳虎的欺侮,不过也做过季氏的委吏和乘田,管理仓储和畜牧。 思想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西周社会以血缘氏族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崩溃瓦解,而基于文化认同的“诸夏”民族共同体正在形成。这是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最初发生的年代,古典成为时尚,一些人开始思考天道、

5、人生和世界秩序等方面的问题,原先由贵族所垄断的文化教育也正逐渐流入民间。孔子正是这时代精神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遂开战国诸子百家之先河。 论语是了解其思想的主要著作。 思想核心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有三种看法:仁,礼,仁与礼。 人生境界 仁是孔子和弟子反复探讨的命题。有一次,樊迟就此请教,孔子说:“爱人。”很多学者指出,仁爱不是无差别的爱,而是所谓爱有差等。但也有不少人坚持认为仁的原则在于博爱。颜渊也曾问仁,孔子告诉他“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的解释同样颇具争议,但至少指示了礼的重要性。不过,孔子也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可见,礼是外在的规,而仁才是在的德性。根据仁的原则,人将自然的血缘亲情

6、发散强化,推己及人,由近而远,与众人和睦相处。所以,孔子非常重视孝,他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而当仲弓问仁时,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这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孔子告诉子贡可以一生奉行的恕。恕是一个基本原则,孔子告诉曾参“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明白:“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城关三小校本教材 君子与小人虽然是以身份地位区分开来的,但孔子不认为这是唯一的差别,更重要的在于修养和境界。对此孔子有很多说明,如他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是修养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方法,有着丰富而精微的涵。近百年

7、来,不少人反感于中庸,大概是将它误解为同流合污、媚世自是、毫无原则的伪君子行径,其实这样的乡愿也正是孔子所深恶痛绝的,他说:“乡愿,德之贼也。”他认为,如果不能达到中庸,狂狷是次好的境界,毕竟“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 孔子又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朴实和文采两面均衡)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患得患失)。”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泰(安舒)而不骄(傲慢),小人

8、骄而不泰。”城关三小校本教材 二、入 则 孝读读背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城关三小校本教材 问题与思考1、在家中你最敬佩的人是谁?为什么?2、你和父母吵过架吗?你是怎么处理的? 3、假如父母偷看了你的日记或信件,你会怎样对待父母?怎样处理此事? 我知道:城关三小校本教材 创新活动搜集与孝敬父母有关的文章或诗歌,召开主题班会,向大家展示。大家把搜集来的材料都拿出来吧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我会唱藏族歌曲我会跳新疆舞我们举办一次民族大团结的演讲比赛我们举办一次民族大团结的演讲比赛我有朱德的

9、回忆我的母亲城关三小校本教材 资源支持释文:父母叫你的时候,应该马上答应不可借故拖缓。父母交待的事情,马上去做,不能偷懒。父母的教导,必须恭敬听从。父母的责备,必须顺受奉承。冬天要使父母温暖,夏天要使父母清凉(即使父母温心、开心)。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向父母问好。 外出一定要告诉父母,回来一定要面告母(表示要负责有交待)。起居要遵守规律学习态度不要时时改变。城关三小校本教材 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事例一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今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

10、。先任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11、。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城关三小校本教材 事例二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三 在全国以

12、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

13、,到母亲处请安问好。城关三小校本教材 关于孝敬父母的名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辙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城关三小校本教材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