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201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专题17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9266981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PT 页数:273 大小: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201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专题17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3页
【复习】201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专题17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3页
【复习】201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专题17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3页
亲,该文档总共2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复习】201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专题17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201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专题17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ppt(2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七实用类文本阅读,第1讲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第1讲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第1讲 考情分析,考纲在线 考试说明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的要求是: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能力层级C级。 考情透析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一个必考考点,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对本考点都有过涉及,如2011年课标全国卷、辽宁卷、山东卷、安徽卷等。,2011辽宁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25分) 数学奇才华罗庚 无论研究数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华罗庚总能抓住中心问题,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他反对将数学割裂开来,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中的一个小题目,而对别的东西不闻不问。他

2、将这种做法形容为“画地为牢”。他曾多次告诫学生:“我们不是玩弄整数,数论跟其他分支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数论导引中,华罗庚首先强调的就是数学的整体性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第1讲 真题体验,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他的数论研究,另起炉灶。关于他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以后多次说的,“假如我当时不改行,大概再写几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但改行了就不一样了”。“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很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善于退却,把握住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宽、专、漫”中的“漫”,即他

3、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到另一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域。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选择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大。他一直认为,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第1讲 真题体验,对于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华罗庚认为,主要出在太注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学会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到。在教学方法上,一种毛病是不少老师不愿意改作业,许多题目自己在黑板上演算一遍,让学生照抄了事;另一种毛病是不愿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这一种态度最坏。华罗庚上课时,对学生提的任何问题总要在课堂上答复,认为这样可

4、以训练学生如何去“想”。有时实在解决不了,他也很坦白地告诉学生,他要回去继续想,而不是只顾面子,使问题解决得模模糊糊。他还讲到“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第1讲 真题体验,“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自己的注解,就会愈读愈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这还只是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读书并不是到此为止。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 1979年3月底,华罗庚应英国伯明翰大学邀请,去英国讲学,历时八个月,其间还应邀到荷兰、法国与西德访问了一个多月。7月下旬,“解析数论会议”在英国达勒姆召开,华罗庚应邀参加,他

5、的学生王元与潘承洞也参加了。王元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做了“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的大会报告,潘承洞做了“新中值公式及其应用”的大会报告。,第1讲 真题体验,一些白发苍苍的数学家用“突出的成就”、“很高的水平”等评语,赞扬中国数学家在研究解析数论方面所作的努力,并向华罗庚表示祝贺。 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领悟到“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不如改成“弄斧必到班门”。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演讲,必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其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帮助与指教。他形象地说:“你要耍斧头就要敢于到鲁班那儿去耍,如果他说你有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好一点了;他如果点点头,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有相当成绩。”在

6、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华罗庚曾把搞数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去较量。,第1讲 真题体验,1982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华罗庚还将“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改成“观棋不语非君子,落子有悔大丈夫”。意思是说,当你看到别人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指出来,当你发现自己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及时修正,这才是“真君子”与“大丈夫”。可见,华罗庚的这些想法是一脉相承的。 (摘编自王元华罗庚),第1讲 真题体验,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华罗庚认为,研究数学如果把它割裂开来,只研究某个分支或其中一个小题目,不考虑“左邻右舍”,就无异于“画地

7、为牢”。 B在华罗庚看来,研究数学选定一个方向深入钻研很重要,但也要善于把握进退时机,该退却的时候就应该及时退却。 C王元与潘承洞在国际数论学术会议上,报告了他们各自在解析数论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第1讲 真题体验,D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认识到,只有得到国外数学界“鲁班”的指点与肯定,才能达到“耍斧头”的最高境界。 E本文撷取华罗庚的若干人生片断,描写了他刻苦自学成才、研究数学的传奇经历,表现了一位杰出数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第1讲 真题体验,答案 答A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D、E不给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兼及考查对传记

8、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涉及传记的人物、情节和主题等内容。A项符合文意,完全正确。B项基本正确,只是在“善于把握进退时机”中,文中没有“进”的时机的具体表述事例。C项表述“报告了他们各自在解析数论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原文不同,他们两人在大会上作的报告,有可能是“最新研究成果”,也有可能不是“最新的研究成果”;且王元是代表自己和华罗庚作的报告。,第1讲 真题体验,D项“只有得到国外数学界鲁班的指点与肯定,才能达到耍斧头的最高境界”曲解文意。原文只是说他每到一个地方必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目的是希望得到帮助和指教。E项对内容的归纳与概括不正确。首先本文仅是撷取华罗庚的若干事例,根本没有“描写

9、了他刻苦自学成才”的内容;其次是全文通过独到的思想认识、语言论述,表现了一位杰出数学家在数学研究上的独到见解。,第1讲 真题体验,2.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华罗庚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答:_ _,第1讲 真题体验,答案 他的数论研究已经达到真正的高水平;原有的研究领域已无发展空间,改行可使他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大;由此及彼,自然“漫”出,使他的数学生命焕发光彩。(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先提取精要,再将第2段中对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华罗庚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的叙述进行整理、归纳、概括。可从华罗庚的数论研究现状

10、,改行后的选择范围和数学生命的发展前景方面表述。,第1讲 真题体验,3.华罗庚的数学教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答:_ _,第1讲 真题体验,答案 不仅注重方法,更注重原则;重视改作业和回答学生问题,启发深入思考;教给学生“从薄到厚”、“从厚到薄”的读书方法。(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意并归纳概括的能力。信息点全部在第3段,但要进行语言转化,变成简洁的语言表述。例如,将“太注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学会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到”转化成“华罗庚注重方法,更注重原则”,再依此类推后面的

11、两个方面。,第1讲 真题体验,4“班门弄斧”、“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都是具有广泛影响并流传至今的熟语,华罗庚却从另一个角度翻出新意。对此,你认为华罗庚的改动有没有道理?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 _,第1讲 真题体验,答案 观点一:有道理。华罗庚的改动很有创造性。 “弄斧必到班门”,敢于与高手过招,才能得到帮助与指教,提高自己;“观棋不语非君子”,发现别人的研究有不足,应主动指出来;“落子有悔大丈夫”,发现自己的研究有缺点,也一定要及时改正。 观点二:没有道理,华罗庚的改动会造成对这些熟语的误解。 “班门弄斧”只是告诫人们不要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善于藏拙,才能扬长避短;比赛场

12、上,必须尊重棋手,“观棋不语真君子”;遵守比赛规则,“落子无悔大丈夫”。,第1讲 真题体验,观点三: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又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 为人做事,切忌“班门弄斧”;求知问学,“弄斧必到班门”。赛场观战,“观棋不语真君子”;乐于助人,“观棋不语非君子”。弈棋对决,“落子无悔大丈夫”;知错即改,“落子有悔大丈夫”。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第1讲 真题体验,解析 本题考查领悟作品的语言艺术魅力,探究文本中的语言含义,提出自己的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考生

13、必须先亮出观点,然后进行分析,再从文章中找出论据来论证。其实华罗庚的改动翻新有着他个人当时特定的情境,然而从语言学方面来看却是对这些经典语言的误解。,第1讲 真题体验,第1讲 考点精讲,所谓“信息”,就高考实用类文本而言,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而是表现为文中现成的词语、句子,或者是藏在语句里面的深层含意,或者是闪烁在字里行间的隐含的意义。所谓“筛选”,即确定对象,针对题干的要求及其提供的信息,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题干信息与语言材料信息对应的信息源。所谓“整合”,即调整组合所选信息,把筛选出的有用材料按要求分类,用准确的语言把加工过的信息进行总结概述。,第1讲 考点精讲,考查:一般是

14、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或在结构层次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要求考生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出发,要求考生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或者是按提供的例句去寻找同类的语句。 【对点训练】 (见本讲“真题体验”第1、2、3题),第1讲 技法点拨,【典例精析】 杂交水稻之父 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英文字。报告

15、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第1讲 技法点拨,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帽,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可我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定了个每月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袁隆平笑着说。那一次他曾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拂袖而去。,第1讲 技法点拨,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1750美元,他才留了下来。 “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哪!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所以给您定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而第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