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大国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8386779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发大国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后发大国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发大国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后发大国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发展中国家, 尤其是后发大国,凭借自身的后发特殊优势逐渐成为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全球投资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对于后发大国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研究不够充分,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传统投资模式,重点探讨影响后发大国投资模式选择的因素,为后发大国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后发大国 跨国并购 绿地投资 制度因素 创造性资产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国际化成为跨国公司追求自身优势的方式,因此其投资方式和外国市场进入模式也经历着飞速的演变,后发大国开始了高速与大规模的国际化对外直接投资。以中国为例,根据商务部

2、统计数据,20022010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速达52%。2010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1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直接跃升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不过,对于此次对外投资潮的研究并不充分,与大规模的对外投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绩效并不显著。以海外并购为例,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过去20年的大型企业兼并案中,中国企业的失败率为67%,远高于50%的全球平均失败率。那么,后发大国该如何选择对外投资模式以确保国际化发展的绩效?以国际直接投资方式进入外国市场时,如何针对自身的特殊竞争优势选择最优模式,以实现国际化发展,并长期保持国际核心

3、竞争力?本文在深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制度因素和创造性资产因素对投资模式的影响。一、既有研究综述传统上,关于企业对外投直接投资的研究是以发达国家为背景,其理论基占础主要为垄断优势理论,即利用自身已有的垄断优势到海外扩张以占领市场或者获取资源。解释发达国家在垄断优势基础上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代表有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巴克莱和卡森的内部化理论以及邓宁的生产折中理论(OIL)。20世纪80年代以后,相对优势理论伴随着并无明显垄断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兴起而出现,著名的有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坎特韦尔和托伦蒂诺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以及波特的竞争理论。近几

4、年来,随着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对外投资的异军突起,迅速的改变了国际直接投资的版图,但对这些后发大国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并没有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刘等人和巴克利等人估计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影响与决定因素,埃纳尔和帕克认为技术或品牌能够影响跨国公司进入模;杨与格雷证明,合资被认为是跨国公司保护其无形资产或者品牌专利的安排;列昂提亚戴斯以及弗农证明,最有可能以独资的方式进入具有较高投资风险的海外市场的是具有较高差异化产品开发能力的跨国企业;盖蒂尼翁与安德森以及希尔等人认为,当企业拥有研发新产品技能和创新能力时,高效控制模型更有效,即具有较高差异化产品开发能力的跨

5、国公司,倾向于绿地新建或者独资方式进入法律不健全的国家;卡弗斯进一步证明,对东道国政治背景知识缺乏的企业会选择合资,合资有助于跨国公司迅速进入市场,但合资方式也容易遭遇同当地合的合同风险,因此具有较高技术或营销无形资产的企业偏好独资而非合资。即绿地投资能给跨国公司带来“高风险、高收益”,而跨国兼并则能更好地利用本地的资源和法律机制来降低公司运营的不确定性以及帮助本地公司进行管理重组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行业水平。二、传统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比较与分析后发大国具有规模总量大、非平衡发展特性、政府作用强、大企业发达等特点,因此如何选择海外投资或者跨国并购,是跨国公司取得竞争优势的第一步。绿地投资(新建投资

6、),跨国公司以一系列生产要素投入到东道国以兴建全新的企业,形成全新的生产能力,不考虑东道国原有市场是否存在一定的生产能力。跨国并购,是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指一国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下面对两种传统投资模式进入方式比较及分析:上述对比分析得出两种传统投资进入模式的特点,两者的主要差异是:其一,从事前动机来说,合资新建是各方融合资金的方式,通常具有合作联盟的战略动机,因而比并购更易于跨国公司间各种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其二,从事后风险看,收购的风险主要源于跨国公

7、司的原有的管理体系能否与收购方有机整合,而合资新建的主要风险则源于各合作方的信任合作关系能否长期保持,以及各自的权利义务能否平衡。但是后发大国的基础和条件与发达国家或者一般发展中国家有所区别,并且处于资金投入期而远未到资产收获期,具有后发国家特殊性,因此如何选择投资模式,使其进入良性循环,即“投资收获再投资”的轨道,需要考虑后发大国对外投资过程中制度因素以及创造型资产对投资模式选择的影响。三、影响因素分析(一)基于价值链全球布局的创造性资产与投资模式选择全球化时代,后发大国经济发展所面对的环境与发达国家以前的环境完全不同,然而,后发大国的经济发展和起飞又需要外部资源与市场,这与当年的发达国家相

8、似。全球化带来的大规模国际产业转移使许多成熟产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后发大国。伴随资金、技术、设备等的转移,发展中大国所利用自身具备的科技与经济基础,很快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产业和庞大生产能力。这种依靠产业转移和自身积累形成的能量和潜在影响力超乎寻常地巨大,形成基于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并且很快改变了产业的特性,譬如,一旦中国掌握了任意一种产品的生产能力并在国内大规模的普及时,短时期内便可以提供巨量的物美价廉的产品,使产品成本大大降低,形成优势产业。后发大国的这种生产能力和扩张速度只要形成,将远远超出国内需求的限度,形成对外部市场和产业进一步转移的巨大需求。总之,国际产业转移与大国内部优

9、势结合形成全球产业链上的竞争优势,是后发大国在海外投资的起点。对于一般发展中国家而言,即使也受到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影响,也很难通过自身对产业的吸收再造而形成全球产业链上的巨大相对优势。总体而言,后发大国的国际投资模式,既有到发展中国家的大规模投资,又有大规模到发达国家的投资与并购,具有复杂的特点。因此后发大国的特殊性,使其具有对创造性资产的吸收和运用能力, 能使其与企业原有竞争优势相结合来构建新竞争优势。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产业转移由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逐步演变为产业增值环节的梯度转移,具有比较优势的后发大国利用价值链优势,结合创造性资产与后发大国企业特有优势,构成跨国公司基于全球产业链的特有

10、优势。因此,后发大国创造性资产的能力也直接影响后发国家对外投资模式选择。 (二)制度质量与投资模式选择与传统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模式选择不同,后发大国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选择还要考虑到东道国制度的影响。(1)正式制度与对外直接投资模式。作为主权国家的东道国,市场经济活动开始,就在自己领土上,以政治、经济等事务的主权者出现,因此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会对外国投资进行某种程度的限制,如有的政府为保护民族工业和经济安全,会对外国跨国企业的境内分公司实施各种歧视性待遇,如对外资企业股权份额、投资领域以及参股方式等加以限制,增加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成本,因此一国正式制度的特性,即制度完备性和法律效力,政府参与

11、经济的方式以及控制程度,都会影响市场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效率,即正式制度影响着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强效”制度使交易双方信息最大化透明,降低交易成本。Meyer认为,如果东道国具备促进市场经济运行的“强效”制度,则外国投资者可以自由灵活参加市场活动,此时制度因素与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选择就会淡化;但当东道国属于“弱效”制度时,外国投资者为使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便转向以企业内部所有权变更替代外部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防止市场不完全性。例如在制度质量较高的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生产新产品,因为在新产品开始阶段,技术不完善,投资生产和研发的费用高,无法对不完善的生产技术和专用性生产设备运用合同进行保护。因此

12、,在新产品的开始阶段,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企业会选择在发达国家设立子公司,利用发达国家完备的制度环境和健康的法律环境,企业通过绿地投资这种方式在发达国家设立了海外研发机构,直接获取信息、资本、技术和设备,将开发出来的成果交由具有后发优势的母公司生产,然后再将产品销往全球。这种“国外研发-国内生产-全球销售”充分地利用了后发大国的生产制造优势,提高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东道国政府正式制度对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的影响,导致了这两种国际投资模式选择的相对成本以及发展潜力。(2)非正式制度与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选择还受东道国非正式制度的影响,主要包括社会传统习俗、文化意识、道德

13、观念等,这些因素决定着外国投资者在当地社会被公众接纳认可的程度,因而也会影响对外直接模式的选择。因此,外国投资者进入东道国开始,首先会选择最能迅速同化于本社会的投资模式合资新建。这是因为,合资新建通常是基于投资各方共同达成的合作协议,与单边主动收购当地企业相比,外国投资者不仅更易于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而且还能受益于特殊的合作“溢出效应”。然而,随着外国投资者对东道国非正式制度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跨国企业对当地合的依赖会相应减弱,选择合资新建的动机逐渐降低,将随着东道国市场运行机制的逐步健全而选择跨国并购。由此得出,在资产专用性程度较高且与国内经济联系密切的产业,或者在制度质量相对较低的国家,对

14、外直接投资更多地选择了绿地投资;在投资规模较大的相关产业,或在制度质量相对较高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更多地选择了跨国并购。因此,在全球化新时代,后发大国对外投资模式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制度因素对投资模式的影响,更要考虑基于价值链全球布局的创造性资产对外投资模式的影响。参考文献:1张一驰,欧怡.企业国际化的市场进入模式研究述评J,经济研究,2001, (4).2刘阳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1).3卢进勇,闫实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模式比较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5,(3).4张宇燕,田丰.新兴经济体的界定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J. 国际经济评论,2010,(4).5王跃生,陶涛.FDI的后发大国模式:基础、优势与条件J.国际经济评论,201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