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866805 上传时间:2017-10-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0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长寿中学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6 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北雁南飞,活跃在四问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 n( )迹。 鱼类、两栖( )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 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 zh( )皱变形。 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 )丽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 1 分A.翩然归来 流逝 追溯 啸聚山林B.哀草连天 蟾蜍 归咎 物竞天择C.周而复始 劫难 滨临 束手无策D.草长莺飞 骨胳 尘埃 天衣无缝 3.从括号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 分

2、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_(生长、发育、孕育)果实的时期。即使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_ (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束手无策 )。更多的学者认为如果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许多本土物种将难逃绝种_ (厄运、威胁、灾难)。美国政府正在_(制定、酝酿、实施 )一个跨部门的监控计划。4.按序号把下列句子排成正确的顺序:2 分不久,布谷鸟也来了。立春过后,大地 渐渐从沉睡中 苏醒过来。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到了秋天,果 实 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落下

3、来。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正确顺序:_5.仿写一个句子,要求与上句的话题一致,句式、修辞手法相同:2 分2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_,_。 6.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2 分“生物入侵者 ”在给人类造成 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 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 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 偷袭鸟巢,吞食 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 本地的 11 种鸟类 中已有 9 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

4、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这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7.选出加点字注音、书写无误的一项( )1 分A、沿溯阻绝(s) 晴初霜旦(dn ) 飞漱其间(s )B、解衣欲睡(ji ) 能与其奇(y ) 竹柏影 (bi )C、震撼激射(hn ) 为火所焚(wi ) 鲸波万仞(rn )D、僦赁看幕(ln ) 雾凇沆砀(tng) 都护 (d )8.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1 分A“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出了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朝技艺。B“自即望以至十八日”指的是农历十六日到十八日。C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D 登

5、临吴蜀横分地,徒倚湖山欲暮时。9.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1 分A、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译文: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不要说您傻,还有比您傻的人呢!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译文: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到院中散步。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10.下面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分A、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代3B、 观潮 周密宋代C、 湖心亭看雪张岱明末清初D、 归园田居陶渊明唐代11.诗句填空。9 分陈与义登岳阳楼中化用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诗句

6、是: , 。李白渡荆门送别描写平原广阔景象的诗句: , 。运用比喻手法、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写景句子是: , 。我们常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 。来表现感到困惑、以为走投无路时,突然见到希望。该诗中作者还用了诗句 来赞美农家好客热情的纯朴民风。写出红楼梦中香菱所评论的使至塞上中描写塞上风光的诗: , 。该诗用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 , 。作者是 代诗人 。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体现农家劳作艰辛的句子是: , 。 而从诗句 , 。12.在下面语句间连线,使之构成四幅对联。2 分A、黑发不知勤学早 a、水性淡泊是我师B、无边落木萧萧下 b、白首方悔读书迟C、四面荷花三面柳 c、不尽长江滚滚来

7、D、竹直心虚乃吾友 d、一城山色半城湖二、阅读理解(共 44 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相关问题。 (共 13 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3.解释文中下列字的意思。2 分4(1)奔: (2)属: (3)引: (4)阙: 14.第二段中写江水

8、水流迅疾的句子是:3 分后来唐朝的李白有两句诗与此处的意思相近,李白的两句诗是:, 。15 文中“清荣峻茂”一句写了 _个对象,它们依次是 _ 、 _ 、_、 3 分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7.古人常用“三”形容多,如文中“猿鸣三声泪沾裳” 。请再举两个含“三” 、其含义也是表示“多”的成语或诗句。2 分(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共 11 分)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 ,完成以下各题题。【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9、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8解释下列加线的词。2 分(1)晓雾将歇 (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 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 分(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5(2)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10、,盖竹柏影也。20填空。6 分(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和 “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 _ 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 之美” ,乙文描写了“ 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 _”的语句中。(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共 6 分)(1)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2)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

11、,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 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 10 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3)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 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4)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

12、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6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5)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 1741 到 175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 1921 到1930 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21、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1 分)22、第(1)段与(2) (3) (4) (5)是_结构关系。 (1 分)23、第(5)段前者和后者分别指什么?(2 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