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第2章文言句子翻译专题2课件(安徽专版).ppt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9257939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第2章文言句子翻译专题2课件(安徽专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12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第2章文言句子翻译专题2课件(安徽专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12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第2章文言句子翻译专题2课件(安徽专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第2章文言句子翻译专题2课件(安徽专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第2章文言句子翻译专题2课件(安徽专版).ppt(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译准文言虚词,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2)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参考译文: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是鄞地人,户部郎万泰的第八个孩子。小的时候桀骜不驯,不肯服帖顺从地追随他的兄长们,所做过的事也没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他的兄长们也不注意他。他的父亲想把他寄居在寺庙里,不久因为他顽劣,把他关在一所空房子里。万先生偷偷看见书架上有几十册明史史料,读后非常高兴,几天就读完了;他又看见有几本经学书籍,也都读完了。 出来后,就时时跟在各位兄长的身后,听他们的议论。,一天,他的长兄万斯年在家中讲课

2、,万先生想参与进去,他的长兄笑着说:“你知道什么?”万先生回答说:“看各位哥哥的学业造诣,我还是很容易参与进去的。”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既然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于是从各种经义中给他出题目,又亲眼看着他写文章,洋洋洒洒的千言文章,一会儿就写成了。他的长兄非常吃惊,拿着他写的文章哭了,又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们的父亲,说:“差一点贻误了我弟弟的才华。”他们的父亲也惊愕地说:“差一点贻误了我儿子的才华。”,这一天开始为万先生制作新的衣服和鞋子,送他进入私垫读书。过了一年,提出请求让他跟着梨洲先生学习,就请他坐在讲堂的高座上。万先生读书时一目数行,速度非常快,像决堤的海水,但曾经恪守

3、有大学问的先辈的戒律,认为没有益处的书不必看,没有益处的文章不必写,所以对书没有不读的,而重在把握要义。,康熙戊午年,皇帝下诏征召知识渊博的学者,万先生得到浙江巡道许鸿勋先生的推荐,他极力推辞才获免。第二年,朝廷开设史局修写明史,昆山的徐元文学士请万先生去,当时史局征召士子许给七品官的俸禄,让他们成为翰林院纂修官,徐元文学士想援引这个旧例把这些授予万先生,万先生却请求以布衣的身份加入史局,不担任官职,不领受俸禄,史局的主管官答应了他。各位纂修官拿到稿子,都送到万先生这里审核查证,万先生看完,对侍从说:拿某书的某卷来,在某页上记录了某事,应当补进去;再拿某书的某卷来,在某页上记录了某事,应当参照

4、比较。,侍从按他的话去找来,没有任何差错。明史稿五百卷都是万先生亲手定稿的,虽然后来定稿的内容不都是依循万先生的旧作,但审查核实那底本,足够自成一部书的。万先生初到京城时,当时人们议论认为他的专长在于史学,等到昆山徐乾学侍郎遭遇父母之丧,万先生和他谈论丧礼,才知道万先生对经学有深厚的造诣,侍郎于是请万先生写成二百多卷有关五礼的书。,在那个时候,京师的众多才子们集会,各自表现自己的专长,而万先生最安闲淡定,但从王公贵族到下面的士子,没有不称呼他为万先生的,而万先生与别人交往,他自己署名只说“布衣万斯同”,不曾有其他的称呼。,万先生为人平和,才德高尚,但他心中坚定执著。 已故督师的亲戚居于显要的职

5、位,请求史馆对督师稍微宽容一点,万先生历数督师的罪过来劝告他。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请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万先生训斥并且赶走了他。钱忠介公的嫡子非常困顿,万先生多次想为他谋求一个好的职位,最终没能得到,而万先生却不曾倦怠。他父亲的朋友冯跻仲侍郎的几个儿子被没收入勋卫的家中,万先生将他们赎出让他们回去。,万先生不崇尚意气,不追求声名,不攀附显贵,尤其喜欢奖掖提引后辈,惟恐失去人才,在讲学集会中多次恳切表达这样的意思,是个身体力行的君于。万先生死后,他的门人私下里给他取了“贞文”的谥号。,只要是句中出现虚词,就一定留心尝试着翻译。要特别关

6、注“然则”这样一类的双音节虚词。 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介词。除18个虚词外,一些常见的副词如“方”“卒”“弥”“虽”等也须关注。,虚词的译法较为复杂,通常有以下情况: 必须译出的。 a有实词义项的则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 b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不必译出的。 如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助词等。 总之,虚词翻译时,能译出的要尽量译出,不需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4分),(2)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

7、求羊,失火烧其藏椁。(3分),(3)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3分),参考译文: 我听说贤圣的君主,广泛观察结局和开始,透彻地了解事理,而做到是非分明。孝文皇帝站在霸陵上,回头对群臣说:“啊!用北山石做椁,哪里能动摇它!”张释之进言道:“如果里面有值得要的东西,即使坚固如南山仍然有缝可钻;如果里面没有值得要的东西,即使没有石椁,又有什么忧伤的?”死是没有终极的,但国家有兴亡,所以释之的话,是为无穷的后事打算。孝文皇帝感悟,便薄葬,不建山坟。,易说:“古代安葬,用薪柴把死者厚厚地盖住,埋葬在原野之中,不起坟堆,不栽树木(做标记)。后来的圣人改用棺椁。”制作棺椁,从黄帝开始。黄帝葬在

8、桥山,尧葬在济阴,坟冢都很小,葬品微薄。文王、武王、周公葬在毕,秦穆公葬在雍橐泉宫祈年馆下,都没有坟冢。这是圣帝明王、贤君智士深思远虑传之无穷的打算。等到吴王阖闾,违背礼制进行厚葬。十多年后,越国人就挖掘了他的坟墓。秦始皇埋葬在骊山的山曲,下面阻住了三眼泉水,上面堆起了高高的山坟,它的高度有五十多丈,周长有五里多;水银做江海,黄金制成飞雁。,天下苦于他的徭役就起来造反,骊山的坟墓还没有建成,周章就率领百万大军来到了。项羽烧掉了他的宫室以及营造的楼宇,以前的坟墓都被发掘了。 后来,牧童丢失了羊,羊进入到了始皇陵的洞穴,牧人手持火把找羊,失火烧了里面的葬椁。从古至今,埋葬的礼节没有比秦始皇隆重的了

9、,几年之间,在外遭受了项羽的灾祸,在内遭受了牧人的灾祸,难道不悲哀吗?所以品德越高的人越薄葬,智慧越高的人越不重视葬礼。没有德行与智慧的人,越崇尚厚葬,坟墓越高,宫室庙宇越华丽,他们的坟墓也越被发掘得快。从这点看来,明显与隐晦的效果,薄葬与厚葬的吉凶,已经很明白了。,陛下登上皇位,亲身倡导节俭,开始营造初陵,它的规模简单而小,天下的人没有不说您圣贤明智的。等到迁到昌陵,就增加坟墓的高度,积土成山,发掘百姓的坟墓,积累起来有几万,营造城邑,计算着日期十分急促,费去的金钱成百上万。死亡的人在九泉之下怨恨,活着的人在地上忧愁,怨气感动了阴阳两界,加上荒年,死亡的和流离失所的有十多万人,我非常怜悯他们

10、。,陛下仁慈的美德很深厚,聪慧明达超过世人,应该弘扬崇尚汉家和刘氏的美德,光辉超过五帝、三王,却只是与暴秦乱君比谁更奢侈,比谁的坟墓更高,违背了贤明智慧的心,忘记了万世的安定,我私下里替您感到羞耻。孝文皇帝不起坟堆,实行薄葬,因为节俭而使灵魂安息,可以作为榜样;秦始皇增高山陵,实行厚葬,因为奢侈产生了祸害,值得引以为戒。初陵的规模,应该遵从大臣们的意见,来平息大家的怨气。, 阅卷专家警示 1确定必须翻译出来的虚词 前面说了,虚词有的不译,有的必须译出,什么才是确定翻译的标准呢?阅卷老师多年经验告诉我们秘密:只要是作为得分点的虚词,是必须译出的,而且要靠语境和一定的推断方法才能译出的。,2翻译虚

11、词必须结合上下文语境,结合全句的语气 如“乃”字,可译作“于是”“才”“竟”三个义项,到底选哪个义项,一定要靠语境确定。 3. 位置推断法推断虚词 如“焉”字何时作助词,何时作代词,何时作兼词,只要看它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就可以确定,尤其是它前面的词的“词性”。必要时可以用代入法检验。,(1)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 译文:_ _ (2)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 译文:_ _ (3)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译文: _ _,解析:(1)“其”前省略“于”,“在”的意思,应翻译出来;“其”代词,指房子。(2)“乃”是“于是”的意思。(3)“之”代词,指代“房子”;“以”介词,“用”

12、,“以”后省略代词“之”,代指建造书屋这件事,可翻译为“这”,翻译的时候应补上。 答案:(1)自己的几个儿子在房子里读书,朗朗的读书声传到户外。 (2)于是他的家从原先住的地方迁到县的东门。 (3)他日应当在那里建造一栋房子,命名为杏花书屋,用这来记录我昔日的梦。,(1)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译文:_ _ (2)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译文:_ _ (3)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译文:_ _,解析:(1)“之”代指前面的“奴仆”;“其”指“赎买奴仆”这件事;“于”,介词“从”。(2)“其”指“赎买奴仆”这件事;“于”,“对于”的意思;“则”翻译为“就”。(3)“之”指代

13、前面的结果;“以”介词,翻译为“从”。,答案:(1)有人能够赎回他们的话,可从国库中领取赎金。 (2)从国库中领取赎金,不会对人的品行有什么损失,不领取赎金就不会有人再赎人了。 (3)孔子能从细小的事情上看到结果,他对事物的发展变化看得多远啊。,参考译文: 鲁国的法律规定,鲁国人在其他诸侯中给人做奴仆,有人能够赎回他们的话,可从国库中领取赎金。子贡从诸侯中赎回了一个做奴仆的鲁国人,回到鲁国后却谦让,没有从国库中领取赎金。孔子说:“子贡这件事做得不妥。从今往后,鲁国人不去赎买做奴仆的人了。,从国库中领取赎金,不会对人的品行有什么损失,不领取赎金就不会有人再赎人了。”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那个人用

14、一头牛来酬谢他,子路收下了牛。孔子说:“鲁国的人一定会救溺水的人。”孔子能从细小的事情上看到结果,他对事物的发展变化看得多远啊。,(1)向者休来,吾告之以至人之德,吾恐其惊而遂至于惑也。 译文:_ _ (2)不然。孙子之所言是邪?先生之所言非邪?非固不能惑是。 译文:_ _,(3)彼固惑而来矣,又奚罪焉! 译文:_ _ 解析:(1)“以”是“把”的意思;“而”表承接,不译;“至于”,和现代意思相同。 (2)“然”,“对的”;两个“之”都是助词“的”。 (3)“奚”代词,相当于“何”“胡”“为什么”“什么”的意思,“焉”语气词。,答案:(1)刚才孙休进来,我把道德修养极高的人的德行告诉给他,我真担心他会吃惊以至迷惑更深。 (2)不对哩。孙休所说的话是正确的吗?先生所说的话是错误的吗?错误的本来就不可能迷惑正确的。 (3)他本来就因迷惑而来请教,又有什么过错呀!,参考译文: 孙休走出屋子,扁子回到房里。不多一会儿,扁子仰天长叹,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长叹呢?”扁子说:“刚才孙休进来,我把道德修养极高的人的德行告诉给他,我真担心他会吃惊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