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困境与生态定位_大学教育.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8892561 上传时间:2020-07-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困境与生态定位_大学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困境与生态定位_大学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困境与生态定位_大学教育.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困境与生态定位_大学教育摘要: 引导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举办本科职业教育,是国家层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举措,也是这类高校寻求生态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应用型本科高校群体的生态结构和生态功能面临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教育类型定位的“应用型”与“学术型”游离问题,办学定位缺乏个体多样性,专业设置缺乏错位互补性,培养规格与专科高职缺乏层次衔接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矫正和优化生态位,与学术型本科院校生态位适当分离,与专科高职院校生态位适当重叠,确立本科职业院校功能定位及特色,创新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培养模式。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困境;生态

2、位;应用技术大2 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下称决定)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简称“转型”)。教育部等部门颁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下称规划)对体系建设的具体目标、任务和内容等进行了系统规划,对本科院校“转型”工作设计了路线图。时隔三年,从实际状况看,这类院校“转型”进展似乎并不顺利,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相关院校和学术界对此政策主张仍持有各种争议和顾虑,院校本身的分歧则集中在对待“转型”的出发点、方向和态度上。有调查显示,新建本科院校中分

3、别有16.7%、80.4%、2.9%的调查对象认为转型“有一定必要”、“有必要但有顾虑”和“没有必要”,普遍担心转型后可能导致社会地位下降、招生和就业更难、办学条件不配套等问题。伴随着现代职教体系和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进程的加快,这类高校对待“转型”的态度耐人寻味,也引人深思,其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困境以及生态位如何矫正等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一、应用型本科高校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的政策意蕴产业链引发人才链、教育链的相应演进。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优先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呼唤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4、2020年)和党的十八大均提出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建立层次齐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满足现代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国务院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5年,教育部出台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进一步明确“支持部分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展”,这一政策表明了鲜明(支持)态度:本科职业教育主要通过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举办。同时,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专门印发了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目前,覆盖全国的“转型”试点正在有序展开。从以上政策背景以及

5、文本表述可见,“转型”有着现实的国际国内需求。普通本科高校(新建本科院校、独立学院为主)向应用型转变并成为本科职业教育的主要举办者,毫无疑问是这类高校今后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的“风向标”。毋庸置疑,无论在理论支持还是实践操作上,“转型”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面临朝什么方向转、具体怎么转,高校愿不愿意转、能不能够转,以及政策如何推动等许多问题甚至争议。国家政策层面的文件表述中,由“转型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到“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这一话语变迁,就可窥一斑。那么,暂且放下话语变迁背后隐含的具体用意和些许纷争不说,国家政策指向上对“转型”问题至少有四点共识:第一,“转型”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

6、体系的“国家”战略行动。发展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就是要适应社会人才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城镇化进程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撑,尤其要致力于教育变革,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高职、本科高职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成长“直通车”和“立交桥”。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培养本科职业技术人才,就是从人才结构和教育结构变革上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需要,能有效促进职业教育“直通车”和高等教育“立交桥”的完善。第二,“转型”是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教育”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产业转型升级意味着生产技术、劳动者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转型升级,那么,相应的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也必须转型升级,培养出与之相适应、相匹配的

7、专业技术人才。应用型本科从普通高等教育系列中走出来,从原来培养偏理论学术型人才转型培养产业行业迫切需要的更加实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这类高校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和历史使命。第三,“转型”是缓解当前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行动。检验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和高校办学水平的最终标准,是毕业生质量是否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实际需要,能否为促进社会充分就业提供适切的就业者。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实践能力欠缺所引致的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已经倒逼这类高校必须从培养目标到课程体系、师资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通过“转型”培养本科职业技术人才来改善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保证办学质

8、量和办学水平。第四,“转型”是这类高校走出“生存”困境的路径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应用型本科高校群体规模庞大,且集中在近十几年迅速发展,其办学定位、培养目标、资源利用甚为相似,同质化现象严重,彼此的“生态位”高度重叠。在当前教育资源非常有限、生源日益萎缩的条件下,这些生态位高度重叠的院校之间必然引致激烈竞争,最终导致弱者被逐消亡。而选择“转型”发展,就是通过对生态位的适度分离找到自身生存发展空间和竞争优势,避免不必要的恶性竞争和消亡。站在教育行政部门角度讲,就是进一步通过高校分类管理,促进高校分类型、分层次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生态平衡。从教育发展规律看,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既要受到外部社

9、会环境、资源条件的制约,同时又要回应外部社会关系发展的现实诉求。从以上分析可见,“转型”具有现实性、可行性和紧迫性。从国务院决定和教育部规划等所列出的目标、任务、措施看,“转型”是产业转型变革对教育领域转型变革的直接带动,是国家基于高等教育结构性调整和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两个层面考虑而提出的战略决策部署,亦是这类高校走出生存发展困境、矫正生态位的必然选择。毋庸讳言,这类高校如果不能成功“转型”变革,就有可能成为制约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障碍。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发展困境从生态学角度观测,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的重要原因,是这类高校在高等教育生态

10、系统中出现了生存发展的困境甚至“死穴”。生态学研究认为,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直接表现为物种在种类和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能量输入与输出接近相等。与之相应,一定区域内的教育系统是一个高度关联并存的生态系统,其各个因子都是有机联系的,结构的多样性和功能的协调性是教育生态的核心特征3(P53-57)。高等教育系统要达到生态平衡,就必须形成稳定的种类和数量,并保持与环境的协调适应。根据教育生态位理论,不同类型的教育和学校都有自己的生态位,并要求通过生态位调节与优化达到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在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应用型本科高校群体目前生态结构(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与环境的适应性)存在诸多问题。这些不但

11、制约着学校自身的生存发展,也影响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1. 教育类型定位上,游离于“应用型”与“学术型”之间“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个与学术型普通本科教育、高职高专教育都有所区别的概念。它在教育类型上不同于学术型高等教育中的四年制本科,在培养层次上不同于三年制或五年制的高职高专教育。根据教育部2016年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 015年底,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共计1 219所。这些院校直接承担应用型本科教育或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其中670所(公办273所,民办397所)是19 9 9年以后由合并、重组、升格而来,即学界常说的“新建本科院校”。参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1997,应

12、用型本科教育显然属于实用技术型教育(5B)系列,而这类院校的办学却一直在理论学术型(5A)和实用技术型(5B)两个类型中游离不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偏重学科型,倾向于5A。所谓“转型”,即办学进行方向性调整,由原来的学术型(5A)为主转向应用型(5B)为主。而许多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一直不够理性,习惯于重视理论学术型人才而轻视实践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师资比例普遍不高(仅占专任教师数的20%左右)。例如新建本科院校这部分,绝大多数在章程或正式文件中确立了“应用型教育”的办学定位,明确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方向。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调查发现:78.5%的院校将发展目标明确为“综合性大学”、“教

13、学研究型大学”,75.4%的院校打算近5年内申请更名大学,70.8%的院校计划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69.2%的院校计划近3年增设新的一级学科,63.1%的院校计划近5年提升办学层次。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教育类型定位上的“游离”、不确定,直接导致办学定位、角色分工“摇摆”和功能发挥不稳定,这显然不利于高校生态化发展和多样化人才培养,令这类高校生态位(种群特征)问题更加突显。本文转自wWw.dYLW.nEt 第论文网代写高等教育论文2. 办学定位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之间缺乏个体多样性“高校生态位”即高校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时空位置和发挥的功能作用,是以自有资源禀赋为条件,通过与办学环境互动所形

14、成的相对有利的生存发展空间和竞争优势。从生态学意义上讲,生态位的差异决定生态因子的竞争状况,同一生态位上的物种之间存在着竞争与排斥现象,不同生态位上的物种存在着相互依存与依赖关系。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群体在行业面向、区域面向、技术面向、职业面向、岗位面向等办学定位以及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趋同单一,普遍缺乏自己的个性特色和竞争优势。高校的“个体”独特性和“群体”多样性是高等教育系统生态平衡的基础,也是提高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的关键。就高校个体而言,不同高校具有不同个性特色是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就高校群体而言,必须保持合理的生态分布和群体特色,从统一性走向多样性。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严

15、重依赖政府的政策调控、经费划拨、资源分配等,在发展的“时空”(发展阶段和服务面向等)、“营养”(生源和经费等)、“天敌”(资源竞争与排斥)上则极其相似,资源种类及利用范围也比较类似,即在区域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占据了几乎相同的“生态位”,大家都面临生态位宽度过于狭小、重叠度过大的不利局面。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教育资源配置和竞争的过程。在政府教育资源相对有限的条件下,生态位高度重叠的高校之间将产生激烈竞争与相互排斥。那么,竞争力弱的高校就必须及时调整定位与特色,通过寻求差异化的市场和资源梯度来优化生态位,否则,就会在残酷的同类竞争中被挤压而逐渐消亡。3. 专业设置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之间缺乏

16、错位互补性专业是高校内涵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同一区域内,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这种状况意味着各校资源利用相似度高(缺乏资源梯度性),意味着彼此的生存空间会相互受到挤压、踩踏,相互之间的互补性、依存性将逐渐减弱。回顾20世纪90年代,国家当时提出加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背景或初衷主要在于:一是要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二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教育类型多样化的需要;三是劳动力市场出现了结构性失业。但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仍然未摆脱专业设置重复、盲目以及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等一系列突出问题的困扰。其中体量庞大的新建本科院校,组建之初,专业基础薄弱,往往仿照学术导向的传统本科院校专业设置模式和办学标准,专业设置求高、求大、求全,并且相互模仿,这样一来就失去了错位竞争和互补性。早在2013年,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时就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