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859023 上传时间:2017-10-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6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 1 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 1、隋的建立:581 年 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 建立隋朝 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589 年 隋朝灭陈 统一南北 *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的

2、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 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表现: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2、原因:国家统一 社会安定; 隋文帝励精图治 发展生产; 统治者提倡节俭 3、结果:隋文帝在位时,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开皇之治” 。 三、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经济繁荣的景象,这使隋炀帝开通大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 605

3、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8、流通七省区:(略) 9、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 2 课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618 年 李渊建立唐朝 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思考: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秦隋后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灭亡的原因都是统治者残暴道

4、,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经济倒退,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汉唐的兴起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且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汉唐两朝初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都整顿吏治,任用贤良。 二、 “贞观之治” 1、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 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为著名谏臣 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评价: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

5、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项目政治 经济 军事 思想文化 民族关系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加强中央集权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 使匈再无力与西汉对抗唐太宗重视人才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勤于政事 虚心纳谏 发展科举亲临 治理黄河,重视兴修水利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

6、高行政和军事 机构-安西都护府在长安兴办太学 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中国古代出现治世的原因:政策因素:农民战争作用(农民起义迫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政治交往因素: 民族间融合和中外交往的加强 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 个体作用:杰出帝王将相的个人政治品质 三、女皇武则天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晚年称帝 改国号为周 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第 3 课 开元盛世 一、 “开元之治” 唐玄宗即位以后, “励精为治”:任用贤才(姚

7、崇) 重视地方吏治 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 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 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手工业方面: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商业繁荣: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4、 “开元盛世”:唐

8、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 5、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共同原因:经济政策: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社会环境:社会安定 经济交往: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强 政治因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 继承性因素:前朝经济基础的继承 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 生产力(科技)因素:生产技术革新(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水利的兴修。 第 4 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 1、背景: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员,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官人的制度。 *思考:隋朝为什么要采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

9、拔官员? 科举制创立前(魏晋以来),土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是做高官基本条件。官员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利用考试选拔官员。普通读书人和贫穷人家的子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这样就扩大了选官范围,选官权力也就牢牢控制在中央手中。 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意义:从此门弟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

10、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3、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 4、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人物 贡献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隋炀帝 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也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

11、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第 5 课 “和同为一家” 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北庭、安西都护府) 一、西南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7 七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八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二、北方回纥的勃兴 1、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 2、八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12、。 三、东北靺鞨(“车书本一家”) 1、七世纪末,粟末靺鞨部首领大祚荣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 2、八世纪前期,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粟末靺鞨有“海东盛国”之称。 民族地区与唐朝的关系 何族祖 先地理位置生活习俗 杰出首领吐番西南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通婚藏 族 青藏高原一带游牧、农耕、纺织和冶铁水平高松赞干布回纥西北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维吾尔 族色楞河流域崇尚勇敢、作风淳 朴 怀仁可汗靺鞨东北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满 族 松花江黑龙江骁勇强悍能歌善舞渤海郡王南诏西南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彝族白 族云南

13、苍山洱海建筑艺术高超 云南王3、唐朝管理东北边疆的机构是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四、西南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1、六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2、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第 6 课 对外友好往来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称 中国人为“唐人” 。 一、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 1、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2、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 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3

14、、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方式:派遣使节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表现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三、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 1.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使者高僧玄奘 2、贞观初年长安出发前往天竺 3.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 。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思考: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 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

15、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什么呢? 国家安定统一 经济文化繁荣 对外开放政策 对外交通发达*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第 7、8 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科学技术 1、建筑: 特点: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代表:隋朝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七百多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大明宫含元殿)。 2、印刷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歌等。唐朝印刷的金刚经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医学:“药王”孙思邈千金方 。 二、诗歌 1、唐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