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海淀北部新区将向生态环境流新区迈进精品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8708688 上传时间:2020-07-17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4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管理海淀北部新区将向生态环境流新区迈进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环境管理海淀北部新区将向生态环境流新区迈进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环境管理海淀北部新区将向生态环境流新区迈进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环境管理海淀北部新区将向生态环境流新区迈进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环境管理海淀北部新区将向生态环境流新区迈进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海淀北部新区将向生态环境流新区迈进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海淀北部新区将向生态环境流新区迈进精品(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淀北部新区将向生态环境一流新区迈进近日,海淀区北部新区规划方案调整工作座谈会召开,会议听取关于北部新区规划方案调整工作的汇报。区长林抚生、副区长穆鹏、区长助理古红梅出席会议。会上,区发改委、区农委、区北部办、区规划分局、区国土分局、海淀园产业处、西北旺镇、温泉镇、苏家坨镇、上庄镇就北部新区规划方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据悉,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海淀新区部分)规划工作等事项。规划提出,要重点做好海淀北部地区,北清路、七北路未来科学城高技术产业化工作,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典型地区和生态环境一流的城市发展新区。市政府常务会议指出,海淀北部地区是

2、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部研发服务与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重要空间载体。要坚持统筹原则,通过规划建设整体带动海淀北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从实际出发,着力化解该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实施综合治理,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打破资源瓶颈,不断提升资源承载力。北京区县教委负责人谈规划:调整北部新区教育布局http:/ 2010年03月16日15:48 中国新闻网 访谈背景全国教育看北京,北京教育看海淀。教育无疑已经成为海淀区的“品牌”和“名片”,甚至有人把海淀近几年一路飞涨的高房价都跟教育联系到一起,认为正是因为名校云集才吸引了大批“外来客”,从而使得海淀的房价在全北京市遥遥领先。然而,

3、总体水平的领先并不能成为海淀教育止步不前的借口。今年,随着海淀区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目标的提出,海淀的教育决策者们再一次将目光投向北部新区,计划通过建设“四校一园”,重新布局海淀北部新区的教育,努力培育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拔尖人才和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领先知名教育品牌,从而使得全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站上一个新台阶。北部新区新建“四校一园”记者:前不久召开的海淀区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是海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根本任务,必须举全区之力,以更大的努力、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尽快树立海淀在全市、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新形象。作为海淀的“品牌”和“名片”,

4、海淀教育在配合核心区建设上会有什么新动作?乔键:我们将抓住核心区建设的契机,树立“加快发展,率先发展,核心区就是海淀、海淀就是核心区,一流服务”等四个意识,把教育纳入核心区建设的整体中来谋篇布局,在全国、全球的坐标中重新定位海淀教育,弘扬敬业奉献的红烛文化、创新改革的品牌文化、科学发展的绿色文化,使区域教育资源更好地为核心区建设服务、为科技园区创新创业服务,努力打造与核心区建设相匹配的海淀教育。具体到北部新区,也就是沿北清路两侧的产业基地和研发中心一带,我们将着力建设“四校一园”,以满足北部新区高新科技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同时提升海淀北部地区的教育水平,使得全区教育资源的分布更加均衡。记者:“四

5、校一园”具体指哪些学校?目前建设情况如何?乔键:“四校”,即翠微小学分校、温泉二中、清华附中永丰校区和中关村二小百旺校区;“一园”即北部新区实验幼儿园。“四校一园”中,中关村二小百旺校区已经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他几所学校也基本上落实完了施工前的各项手续,年内即可开工建设。记者:北部新区居民对教育的需求有多大?目前的教育资源加上新建的这几所学校能否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需求?乔键:北部新区的范围包括温泉、西北旺、苏家坨和上庄共四个乡镇,截至去年9月份的统计,目前北部新区共有幼儿园15所,在园学生900人;小学26所,在校学生11056人;中学7所,在校生5043人。此外,全国第一所工读学校也坐落在

6、这里,目前有学生340人。这些学校基本可以满足目前当地居民的教育需求,不过随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建设,不久以后会有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人员进驻北部新区,目前规划建设的“四校一园”的规模,将根据新区规划的进驻人口最终确定。记者:在人们的印象中,海淀教育资源的配置在不同地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距,那么今后如何借助新校建设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乔键:实际上,海淀区教育整体上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即使人们印象中的基础薄弱学校,如果是在全市横向比较的话,水平也是不低的。当然我们的目标是要让老百姓的满意度在总体较高的水平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具体到北部新区来说,首先新建的几所学校在硬件上要

7、一步到位,不仅仅是达标,一开始就要比达标的水平高出一截,只有这样才可以筑巢引凤,吸引好的师资;其次,通过与品牌学校的互动,从一开始就让这些学校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运行,比如翠微小学分校、清华附中永丰校区和中关村二小百旺校区,通过委托管理的方式,使得它们一开始就成为品牌学校的一部分,实际上它们的师资跟本校也都是完全一样的。普通校与品牌校“手拉手”记者:这种与名校互动的方式一方面满足了一些名校师资饱和、亟待扩张的需求,另一方面确实也是一个均衡教育资源的很好的举措。除了北部新区,海淀其他地区的学校间有没有这种形式的联合?乔键:其实,海淀区近几年一直在摸索这样一种优质教育资源扩大的模式,我们称之为“手拉

8、手”。比如,在海淀学区启动的“携手互助工程”,好书共读、好课共赏、好资源共享、好伙伴共助、好邻居共携。中关村一小、三小分别和知春里小学、双榆树一小开展干部教师互派交流(一年)、校际会课、主题研讨、专家研讨等活动。去年,我们让人大附中承办了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人大附中西山学校;今年前不久,我们还将位于西四环附近的四季青中心小学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旨在发挥首师大教师教育资源,通过项目管理等方式,将附小建设成教师教育、教育科研、课程改革三个基地。记者:今年的“手拉手”活动还会有什么大动作?乔键:今年,我们除了在北部新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行委托管理的模式外,还将委托人大附中全面管理蓝靛厂中学;将

9、位于阜石路上的一座纯初中校并入首师大附中,作为其北校区,以满足周边新建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记者: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预见,未来北部新区和四季青地区将成为海淀优质教育资源新的聚集区。乔键:这确实也是我们的目标之一。其实通过一系列举措,这些年我们的一些新建校成长得也不错,其中一批学校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已经步入了品牌校的行列,如位于大钟寺附近的中关村四小,建校时间不长、基础不厚、规模不大,但其小班化教学特色明显,我们前不久刚在该校组织了现场会,推广他们的办学理念。记者:为了均衡教育资源,目前一些区县提出了让优质校的校长和教师流动起来的举措,海淀在这方面有什么打算吗?乔键:在这方面我们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探索

10、。因为海淀的地域范围太大,学校分布广泛,不如城区的一些地方集中,真正让教师流动起来,会在交通、居住等方面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更多采用的是教师全职、兼职支教等方式,使教师“柔性流动”起来。当然,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方面,我们还会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探索一些新举措。建名校长“黄埔军校”记者:据我了解,海淀区有一批名校的校长都处在即将退休的年龄,名校长集中退休会不会造成“青黄不接”的局面?乔键:你说的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去年八一中学的校长就已经退休了,几年之内面临校长退休的学校确实还有不少。我们去年年初的一份统计显示,目前海淀区中学正职书记和校长70人,其中40岁以下的仅占8.5%;副校级干部149

11、人,40岁以下的占25.5%。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培养更多的名校长、好带头人,去年海淀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教育党校,同时在中小学中建立了以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为首的6个海淀区优秀校长培养基地。6个优秀校长培训基地全部设在人大附中、101中学、十一学校、中关村一小、中关村四小和北大附小这样的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学校,区内其他学校的校长及后备人才进入基地后,可以跟着名校长一起干,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我们形象地将这种模式称为“影子培训”。瞻顾四方,唯望马首。校长是一所学校发展的领航员,他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影响着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地区教育的发展方向。在与名校长的学习和历练中,后备人才

12、成长的周期将大大缩短。不担心好老师被“挖墙脚”记者:目前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开始加大投资,新建学校,并在全国范围内引进优质师资,海淀区会不会也有一些好学校、好教师被“挖墙脚”?乔键:硬件只是办好教育的一个方面,一所名校我想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软件,是优质的师资和长久以来形成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样,对于优秀的老师来说,物质条件只是吸引他的一个方面,我想很多好的老师更喜欢在一个高端的平台上展示自己,实现他的人生价值。记者:很多人认为教育提升了海淀的房价,正是因为有那么多名校,才会有源源不断的人从外区甚至外地赶到海淀,倾巨资购房也在所不惜,您怎么看这种现象?乔键:据统计,海淀区共有22万余名中小学生,近

13、三分之一不是本区生源;但是对于外地来的学生,我们都责无旁贷、一视同仁。即使是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弟,我们也尽可能让他们进公办学校,接受优质规范的义务教育。事实上,目前海淀区除两所经过批准的打工子弟学校外,其他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基本上都能进入到公办学校就读随着北京海淀北部被海淀区政府列为未来的重点发展区域,作为其中心镇的温泉镇顺势成为热点开发板块。12月19日,正源地产于今年上半年获得的海淀区温泉镇D2地块正式启动开发,该地块将被建成绿色宜居新区。海淀北部新区发展的机遇在日前结束的海淀北部新区五年规划开发建设展会上,记者了解到海淀北部将是海淀区政府重点发展的区域,未来5年政府计划对该区域投入总额

14、近963.41亿元的资金进行各项建设。 北京海淀区方圆430平方公里,以百望山为界,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其中南部是以中关村核心区为主的建成区;北部则被称为北部新区,规划面积226平方公里,占海淀全区总面积的53%,包括西北旺、温泉镇、苏家坨、上庄四镇,境内现有人口10.5万人。根据规划,2008年海淀北部新区将初步形成框架,2010年初步发展成为生态型、田园式、现代化的新型城市形态。 “建成后的海淀北部新区将成为首都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功能区,是北京高新技术研发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同时也将成为提高海淀现代化水平的新增活力区、城市西北部重要的旅游区和宜居区。”相关负责人对记者如此表示。 在此情形下,温

15、泉镇作为海淀北部新区的中心镇,其开发建设自然排在首位。按照海淀区“一核、双心、两带”的发展规划,温泉镇定位为海淀北部商业、居住、文化、体育中心,是海淀区高品质的居住组团。无论从现状和未来规划来看,温泉板块显然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住宅开发服务高科技园区 海淀北部新区的道路交通借助于八达岭高速路,形成以京包快速路、六环路为主线,以南北向的上庄路、颐阳路,东西向的沙阳路、北清路等为骨架的“五横五纵”路网体系。目前,北部新区已完成各级道路共计261公里,未来5年将加快建设,形成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 事实上,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温泉镇的白家疃路、温泉路等与“五横五纵”路网相连,可直达中关村软件园等区域。发达的立体路网交通体系,为温泉镇将来大规模开发与中心镇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目前,温泉镇北面汇集了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八大专业科教园区,再加上南面的中关村,整个海淀北部新区可称为中国的“硅谷”。 在整个海淀区域,由于中关村核心区开发建设基本完成,将不再有住宅用地获批,所以区域内住宅日渐稀缺,高科技园区的白领人士自然将购房需求向外延伸,寻找交通便利、环境宜居的住房。如此,环境良好的海淀北部新区自然成为这部分人群置业的重要选择之一。 有关人士透露,温泉镇地块早在5到10年前便开始受到开发商的广泛关注。借助优越的政策背景,凭依优美的山水环境和发达的交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