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公开课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8593910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公开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记叙文阅读公开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记叙文阅读公开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记叙文阅读公开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记叙文阅读公开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公开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公开课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记叙文阅读 专题复习,主讲教师 郭培成,为什么记叙文阅读题得个高分就这么难? 句子生动优美可能得的分数也很少?简单几个词却占尽高分?,我们的困惑,教你 智慧应对记叙文阅读,学习目标,1、我能明确记叙文阅读中考考点。 2、 我能掌握记叙文的解题方法。(重点,难点) 3、我能活学活用。,阅读步骤,第一:要速读全文,确定文体,捕捉关键语句,大致把握材料概要。,第二:精读文章,弄清主旨、思路和情感基调。(注意线索、过渡与照应、段落层次。),第三:看文章所设的问题,再次回头细读文章,一一找出答案。(能用文章原文回答的,尽量用原文回答。),中考记叙文阅读主要考点,1 整体感知,分清要素、线索、顺序。

2、2 概括文章(段)的内容,归纳文章主题。 3 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 4 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 5 欣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等。,说说自己掌握的两个考点的相关知识,(一)、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内容的展现,人物的塑造,中心的表达,就是通过这些来实现的。阅读记叙文要能明确这三个要素,即使不要求准确概括,也须达到能大体将这三点说出来的地步。 把握六要素技巧,即:

3、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考点一:整体感知 分清要素、顺序、线索。,(二)、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即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三)记叙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温馨提

4、示:有些文章的线索不止一条,往往有几条线索同时起作用。明线一般是主要人物、主要事物、主要事件。暗线一般是作者的情感。(例如:藤野先生) 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的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推动情节的发展,概括题,(一)命题趋势:每年都考,形式不同 例: 2006年(补充情节)2007年(心里变化填空) 2008年(行文思路)2009年(情感事件结合图表) 2010年(情感事件结合图表) (二)命题角度 (1)行文思路填空(2)提取信息填空 (3)情感脉络填空(情感变化,心里变化)等,1、概括文章(段)的内容 解题方法: (1)紧扣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

5、果和事物的主要特征等要素 (2)盯住开头结尾句、段落间的过渡句等重点语句 答题格式是:某人因为做了事情,最后.(写出人物、事件、结果),2、归纳文章主题 解题方法: 1文中如有议论、抒情的语句,应引起重点注意,这些语句往往就是文章的主旨。 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既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个段落,更不能漏掉某一段的内容,要把中心思想概括得准确、完整。 4从分析人物和事件入手,沿着作者的思路去分析文章,迅捷、准确地把握主旨 答题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

6、者的感情。,考点二:段落或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考点三:句子或词语赏析 首先要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

7、,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其次从恰当用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等) 模式:“”词,用得恰当贴切,精辟准确,形象地写出了人物(事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人物(事物)什么情感、思想等。,再次从内容上赏析语言 句子含有什么深刻的哲理,给人怎样的启

8、迪教育和感悟。 句子有着深刻丰富的内涵,这样的句子一方面从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上来答。另一方面从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来答。 还可从句式上赏析语言 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9、,考点四:主观性阐述题 阅读文章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一般紧扣文章主旨)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笛卡儿曾说过“我思,故我在” 。 常读常思,而常思常新,才能更好地挖掘深邃的思想,开启智慧之门。,教师小结,作业,完成阅读练习订正 义重情深的恩赐 ,1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义重情深的恩赐”表现在哪些方面。,解析文章第段写“五十八年吸烟历史、凝固在牙齿上的黑黄斑痕”

10、一下子变白了,细思原因竟是甘甜清洌的汉水“对我的恩赐”。这是从个人的角度表现汉水“义重情深”的一面。第段和第段中提到,针对今年襄阳雨水偏少、水位下降的现状,襄阳采取了积极的节水措施,并付出努力和牺牲,采取多项护水措施,有力地支持了“南水北调”工程的稳步推进。第15段中,作者写人人深知水“是流淌于一个国家体内的血液”,任何地方的发展都离不开水,但面对“许多省份都在闹水荒”的局面,本身就水脉欠缺的汉水还是毅然决然地向更为缺水的北方省份“输血”供水。这是从国家、人民的角度表现其“义重情深”的一面。,【答案】汉水义重情深恩赐于自己,使“我”锈迹斑斑的牙齿变白;汉水义重情深恩赐于北方人民,为缺水的省份送

11、去一江清水;本已缺水的襄阳等水源地节水、护水,为北方“输血”供水,义重情深。,2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有两条线索,请说说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解析综观全文可知,文章以人物活动为明线,写了作者从北京飞往襄阳,再由襄阳远行至汉中和安康的汉水之源寻访之旅,期间共历时一周。文章又以感情的发展为暗线,通过描写汉水于己、于民、于国所表现出的“义重情深的恩赐”,表达了作者对汉水的感激、欣喜、珍惜之情。,【答案】明线是作者(一周)的行踪;暗线是“南水北调”的人文情怀(或作者对汉水的感激、欣喜、珍惜之情)。,3请分析开头两段在文中的作用。,解析文段的作用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的,

12、二是结构上的。第段是文章的首段,在结构上可考虑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等作用;内容上,开头两段直接点明了“我”将要开启“寻觅汉水之源”的旅程,并诠释了汉江之水对“我”的“恩赐”的含义。,【答案】开篇点题,点明“我”将开启汉水寻访之旅及恩赐之意;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一周行程的记叙。,4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第段加点词语“童话”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的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文中是指作者饮用了一周的汉江水后,原先“锈迹斑斑的牙齿”居然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由黄变白的神奇变化,从而表明了汉江水质的优良,抒发了作者对汉水的赞美之情。,【答案】“童话”指自己锈迹斑斑的牙齿由黄变白的神奇变化,用“童话”一词既表明了汉江水质的优良,又表达了作者对汉江水质清澈的由衷的赞叹(赞美)之情。,5文末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作者以“文化水痴”自况,对汉水于己、于民所表现出的“义重情深的恩赐”,字里行间都显示出深深的喜爱之情,对襄阳人民采取的节水、护水措施及表现出的奉献精神表达了感激之情,并以“连连高歌”的形式抒发了自己难以忘却的汉水情怀,以表达对汉水文化的敬仰之情。,【答案】对汉水的喜爱之情;饮水思源,对襄阳人民奉献精神的感激之情;对汉水文化的敬仰之情。,再见,敬请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