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农业与经济发展讲解材料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9234320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PT 页数:138 大小: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农业与经济发展讲解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第十章农业与经济发展讲解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第十章农业与经济发展讲解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第十章农业与经济发展讲解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第十章农业与经济发展讲解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农业与经济发展讲解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农业与经济发展讲解材料(1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农业与经济发展,并不存在使任何一个国家的农业部门不能对经济增长作出重大贡献的基本原因,舒尔茨,主要内容,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停滞及其原因 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1.1.1 配第克拉克定理,17世纪,威廉配第在政治算术中提出制造业的收益比农业多,而商业的收益又比制造业多 1940s,克拉克在经济进步的条件中指出社会就业结构也有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的转移趋势 配第克拉克定理包含收入比重和就业比重两个层面,1.1.2 实证检验,纵向检验 横向检验 结论,纵向

2、检验,库兹涅茨对英、法、德、挪威、意、美、日等15个发达国家进行过时间序列统计检验 英国近200年农业产值和就业比重下降了30%;而日本农业产值比重下降60%,就业比重下降80%;所有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部门在劳动力和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都下降了,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上升 中国近50年的统计检验(第184页),横向检验,库兹涅茨也曾按人均收入将样本国家分为7组,最高的为第一组,最低的为第七组,然后计算每组国家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劳动力和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发现农业在劳动力和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与人均收入负相关,工业和服务业在劳动力和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与人均收入正相关 1998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

3、产值与就业比重的对比(第198页),结论,农业的相对地位与经济发展水平负相关,经济发展了,农业的相对地位会下降,1.2 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虽然农业的相对地位在下降,但并不意味着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在减少 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体现在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和外汇贡献四个方面,1.2.1 产品贡献,食品贡献 原料贡献,食品贡献,农业部门是自身和非农部门粮食和副食的主要来源 要实现工业化和产业部门多样化,农业部门就必须提供剩余粮食(英国为例) 发展中国家由于一系列原因对粮食的需求更为巨大,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递增 如果粮食的供应跟不上,将导致一系列不利后果,英国的例子,英国之所以第一个实现

4、工业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英国第一个实现了农业的重大变革,消除了农奴制,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为工业化提供了剩余粮食和剩余劳动力,发展中国家对粮食的需求巨大,发展中国家对粮食的边际消费倾向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远远快于发达国家 工业化及城市化扩大了对粮食的需求 农民本身对粮食的需求也会提高,发展中国家对粮食的边际消费倾向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恩格尔系数高,食品消费在家庭预算中的比重很高 发展中国家对粮食的边际消费倾向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估计,1960s,印度、印尼、巴基斯坦等7个亚洲国家人均收入增加1%,对粮食的需求就提高0.89%,而同期美国只有0.15%,

5、澳大利亚只有0.11%,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远远快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 同时人口增长也远远快于发达国家 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处于饥饿和死亡的边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粮食生产跟不上人口增长,工业化及城市化扩大了对粮食的需求,工人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高于农民,人均对粮食的需求高于农民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非农人口的规模扩大;Mayers(1989)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必须随身携带“他们的午餐”;城市人口增加要求粮食供给增加,农民本身对粮食的需求也会提高,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本身对粮食的消费需求也会以更大的比例增长(对肉类等需求上升,而畜牧业用粮超过食用粮食

6、),粮食供给不足的后果,价格上升,成本推进通货膨胀 收入中更大的部分用于消费,影响储蓄和投资 进口粮食,国际收支恶化 饥荒,人力资本下降,社会动荡 谁来养活中国?,谁来养活中国?,由于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占用耕地,造成粮食生产下降。 200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仅达8600亿斤,与总需求相比缺口1100亿斤,其中700亿斤是稻米,而全球的稻米贸易量只有400亿斤 中国大量进口粮食和稻米,造成了国际价格的上涨。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曾承诺,中国向国际市场采购的粮食将不超过自身消费总量的10%。 人均占有量只有2091立方米,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4,2003年人均降为2076立方米,列入世

7、界13个人人均水资源不足的国家,原料贡献,农业为非农产业,如纺织、制糖、制茶、皮革加工、烟草行业等提供原材料 在工业化早期,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部门往往是经济起飞的主导部门,农业的丰歉直接影响到这些部门的发展,如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2.2 市场贡献,什么是农业的市场贡献 洛克伍德(1954)对日本经济的研究 世界银行1979年世界发展报告 农业贸易条件对工业的影响是“双刃”式的 对外贸易不能消除农业对市场的贡献,什么是农业的市场贡献,发展中国家二元结构中,农业部门占很大比重,农村人口更占多数,因此,除非有很大的出口可能,农村必然是国内产品的重要市场 农业一方面向非农部门出售粮食和其他

8、农产品,另一方面从非农部门购入投入品和消费品,从而刺激非农部门的发展 这种贡献发生于市场的交换之中,所以称之为市场贡献,洛克伍德(1954)对日本经济的研究,发现在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中,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农民的增收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扩张创造了日益巨大的国内市场 同时有力配合了日本经济发展初期的进口替代战略,促进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起飞,世界银行1979年世界发展报告,该报告指出,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停滞,这使得广大的农村购买力低下,不利于投资引诱,从而阻碍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农业贸易条件对工业的影响是“双刃”式的,农业贸易条件农产品价格水平/工业品价格水平 农业贸易条件恶化,一方面有利于

9、工业以低成本获得原材料和工资品,有利于利润增加 但另一方面使广大的农民购买力下降,降低对工业品的需求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如进入买方市场,后者的作用将大于前者(如中国目前)*,对外贸易不能消除农业对市场的贡献,对外贸易可以影响农业的市场贡献,非农部门的原材料可以进口,工业品也可以出口。因此,一国农业的市场贡献与该国的开放程度有关 但出于政治、贸易条件、经济独立和安全、风险控制等考虑,大多数国家还是倾向于保证农业在一定程度上的自给。因此对外贸易并不能完全取消农业的市场贡献(中国的粮食安全)*,1.2.3 要素贡献,劳动 资本,劳动贡献,农业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在城市工资高于农民收入

10、时,如果没有其他限制,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农民会源源不断进入城市,第12章将有详细介绍),资本贡献,工业化需要规模较大的农业部门提供资本 自愿储蓄 强制储蓄,工业化需要规模较大的农业部门提供资本,没有其他途径 不能掠夺 工业部门起初规模很小,本身积累有限 外资流入受限制 于是规模较大的农业成为资本的重要来源,分为自愿储蓄和国家储蓄,自愿储蓄,富裕地主投资工业(英国、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农民的小额储蓄,国家储蓄,农业高税收(日本18001900年土地税占政府税收总额的80%以上(Mayers, 1989) 农产品价格与工业品价格剪刀差 农产品剩余低价收购乃至无偿征集(前苏联集体农庄、中国的人民公社

11、) 新的剪刀差,新的剪刀差,中国科学院2005年的一份报告指出改革开放前,国家通过剪刀差的方式为工业化积累资金,改革开放后又以土地的低价格积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资金 从1979年改革开放起每年平均各种建设占用耕地按400万亩计算,25年共征用了农村的耕地1亿亩左右,每亩最低按照10万元计,农民给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相当于10万亿元的土地资产。估计失地农民可能只得到了1/20左右的补偿,失地农民从土地上得到的补偿最多不超过5000亿元,25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国家和城市工商业从农村集体土地低价格中转移和积累了9万多亿资产,1.2.4 外汇贡献,工业化初期农业是主要的外汇来源 农产品出

12、口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比较符合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禀赋;技术相对不复杂;农产品质量差异较小,比较劣势不明显) 外汇贡献的第二个方面是农业生产可以节约进口粮食的宝贵外汇 从长期来看,由于贸易条件恶化,农业的外汇贡献在下降,二、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停滞及其原因,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停滞 原因之一:传统农业 原因之二:重工轻农的政策,2.1 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停滞,表 分析 农业发展停滞的后果,2.1.2 分析,19501980s,发展中国家工业有所发展(1960s甚至达到10%),但农业发展陷于停滞 任何一个10年人均粮食生产和农业生产增长率都低于1%,而同期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持续增长 非洲是问题最严

13、重的地区(1960s-1980s甚至负增长),2.1.3 农业发展停滞的后果,粮食短缺,营养不良,饥荒,疾病流行,社会动荡(第201页) 工业化受阻(粮食和原材料缺乏;人力资本贬值;市场需求萎缩;投资下降) 加剧二元结构,2.2 原因之一: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的特征 传统农业是落后的,但却是有效率的,2.2.1 传统农业的特征,生产规模小 市场化程度低,主要是自给自足 以土地和劳动作为主要的生产要素 技术长期停滞,技术长期停滞,技术停滞的表现(世世代代用同样的要素、工具和技术耕种同样的土地,在正常年景获得同样的收成,维持最低生活水平)* 以中东为例(第203页) 原因(加塔克,1987):缺乏适

14、宜的替代技术、农民对新技术缺乏了解、农民承担风险的能力很低、缺乏资金、投入品不足、传统制度的障碍等*,2.2.2 传统农业是落后的,但却是有效率的,舒尔茨提出 农民是理性的,在现有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和制度等条件约束下,传统农业已经使现有生产要素的配置达到最优了,是有效率的 重新配置现有的资源并不能提高生产效率,2.3 原因之二:重工轻农的政策,1950s和1960s许多发展中国家实施了重工轻农,甚至是以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为代价发展工业化 政策包括:对农业征重税、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强制低价收购或无偿征集、本币升值、集体农庄或人民公社*,三、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制度改

15、革 农业技术进步 扩大对新技术的供给和需求 其他的政策支持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1 土地制度改革,“不在所有制” 居住所有制 不一定要大农场,3.1.1 不在所有制,大庄园制 种植园制 租佃制 公有制 不在所有制的缺点,大庄园制,在拉丁美洲普遍存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在拉美,1.3%的庄园主拥有71.6%的耕地 庄园制的特点是:庄园主委托雇来的管家管理庄园,为庄园劳动的主要是佃农和少地的小农 庄园的耕种方式往往是粗放型的 庄园制带有农奴制的色彩,因此劳动者所得与其努力程度没有多大关系,缺乏激励,种植园制,与庄园制类似,但一般为外国资本所有 农业劳动由雇来的工人进行,一般生产一种或几种经济

16、作物 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热带国家广泛存在 同样,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与农业收成关系不大,缺乏有效激励,租佃制(1),在亚洲比较流行 地主占有土地,但自己并不直接经营,而是将土地分成若干块租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佃农根据事先定好的契约向地主交纳货币地租或实物地租 一般又分为分成地租和固定地租,租佃制(2),分成地租是指农业生产收获按事先定好的比例分配 固定地租是指单位面积耕地的租金不变,与收成无关 分成地租由于农民的分配比例很少,所以极大地抑制了农民的积极性 固定地租稍好一些,但如果租期短,经常变换,对农民积极性的抑制仍然很强,公有制,如集体农庄、人民公社等 所有权与经营权仍然分离,农民成为农业工人,获得“工分(工资)” 对劳动者的激励仍然有限,不在所有制的缺点,委托代理关系 所有者并不在自己的土地上亲自劳动,无法获得完全信息;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很难监督 代理方得不到充分的激励,因此努力程度、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等有限 农业生产效率比较低,3.1.2 居住所有制,改革的方向 途径 优点,改革的方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是由不在所有制向居住所有制转变,实现“耕者有其田”,途径,土地有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