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报告石柱县年度社会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9236070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度报告石柱县年度社会事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年度报告石柱县年度社会事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年度报告石柱县年度社会事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年度报告石柱县年度社会事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年度报告石柱县年度社会事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度报告石柱县年度社会事业发展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度报告石柱县年度社会事业发展调研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柱县2009年社会事业发展调研报告社会事业调研组(2009年12月) 按照县委部署,社会事业调研组于11月中旬对全县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总体上,全县文教、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但是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资金投入不足,机制不够健全等原因,社会事业在发展的主流中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社会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2009年,全县社会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务实创新,不断发展,呈现出四大良好态势。(一)教育体育事业取得显著进展一是义务教育成果不断巩固。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99.93%,初中阶段入学率98

2、%,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就读比例达到89%以上,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81%,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76.6%,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办学面100%。二是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完成了10所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完成中央“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筑面积16788平方米,完成投资1700万。我县今年被市教委确立为重庆市首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研究实验区,3所学校被确定为市级实验学校,建成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应用研究专题网站,积极开展网络教学研究,其经验将在全市推广。目前正积极争取立项,拟在城东新区新建一所初级中学,以缓解县城初中大额班的压力。西沱中学创建重点中学工作已通过专家组验收,计划将初、高中部分

3、离,进一步扩大全县高中教育规模。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我县高考创历史新高,全县共计上线2490人,其中重点本科上线324人,600分以上考生40人。三是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继续推行“阳光招考”制度,公开选招了79名新教师。培养出一批学科带头人和教书育人专家,2009年我县有4项课题研究成果分获市政府第三届教学成果一、二等奖,获奖数量和等级在区县名列前茅。四是综合素质教育成绩显著。各学校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组织了5次大型体育比赛,组织学校运动会60场,组织参加重庆市第五届中小学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并获奖。我县学生在市教委主办的“健康重庆”、“校园之春”运动会中分获田径第

4、2名、第3名,排球代表队获团体第4名。五是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县举办500人以上规模的群众体育活动51次,参加市及区县组织的各类比赛9次。建有各类体育组织、协会30个,城乡体育指导站和健身站点140个,新增乡镇老年人体育分会14个,有技术等级称号的社会体育指导员770人、体育俱乐部5个。六是职教发展后劲增强。把职教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强力推进县职教中心建设,目前已累计投资2700万元,正抓紧主体工程施工,确保2010年秋季能进驻职高一年级新生。争取到中央财政支持的职教中心种植专业实训基地项目,正在实施重庆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县农民工培训基地项目(注:全市有21所中职学校申报,现仅

5、石柱、渝北、巫山有三所职教中心通过验收)。(二)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健康石柱”建设取得成效。圆满完成我县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工作,11月中旬,我县以91.62分的成绩顺利通过市初保委验收。逐步扩大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覆盖面,社区卫生工作对全县35600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并实施了基本医疗服务。截止10月,儿童规划免疫“四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8.11%,对5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实现农村孕产妇在县级以下医疗机构住院平产全免费,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4.2%,住院分娩率89.54%,孕产妇死亡率为零。开展甲型H1N1流感知识普及针对性的培训3次,合计220人次;加强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防

6、控,全力做好聚集性疫情处置和重点人群防控工作,完成了重点人群的第一、第二批共16500人份的甲流疫苗接种。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对3个县级医疗机构进行整体迁建,县中医院主体工程已全面竣工;县妇幼保健院已重新确定建设选址,正在完善设计方案,办理前期手续;县人民医院整体迁建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新建14个乡镇卫生院,沿溪镇卫生院主体工程已完成,30个村卫生室建设正在有序进行中。今年全县各级医疗单位继续推进了医院管理年活动,县人民医院创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已正式通过重庆市医院评审委员会的验收。三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展“农村卫生人才远

7、程培训工程”,培训基层卫生人员295人。举办内、儿科及医技人员培训,共培训乡镇卫生院人员96人,村卫生室人员250人。接受涪陵区、江津区二级以上医院一五人,派出我县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30人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县人民医院引进研究生1人,县中医院1人,从而实现了我县医学研究生“0”的突破。四是 “新农合”医疗制度得到巩固。今年我县取消了农村贫困人员住院起付线,初步形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与农村医疗救助相结合的集中支付方式。2009年,全县参合农民429611人,参合率达96.61,在全市排名第十名,在21个县排名第六位。(三)人口与计生工作形势好转一人口控制效果明显。截止2009年末,全

8、县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从改革开放前期的5.8下降到 1.78,人口出生率从70年代初期的49.22下降到11.4。从实行计划生育至今,全县累计少出生36.3万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二是工作体制创新。出台了公民主动申报人口基础信息奖励办法,在部分乡镇和直报村开展试点,对在法定期限主动申报出生人口、及时落实节育措施、办理和提交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分别给予20元的奖励补助;联合县卫生、公安等部门出台了加强出生人口登记管理的意见,建立了出生实名登记制度和信息交换机制,并收到较好成效;统考分离改革去年获全市创新奖,今年创建优质服务县取得成功,计划生育“一章制”服务管理模式的群众自治,流动人口“网状式”、“双

9、向互动式”管理模式成为全市亮点。三是助推“健康石柱”建设。为所有乡镇配备了药具柜,241个村社区配备了药具箱,全面推行了一证通,药具发放服务网点增多、渠道更加畅通;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县“三查一治”活动,仅6至8月,参加普查56548人,占一孩以上已婚育龄妇女的94.6%,查治各类妇女病 6375人次,治愈率达 87.8%。(四)文化事业水平长足进步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县图书馆完成装修并投入使用,完成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建设。完成文物库房主体工程建设,启动剩余17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工作,3个完工,14个在建。二是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我县利用各个节庆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

10、例如春节联欢晚会、“五一劳动者之歌”文艺晚会、“国庆焰火晚会”、“唱读讲传活动周”等,开展了第二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石柱分会场系列活动,全年开展“玉带河之夜”文艺演出20余场,为广大人民群众献上了精彩的文化美餐。三是城乡文化互动得以加强。开展了以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双送”活动,超额完成市上下达任务,被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表彰为“双送”活动组织工作一等奖;配合重庆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服务团第五分团在我县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为南宾、下路等乡镇群众送去了多项文化服务项目;组织开展历时8天共10场208个节目的乡村文艺汇演,有力推动了城乡互动。四是文艺精品创作取得硕果。今年,我县加大了对

11、文艺作品创作的奖励力度,文艺创作队伍不断扩大,涌现出一批文艺精品。创作文艺节目茶山绿了、供销合作功劳大等参加市上展演并获奖;组织节目参加市电力、供销、卫生系统“歌颂祖国”文艺活动,并获奖;摄影作品早春二月暖洋洋参加重庆市第十三届三峡艺术摄影联展获二等奖,酿、耕、人生犹如一本书、书写明天等获三等奖;此外,革命历史题材中篇小说方斗山的枪声、诗集红叶、长篇小说八德谣等出版发行,现代经典故事山路弯弯获中国作家杂志社创作年会一等奖。组织30多名知名作家在我县开展“重庆作家看连乡”笔会,采风创作30多篇纪实散文待结集出版。五是文化产业和非遗工作再上新阶。广电网络资源整合工作已经启动,石柱县广播电视网络资源

12、整合方案已起草完成。全面完成了全县32个乡镇的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代表重庆市参加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啰儿调”传承人黄代书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六是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开展了网吧和文化娱乐场所专项整治,全年文化市场无不良事件发生。二、社会事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一)各级重视不够,认识不足,社会事业工作总体来说是职能部门的“单兵作战”,效果不佳,效率不高。一是部分部门、乡镇对社会事业的发展重视不够,引导不力,存在重经济指标、轻社会指标的现象。特别是乡镇普遍对体育工作不重视,全县除极少数乡镇外,无暇过问体育工作。二是群众参与社会事业建设的意识淡漠,积

13、极性尚未调动起来。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居民除参加与其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的“新农合”的积极性较高外,基本没有参与社会事业建设的积极性,有甚者恣意毁坏公益设施。此外,还有少数群众生育观念还相对落后,稳定低生育水平压力仍较大,致使我县人口发展问题较为复杂。许多社会性、公益性活动都是政府部门“唱独角戏”,阻力和难度较大。三是考核力度不够。在考核机制中,除人口和计生工作因实行“一票否决”制取得了良好效果外,其余指标教育体育、卫生、文化因未全面纳入考核,对真正与广大群众直接接触的和有直接影响力的乡镇基本没有多大压力,是导致个别部门、大多数乡镇对社会事业工作不够重视的主要原因。(二)人才队伍缺乏一是社会事业工作

14、缺乏专业人才。目前,全县无体育专业人才,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部分乡镇计生服务站有编无人,计生技术服务人才不足,文化专业人才奇缺。一方面招录人才不易,由于我县各方面条件有限,人员招录难度大;另一方面留住人才更难,我县交通区位虽有所改变,但与发达城市相比,差距仍然十分大,条件苦、环境差,不容易留住人。二是社会事业工作编制不足。县体校成立后,因无编制,一直无专业教练。县文广新局作为全县文化工作行政主管部门,机关公务员编制仅有12个,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工作需要。县文管所编制仅有4个,无法承担繁重的日常文物管理、库区文物复建、文物普查和文物研究的工作任务。全县3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现有编制仅有4

15、4个,在岗仅有26人,离市上要求的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5名专职文化干部的要求差距较大。无全国、全市知名的文艺界人士、团队,文联尚未建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艺发展。三是文化人才队伍“短腿”现象严重。现有的文化工作人员中,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业务能力不高,缺乏文化专业特长,而且多数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工作人员普遍被挪作他用,专干不专的现象十分突出。(三)经费投入不足一是教育经费不足。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缺口大,县教委自2007年以来,启动了28所寄宿制学校建设,但目前这28所学校尚有2191万元的资金缺口。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绩效工资发放,资金来源存在严重困难,教育配套资金未落实。二是公共卫生

16、投入配套经费不足。社区卫生服务由于投入不够,配套经费迟迟未能划拨到位,相关工作的开展不能满足人群健康需要。三是文化经费不足。按规定,地方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1%。据此,2008年我县财政经常性收入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应不低于176万元,而实际上县财政每年的文化工作经费投入仅有70余万元。中央和市上下拨乡镇每个综合文化站建设专项资金24万元,除去市上统一采购设备5万元外,下拨到乡镇的建设资金仅有19万,而各乡镇在实际建设中每个40余万元,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有20余万元的资金缺口。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设备需要地方财政配套317万,县财政无法解决。图书购置经费需要县财政每年解决10万元,但县财政每年仅解决了5万。除此之外,县上还没有将文化建设纳入全县基础设施建设的“大盘子”来统筹,比如市上从2008年起,对除主城9区以外的31个区县每年划拨2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包括文化在内的基础设施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