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有错吗?随想教学教材 苏教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9000869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有错吗?随想教学教材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语文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有错吗?随想教学教材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有错吗?随想教学教材 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有错吗?随想教学教材 苏教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有错吗?读周彬先生的叩问课堂,颇多启发。读到教“好学生”与教“好”学生一节时,情不自禁拍案叫绝,原来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如此经不起现代教育理念的分析。在周彬先生看来,孟子的理想是“教好学生”,谁都可以教好“天下英才”,但是那些“非英才”谁来教?孔门弟子三千,有才能的也不过七十二人,像颜回、子路、子贡、闵子骞等优秀学生更是少数,那孔子的贡献是“弟子三千”呢还是“贤者七十二人”?我非常认同周彬先生的观点:教“好”学生包括教“好”“好学生”与“坏学生”。这里的好与坏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以成绩为中心的称呼,不代表道德方面的认定。我也一直认为,“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

2、”出来的。只会教“好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我想起了美国教育界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计划,这个计划体现的教育公平性和普及型更为强烈,作为一名教师,其主要精力当然不能盯着一两个成绩拔尖的学生,而是应该让更多的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我想起了中国的“状元现象”,包括我所在的中学,每年都战战兢兢地争着“市状元”,究竟是状元重要还是全体学生的教育重要,这真的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有人说,“状元现象”是不正常的,但是是老百姓的心理期待产生了“状元现象”,而不是产生于中学内部。其实,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这种现象产生的直接误区就是忽视了教育的普及性。不过具体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句话,我并不认

3、同周彬先生的解读,我认为,对这句话的理解要还原到孟子的哲学观念。在孟子看来,人性本善,人生下来就有仁爱之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这些善心是与生俱来的,没有经过社会的侵染,这种本能就是一种良知、良能:“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孟子认为:“人皆可为尧舜”,每个人都有成为圣人的潜能,关键就看后天的修炼。从这个理论出发,每个人其实都有成为英才的可能,“英才”在此是

4、一种潜在的能力,是一种理想状况,而不是一种现实存在。“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本意在于每个人都能在老师的教育下成为英才,这才是孟子最快乐的事。我又想起了教育心理学中的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潜能,教育就是不断满足人的内在需求的过程。罗杰斯则认为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促进学生的成长。学生有着自我指导的能力,教育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指导能力和自我实现能力。这其实也是启发式教学的原理基础。作为教师,我觉得要重视学生的创造潜能,改变以往“满堂灌”的知识传输方式,多多探索指导性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智能。有的学生侧重于身体-运动能力,比如班里的体育生;有的学生侧重是逻辑-数理能力,比如班里的理科生;有的学生侧重于言语-语言能力,比如中文系和外语系的学生;有的学生侧重于音乐-节奏能力,比如艺术特长生;有的学生侧重于人际交往,那以后可能会成为政府官员。既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那么遵循学生的智能规律进行教育,就是当前教育的改革方向。总之,教“好学生”固然是人生一大乐事,但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为英才,成为“好学生”,这才是真正的人生乐事。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