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最新精彩美文选读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935677 上传时间:2017-10-28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28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日报》最新精彩美文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人民日报》最新精彩美文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人民日报》最新精彩美文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人民日报》最新精彩美文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人民日报》最新精彩美文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日报》最新精彩美文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日报》最新精彩美文选读(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 高考作文备考: 人民日报 最新精彩美文选读吁请常态追索(艺坛走笔)剑 武 人民日报 ( 2009 年 3 月 1 日 07 版)虽然咱们举国愤慨,法国佳士得公司依然如期拍卖了流失海外的圆明园文物铜制兔首与鼠首,这委实令人尴尬。明明是英法联军从圆明园偷走的,明明是战争掠夺物品,明明有相关国际公约,为什么铜制兽首的现在持有人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漫天要价,为什么佳士得等公司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高调推出拍卖,为什么海外有关司法机构与政府部门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听之任之而我们的有关部门只是口头反对拍卖,甚至可以说是雷声大雨点小看来,问题远比我们了解的复杂,手续远比我们想象的繁琐,工作远比我们所做想做

2、的巨大。因此,我们有必要吁请国家建立专门机构、设立专门基金,让文物源源回流。从国家文物局的网站上,我们得知:近年来,我们成功追索走私到英国的中国文物3000 多件,追回流失海外 14 年的北朝石刻菩萨造像,流失到丹麦的 156 件中国文物得以返还。此外,发挥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的带动作用,多渠道争取流失海外文物征集工作取得进展。特别是自 2002 年以来,先后从海外成功征集了包括北宋米芾研山铭、商代重器子龙鼎等在内的 6 万余件(套)珍贵文物。但是,和我们流失在海外的文物相比,这几万件文物只是凤毛麟角。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贸易与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超

3、过 1000 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但是,这只是一个概数。这些文物现在何处、因何流失、交易经过、收藏历史等等情况,我们所知不详。许多时候,我们就像一个公子哥儿,大大咧咧,毫不在意,因此,我们有必要综合文物、外交、民间团体诸方面力量,建立专门机构,抓紧开展工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参与了相关国际公约的制定与签署,与一些国家签订了关于文物的双边协定文件,与一些相关国际组织与机构建立了联系机制,但是,对于海外流失文物的追索工作基本处在单项追索状态、突发追索状态、被动追索状态。过去的某一天,我们得知国外某处进入拍卖市场的一些文物是多年前我们被盗的文物,于是,文物、公安、外交诸部门协同作战,雷厉风行,

4、卓有成效地将文物追索回来。即便这样,也往往是事倍功半,而且每次都是重新启动,成本极高。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包括海外华侨社团的力量,建立常规追索机制,开展全面追索工作。目前,面对非正常手段流失的文物回流主要有三种形式:回购、追索和捐赠,其中回购是比较常用的市场手段。此次圆明园铜制兽首进入拍卖掀起的轩然大波,就在于海外商人的贪得无厌。如果法国商人依循前些年美国收藏人的“公益方式”转让铜制兔首与鼠首,我们会感激的。问题是,这些铜制兽首当年的出让价很低,大约每尊一两千美元,几次转让而达千万,令人心惊胆跳。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大步向前,一般中国文物便身价百倍,更何况一些历史与艺术价值很高的文物,通

5、过拍卖回购文物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因此,我们有必要把回购的起点前提,把工作做到拍卖之前,做到收藏家的门前。如此,我们需要有人日夜为之操劳。上世纪 50 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在国家经济极度困难之时,拨出 48 万港元购回名帖中秋帖与伯远帖。如今,此两件名列清宫“三希堂”的法帖价值几何,自不待言。现在,国家的实力大了,但也要多做这种“四两拨千斤”的事。我们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工作千头万绪,但总得分个轻重缓急。在我看来,有两个方面小觑不得,一是教育,这是关于人的素质,关于建设与发展的动力;一是环境,这分为生态与人文两个方面,文物得到保护就是人文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翼,就能使我们以及子孙后代常处阳光下雨露中和

6、风里。千秋功业,当从速为之、着意为之。红松擎天张抗抗 人民日报 ( 2009 年 3 月 2 日 16 版)伊春城像一个巨大的绿色沙盘,隐没在起伏的丘陵与林海之中。在山丘与山丘连接的小平原,建有大片高高低低的楼房,红黄蓝白色彩缤纷的城镇,浮游在苍翠的绿海中。视线越过山峦间的空地,见更远的山后,镶嵌铺陈着一大块一大片齐整的楼市,那是伊春市分散的各行政区。30 多年前的一个冬季,我曾随农场连队,在距伊春不远的鹤北林业局某林场伐木清林。雪地、暖泉、森林、冰坂,曾是我知青年代珍贵而美好的记忆。然而,重新回望那个年代,让人心生愧疚。还记得男生手中锋利的电锯,将远近茂密的树林呼啸扫荡;深山里的卡车,满载直

7、径十几米长的原木,一车车运出山去。七八个女生围着一株锯倒的巨木,为它清理枝桠,需花费好几天的力气。我们曾将一棵棵粗壮的大树锯断、劈成拌子,然后塞入炉膛,熊熊火焰给帐篷带来温暖,同时将几百年成材的原木,燃为灰烬长期过量的采伐,使得小兴安岭林区可采林木锐减,生态逐渐恶化。在那些倒下并消失的大树中,当然有红松。红松,分布于俄国、朝鲜、日本东北部以及中国的长白山和小兴安岭。伊春,小兴安岭中麓林区,目前尚存亚洲面积最大、最为完整的红松林,如今已成为红松在中国的最后一片原始保留地和红松原乡。自然界但凡珍稀物种,对生存的地理气候条件要求苛刻,决无苟活之意。这种生长于高纬地带的珍贵树木,生长极其缓慢,而人类采

8、伐的速度却远远高于它们的生长速度。几十年前,小兴安岭还是红松满山,巨木林立。然而,历经 20 世纪战火硝烟的损坏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连年的大量砍伐,红松已所剩无几。近半个世纪以来,伊春为国家输送了 2.3 亿立方米红松材质,据说,若是把砍下的红松原木装满火车,一节节车厢连接起来,可从最北端的漠河,一直排至最南端的三亚。若是一根一根连接,其总长度可从地球至月球绕六圈半红松,你们如今安在?时值盛夏,林间浓荫匝地,凉风爽滑。在溪水国家森林公园的“乔木观赏园”,我寻访红松。溪水属于林业局,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因参加战役的连队全体转业至此而得名。“乔木观赏园”所在地,本是原始森林一角旮旯,山陡林深不易采伐,

9、天长日久几近遗忘,竟在不经意间,保存了完整的原始森林品貌。经普查后发现,该地存有614 种原生树木,是一座天然的森林博物馆。沿山路上行,只见草木葳蕤,蕨苔遍地,低矮灌木与高大乔木,针叶阔叶高低错落。迎面扑来树叶与青草、朽木与落叶混合的浓郁森林气息。新铺的石阶木桥、草亭木屋,与山林浑然一体。吸气、吐气,再吸气,肺腑通透、神清气爽。微微出汗,汗如清溪甘泉。一路漫游,走享森林浴。那一刻,四周忽然幽暗:一株褐红色的巨木,挡住去路。大树如一门超长巨炮,横空出世。树干浑圆敦实,直上数米绝无旁枝。似一位森林巨无霸,居高临下、冷傲威严。它的躯体健壮,厚重的树皮鼓胀得似要裂开,鱼鳞块状寸寸皴裂,呈现出清晰的时间

10、刻度。那是红松!在溪水,我仰视红松它们列队而来,在路边,在树林深处。树高达数十米,一株、又一株,如同一个威风凛凛的森林卫士方阵。它们已经在这里巍然伫立了几百年,饱经风霜却是容颜依旧;腰板挺直,直得甚至让人怀疑树干中是否嵌入了钢管或钢筋。不,它更像一枚等待发射的火箭,直指天穹。岁月悠长,红松心无旁骛地向上生长,中途决不分叉。一直到树冠部分,才打开伞状的枝条。阳光透过树顶苍绿而粗硬的松枝倾泻而下,五针一束的松针,玉簪似地插在头顶,可望而不可即。在溪水,我拥抱红松。红松应是世上最有骨气的树种之一。它直立如柱,表里如一,就连木材的纹理也是直的。它喜酸耐寒、外刚内柔,质地轻软细腻,不易曲裂。它是如此坚韧

11、,耐腐蚀抗风雪,可作桥梁、枕木、电杆之用的栋梁之材。红松的树皮可提取烤胶、采割松脂。松针可提取松针油;松子为美味坚果,亦可入药红松,在这冰雪之地延续了千万年的完美物种,由于它过于优秀,而受到了人类的过度青睐。仅仅一个多世纪,红松便遭到了毁灭性的掠取和破坏。当人类终于醒悟的时候,红松林已所剩无几。仅在伊春,还能见到原始红松林留下的些许踪迹。然而,这个夏季在溪水,我要为红松祝福。伊春市五年前,在当时地方财政特别困难的情况下,作出了全面停止采伐天然红松的决定。同时,开展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现存中龄红松活立方,实行建档立卡管理。伊春人绝不能让“红松的故乡”,变成回忆中的“红松的故事”。人所皆知的

12、伊春伐木工马永顺,一生伐树 3 万余株。退休后,倾晚年余生之力,植树 3 万余棵,被国人传为佳话。登上溪水森林公园内的观光塔,可见群峰滴翠,环山苍郁,森林像一块巨大的“祖母绿”,在阳光下发出碧玉的荧光。山坡上人工红松母树林,树梢上悬挂着一只只油绿的松果。高高的红松树下,喜阴喜湿的细弱幼苗正在耐心生长。我曾见过一只硕大如菠萝状的松塔,待到饱满的松子在松软的黑土中裂开,将会繁育出无数红松幼苗。几百年以后,美丽的伊春城,该是一座隐没在莽莽红松林海之中,竖立着无数根罗马式圆柱(红松)的巨型绿宫殿。伊春五营国家森林公园,保留着更为集中、完美的红松林,更具观赏性。那里的红松一排排高耸入云,犹如一根根擎天柱

13、,托起伊春的未来。我在溪水“认领”了一棵红松。我愿日日为那棵遥远而伟岸的红松祈福。当我老去的时候,红松依然不老。但我想红松不一定喜欢被人们“认领”。红松本是天地日月的精华,是在风雪冻土中伫立了千年万年的北方汉子。红松高高擎起了绿色的火炬,若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了红松,蓝天还能用什么来支撑呢?一掬悲凉的泪,从树冠滴落我心。不是我认领红松,而是我愿被红松认领。弯弯的石径丁吉槐 人民日报 ( 2009 年 3 月 2 日 16 版)老家的小山村孤独地躲藏在大山的山窝里,一条条石径从小山村怀抱里向四面八方伸出来,东拐西拐,爬上爬下,曲曲弯弯,通往山民劳作的田地,通往深山里另一个村庄,通往走向遥远县城的公路

14、上。一条条石径活像一根根美丽的银色缎带,将小山村与外面的世界连接起来,小山村便不再孤单。山桃花含苞待放时节,小山村通往大山里的条条“缎带”便开始忙碌起来。天刚蒙蒙亮,柴扉徐开,便有村夫村姑荷锄走出农院,三三两两做伴,沿着弯弯的石径去村外的地里做活儿。村子里的耕地都在离村很远的大山里,他们要沿着弯弯的石径走很远的路。有时,他们还要拉着犁,背着筐,牵着牛。山桃花盛开的时候,天气转暖。嫩嫩的小草间拱出尖尖角,山坡上一片朦胧的嫩绿。一条条灰白色的石径,便将进山做活儿的村夫村姑一下子带进梦幻般的嫩绿之中。太阳明亮而艳丽,山桃花落下来的花瓣随春风飘飞,村夫村姑的头上、衣服上便涂上了一层胭脂红。一群群蝴蝶、

15、蜜蜂飞来,围着他们飞舞着,也许那些蝴蝶蜜蜂早已辨别不清哪儿是山桃花,哪儿是村夫村姑了吧。 枣花开了,浓重的枣香,早已将这里的一切包裹起来。山沟里石径两旁的庄稼早已长高,山坡上石径两旁的野草也早已开出各种各样小小的花。满山沟的墨绿,满山坡的野花,小山村和它周围的大山一派生机勃勃,绚烂多彩。灰白色的石径便埋进一派苍翠和绚丽之中。山沟里石径两旁长高了的庄稼遮掩住行人的视线,走在窄窄的石径上,只能看清前边几丈远的路。看不见远方弯弯的石径,看不见姑娘小伙儿矫健的身影,但能听见他们愉快调皮的嬉闹声。那是哪位姑娘娇嗔地尖叫呢?那些姑娘小伙儿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走不到他们跟前,谁也说不清楚。收获的季节非常劳苦繁

16、忙,后生们是无暇嬉闹的。地里庄稼要靠他们打成捆一担担挑到村里的打谷场上;树上的红枣要靠他们装进硕大的柳条篮里,一篮篮挑回家来。蓝天白云,金黄山野,挑着一篮篮大红枣的村夫村姑排成一条条长龙,疾步走在高山坡的石径上。扁担颤颤悠悠,挑夫疾走如飞。远远望去,恰似一行行大雁在空中飞翔,也恰似一队队青年演员在欢快地舞蹈。冬天来了,西北风吹走了小山村的喧闹,吹秃了小山村四围的山峰,弯弯的石径几乎丢失在一片灰白之中;一场大雪封山,皑皑白雪覆盖了这里的一切,弯弯的石径也便真的不见了踪影。晴日里,阳光明亮,石径上行人依然稀少。山里的风硬,看不见草木摇曳,听不见风声呼呼,可山风吹在脸上却似刀扎一般。山民们都“猫”在自己温暖的家里,或饮酒作乐,或垒长城搓麻。忽一阵喜庆的唢呐声传来,急忙跑出门去。只见一队人马拥一顶花轿,沿石径朝小山村走来。花轿大红大紫,人们吹吹打打,热闹非凡。花轿在那位圆脸姑娘家门前停下,唢呐声、鞭炮声愈加震天响,姑娘小伙们激动兴奋的嬉闹声一浪高过一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