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体会(7.17).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9195587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67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心得体会(7.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论语心得体会(7.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论语心得体会(7.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论语心得体会(7.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论语心得体会(7.1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语心得体会(7.1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心得体会(7.17).pdf(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论语心得体会 导读:本文 论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 分享。 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论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借鉴。 论语心得体会(一)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 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 义。对于每个教育者更是如此。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 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 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 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 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

2、 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 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 何?”( 八佾 )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 学礼乐才有意义。 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 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 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 称之。”(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2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

3、己,让 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 为仁人了。 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 而是后天“修身”、 “克己” 的结果。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 近仁。”(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 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 即: “恭、 宽、 信、 敏、 惠”( 阳 货)。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 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 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孔子说能实行 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当然,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达到仁是极不容易的。

4、所以他教人追 求仁德的方法, 那就是“博学于文, 约之以礼, 亦可以弗畔矣夫!”( 颜 渊)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 背离正道了。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助培养 仁德。而仁德的人应该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达 到也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 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其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即:我每 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 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

5、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 3 品德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 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 子曰: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即:志向在于道, 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那么孔子为什么强调做人要全面发展呢? 这里体现了孔子对人的社会性的认识, 以及个人修养的相互制约作用, 他说: “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即:诗歌可以振 奋人的精神, 礼节可以坚定人的情操, 音乐可以促进人们事业的成功。 所以,对于个人修养来说,全面发展显得极为重要。 论语 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值得

6、今人借鉴。这些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 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 它。孔子赞扬的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一箪食,一瓢 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其次,要“默 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 地记住学到的知识, 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第三, 专心致志, 知难而进。 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 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 真理, 要专心致志, 不要为 世俗所

7、累。 同时,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力 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针对冉求在学习问题上认 为自己能力不够的思想,孔子认为所谓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在中途就 4 停止下来,你现在以能力不够划地自限,实际上是没有坚持到底的缘 故。在这里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事实上孔 子自己就是“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的人( 述而 )。 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作 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 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

8、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 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 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温 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 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 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 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另外,孔子 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 尝辄止。 其三,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 单一。他提出要用

9、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 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 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 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孔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 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这里孔子 5 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 上, 我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 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 学习重在抓住根本。 这里孔子间接地说明了博与精的关系, 值得借鉴。 其四,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 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

10、授之以政,不达; 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也就是说,熟读 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 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 “德之不修, 学之不讲, 闻义不能徙, 不善不能改, 是吾忧也。 ”( 述 而)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 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 虑的。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 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关于这一思想,在孔子的 学生子夏的思想中也表现出来。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 仕。”(子路)也

11、就是说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力 就可以做官。这一思想实质上也体现了学与用的关系,要想当好官必 须学习,学习的目的应是更好地当官,体现了学习与应用的关系,也 体现了孔子办私学的目的,即通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让他们 直接登上政治舞台或作教师培养政治人才,当然在孔子看来,学习的 目的也在于对道义、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 矣”(里仁) 总之, 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在学习研究 6 论语的过程中,很有必要把论语的思想体系化,科学化,更 好地理解 论语 中的思想精神。 要做到“古为今用”, 就要研究 论 语思想的时代价值,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事实上,作

12、为两千多 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们今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 的许多思想是当代人的精神和楷模。 这说明古代的思想家与我们今天 的思想非常接近。 当然孔子是人不是神, 孔子也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 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但是,研究孔子重在吸收孔子思想精华, 而不是简单地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 孔子的做人治学之道至今仍被世人恭维圣哲用来修身治教, 这说 明他有很高的真理性。我们作为一名教育者,不断的深入研究学习这 位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的伟大思想,并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 以便培养出更好的一代优秀接班人才。 论语心得体会(二)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 育家,在一定意义上说,他

13、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被 后人称为“万世师表”。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 代文化,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足见孔子对当时教育的 贡献。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 论, 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 他的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天 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 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 7 倦”。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

14、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 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 识。 特别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 规律。新的课改确立了鲜明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学生发 展为本”。我们知道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学 生,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 习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 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只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 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 我个人认为今天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 论 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15、。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 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 “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趣的 方法, 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 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 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 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 弟子们珍惜时间、 发奋图强。 这样的教学方式, 受到了弟子们的称赞, 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我们通过“校本培训”,已经确立 了新的教育观。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 性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16、,根据学生的 特点提供个性化教育,让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发展。这里提 8 到的个性化教育是与“因材施教”有着密切联系的。 新的教育观还要 求教师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要用优 点融化学生的缺点。现在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存在灰心 失望、悲观消极的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循循善诱”,要动 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灵王国,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乐园。 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发现每一个学生 的智能强项,扶持它,呵护它,使它成为学生的成长起点。 (三)善于启发,触类旁通。孔子特别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 教育,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 。他说“不愤不启,不悱 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 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 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人加 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孔子的这一论点是非常高明的,他要 求学生积极地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