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职业规划}职场心理和情绪调整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558455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职场心理和情绪调整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职场心理和情绪调整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职场心理和情绪调整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职场心理和情绪调整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职场心理和情绪调整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职场心理和情绪调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职业规划}职场心理和情绪调整(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场心理和情绪调整主讲人介绍: 胡近同志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人力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其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心理学、企业伦理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著有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效益最大化、公共关系心理策略、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创新与发展、面向21世纪的中国德育等学术著作,并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曾分别获得人事部、教育部和上海市优秀教学或科研成果奖多项。其曾在日本早稻田、德国柏林工大、韩国釜庆及澳门(AIOU)等大学做学术访问、演讲与合作研究,兼任上海市青年心理学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也曾在国内外多家著名制造业或金融等企业中担任咨询顾问和系统培训等工作。 讲座实录:各位同

2、学,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参加这次讲座活动。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每一个大学生、大学生的家长、以及学校,都非常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业问题渐渐从一个正常的学校的工作,演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甚至也影响到大学教育的改革和学生学习的心态。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很多大学中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比如面试的技巧、如何制作就业简历、树立一些正确的职业心理等。今天有这么好一个机会,能与大家一起交流如何塑造健康的职场心理这样一个话题。我在与很多朋友交流的时候,他们常常会有一种想法,就是他们在工作中形成的种种在心理上的不顺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别人的原因造成的,如最近被别人嫉妒、领导对

3、其不公正、同事间闹矛盾应该怎么样来对待和解决这些问题?这里面有一个潜台词,就是自身心理上产生的一些困惑,或者说是心理压力,是由于别人的行为所导致的。我还是我现在这个样子,就是别人应该如何改变对我的态度。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对的。的确,这些人本身很尽力,言行很到位,是对方有些做法实在太过分。但是,还有更多的情况是,至少一半的情况是,这些问题的起因,与他们自己的职业心理,或者说是与他们在工作中的一些方法、艺术和个性表现有关。所以,我想表达的第一层意思是,要有健康的职场心理,首先在于不是改变别人,而在于要改变自己。 发展心理学往往认为,人的命运是不是由人的想法支配的?我个人认为,这个观点在一

4、定的条件下是对的。在相同的环境、相同的政策、相同的工作要求等情况下,人的命运与他(她)的想法有很大的关系。曾经有这样一则故事,美国有两位大学生,毕业后来到一家很大的汽车公司从事销售工作,这家大公司大学生多如牛毛,他们俩人做了大半年后,都觉得心里不舒畅,认为公司并不注重他们,老员工也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工作业绩也平平,产生了许多职场的挫折感。A同学认为,既然公司对我不怎么样,那我做到我该做的就行了。B同学的想法有所不同,为什么公司不重视我呢?为什么大家对我们不以为然呢?在这家一流的汽车公司里,要让别人重视你,我应该尽量做出让别人重视,让别人刮目相看,让别人对我能产生很好印象的事情。因此,他尽量向老

5、员工进行讨教,自己也经常琢磨,他根据当地中产阶级比较多的特点,创造了一个新的销售方法:首先,他向客户发放广告,并上门拜访。然后,他把汽车开到客户的家门口,让家庭主妇们试车。客户试车以后,就提出了她们对这款车诸如颜色、价格、性能等意见。B同学把这些意见收集归纳后,根据个性化服务的原则,再进行适当的调整。他的这种销售方法,很适合中产阶级居住密集区的生活特点,他的销售额很快就上去了,并且超过了许多老员工的销售额。老员工也密切注意他的这种销售方式,并经常与他一起研究探讨。最后,这家公司就把这种销售方式以B同学的名字,命名为“麦克销售法”。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汽车商常常是“朝南坐”,而B同学创立

6、的上门为用户服务、厂商与客户互动等一系列新的、管理型的销售方式,使人耳目一新。不久,他就被提升为这家公司负责北美销售的高级副总裁。这个例子说明,有很多的心理压力,与你自身的素质、自身的能力、自身的性格的完善有关系。我们自己做到了最佳,至少可以消除一半的压力,甚至是一半以上的心理纠葛。还有一半压力,是自己做到位了,别人由于嫉妒、误解等其他的原因,造成心理不平衡。这样,才能使自己不至于完全陷于心理矛盾之中。所以,今天的讲座将分为两部分,一为如何对自身进行心理调解;二为如何对别人,对环境进行心理调解。善于对自身进行心理调节 现代职场中人有一个普遍的心态浮燥,就是心浮气燥。总是恨不得一下了达到自己的目

7、的,不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在浮燥情绪的驱使下,很容易搞坏心态。现在职场中有种说法:“在2007年,在当前这种情况下,一个人要保持好的心态不容易。”想一想压力很大,看一看头绪很多,望一望诱惑也不少,很容易就搞坏了自己的心态。而心态一乱,阵脚就乱,阵脚一乱,本来想清楚的事情,本来看准的目标,本来坚定的做人原则,都会变得模糊起来,迷失起来,再加上事业不顺利等种种其他问题,就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困惑。所以,要有好的职场心理,一定要先具有好的心态。心态的内容很宽泛,主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何为好的心态 首先,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事业,要有一种强烈的、执着的进取之心。这是一种事业的心理

8、,或者说是一种职业的心理。在上海,目前越来越流行这样一句法则:“只有发展,才能生存。”不是“越是听话,越能生存”、不是“不闯祸,只要服从领导,就能生存”。服从领导是重要的,但归根到底,是“只有发展,才能生存。”1992年以来,上海每年的GDP增长都在10%以上,2004年高达13.6%。十多年来,上海每年的经济增长都在10%以上,如果你每年的知识增长也在10%,那你也只是跟上了“大部队”,你的进步只有超过这10%,你才能成为社会的精英和骨干,你每年如果进步20%,才能跟上上海精英的潮流。但是,一个人每年自我否定,自我更新20%的能力、素质和质能结构,这对每一个人来说,显然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只有

9、把发展作为一种心态,而不是作为一种压力,才能很好的做到这点。我在国外考察,或者作为访问学者期间,我经常发现,一些美国人、德国人、日本人,他们的工作生活压力也很大,但他们的一个普遍心态是:“把事情做得再好一点,把事情做得更发展一点。”而我们很多员工的心态总是希望:“今年和去年差不多,明年和今年差不多。”更有意思的是,有些年纪偏大一点,要求偏低一点的员工,希望这个月能混过去就很开心了,这个月如果一听要改革了,就会心烦意乱,认为这是没事找事。最好是日子过得很平稳,一切都是可控的。这种由长期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心态,使这些人对改革有本能的抗拒,这些人对变化、对要求、对调整,对各方面的快节奏总是不适应。而

10、一些发达国家的员工心态则有不同,如我们到一些大学,那些教授是什么心态呢?他们一直在琢磨,在某个研究领域,已经精确到“1毫米”了,而他们能不能再精确到“0.05毫米”呢?然后,搞一个计划,做一个方案,再申请经费,想方设法把这个研究成果做出来。他们总是在折腾,如何把事情再往前挪一步,这才是正常的心态。这两者间显然是两种不同的心态。我认为,你如果要在上海生存,你必须要有发展的心态,只有这种持发展观点的人,才是“新上海人”。就是每个月要有所进步,自己的这摊子工作,要做得比上一个月更好,比去年做得更好,应该盯住上海一流的行业,一流的竞争对手,进行“标杆管理”。如果你是搞销售的,那上海销售搞得最出色的是哪

11、一家公司,你的眼睛要紧紧地盯住它,你的销售方法要比它更全面,你的销售量要比它更大。这种生活态度,这种心态,是适应这个社会潮流的心态。而不是总是希望上级把指标定得比去年再低一点,上司对员工的态度再好一点,奖金再多发一点,事情再少做一点。其实,这不是不可能的。在未来的二十年,中央和国家领导对此判断为“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更是激励全民族一心一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快速发展。所以,中国迎来了战略机遇期,而上海处在了这个战略机遇期的中心、发展的龙头位置上。上海发展高质量的要求势在必然,我们只能够适应这种新的潮流,而不能试图让这种新的潮流来适应我们。 其次,对名利要有平常

12、之心。这句话与第一句话是不是相互矛盾?既然要有进取心,敢于竞争,为什么对名利还要有平常心呢?我认为,名利并不一定是坏事,我们以前常将名利作为一种贬意词,淡泊名利是主观的,而名和利则是客观的。如职务,这个部门经理、副总经理的职务,总归要给一个人。同样,这个一等奖、这笔奖金、这笔分红,也总要给一个人,问题是给谁呢?根据人力资源的调研,其结论是,如果一个人在公司里、单位里有这样的名声,名也要,利也要,单位里面一有好处就钻,有好处就捞,没好处就躲。如果一个人过分的追逐名利,那末,你必须记住,你的上级、你的同事和你的部下越是不敢赋予你名利。对名利的浮燥之心,恰恰是远离名利的必然结果。“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13、。”我们现在不是以前讲社会主义伦理学,强调集体主义,不要个人利益。但是,如果你在上上下下有一个名声,在客户中有一个名声,追名逐利,要利不要一切,要名不要一切,那谁也不敢赋予你名利。如果你把名利视为一种责任,视为一种事业的舞台,视为一种资源,因为你有这个名份,可以整合各种资源,那末,你的上级,你的老板,就要你承担这个责任,非要你承担这个名利,他们非要把这付担子压在你的身上,这就是名和利的辩证法。越是追逐名利,越是得不到名利。所以,我们要有一种健康的心态,对名利要有一种平常心。相信自己的表现,能够得到必然的证明。在对待名利这个问题上,我们也不能将它视为无所谓,要把其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不要把其看作为

14、自己生活的第一目标,过分追逐名利,会导致个人主义,会导致极端的个人主义,为了名利不惜冒犯一切规则,这是我们所不希望的,也不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很多的贪官,就是因为过分追逐名利,把企业和个人搞垮,最后身败名裂的例子是很多的。 再次,为人要有真诚之心。对事业、对名利、对同事、对客户、对部下要有真诚之心。真诚是成本最低的沟通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越不真诚,越是在背后动小脑筋,别人也越会对你将信将疑,越是会设计许多对你的审查程序,结果沟通的成本越来越高,交往的障碍越来越大。只有真诚,才能换来真诚;只有诚信,才能换来诚信;只有信任,才能换来信任。不可能用上海世俗的说法,你搞小聪明,可以换来别人对你

15、的信任。你表面对人很热情,背后搞些小动作,欲换来别人对你的信任,这是一种过时的观点。现在,整个社会,包括公司中,诚信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因此,谁拥有诚信,谁就能吸引别人的眼球,立马会引起上上下下、众多客户的关注,从而,你就会从众多的候选人中被选拔和筛选出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物。一般的资源,你有别人也有,你很难凸现出来。而诚信,全社会公认,在单位内部也好,在单位与客户之间也好,已成为稀缺资源,是人们珍惜的稀缺资源,谁能拥有它,谁就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谁就能占得某种先机。这里要澄清一个概念,真诚不是人家说什么,你就相信什么;人家提出什么要求,你就满足人家什么要求,这不叫真诚,叫天真。何为真诚?

16、就是了解别人的本性以后,知道别人的底细以后,以诚相待。不要以小人之心,去对付小人之心。以小人之心对付小人之心的最大问题,是别人看不清楚谁是真正的小人,看来看去两个人都蛮像小人的。所以,他(她)以小人之心,正好反衬和表现你的高风亮节。就算是这个人你应付不了,但是,你的上级、客户、同事们,从你们两个人中间,已分清楚谁是君子,谁是小人;谁的气派大,谁是心眼小。你又能失去什么呢?如果你用小人之心对付小人之心,那才会丧失三个最重要的字:“主动权”。所以,无论是经商的规律,还是做人的规律,做官的规律,都离不开诚信,都离不开了解别人的底牌,以诚相待,从而化敌为友,从而赢得商场或者单位内的良好声誉。 最后,职场要有自信之心。在座的许多朋友可能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也有一部分朋友可能已工作了一、二十年时间,在这么一段工作过程中,可能有许多的心理压力,有许多的心理委屈,有许多心理上的困惑。各位大学生朋友,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的经济,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无论我们遇到多么大的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