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信用管理}马俊飞央企与地方国企信用贷款优惠性质比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245680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7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信用管理}马俊飞央企与地方国企信用贷款优惠性质比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财务管理信用管理}马俊飞央企与地方国企信用贷款优惠性质比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财务管理信用管理}马俊飞央企与地方国企信用贷款优惠性质比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财务管理信用管理}马俊飞央企与地方国企信用贷款优惠性质比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财务管理信用管理}马俊飞央企与地方国企信用贷款优惠性质比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信用管理}马俊飞央企与地方国企信用贷款优惠性质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信用管理}马俊飞央企与地方国企信用贷款优惠性质比(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第 37 页 共 37 页1 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研究背景 我国经济体系中存在着大量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按照政府的管理权限划分,中国的国有企业可以分为中央企业(由中央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和地方企业(由地方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富余,就业压力大,社会稳定的需求,国有企业承受着政府分派的社会性负担,担负的社会压力大,公共职能沉重。央企和地方国企为应对当前供不应求局面,利用政府信誉,采取多方融资方式扩大生产,提高效率,一味追求发展和扩大规模,占领市场,忽略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导致很多缺乏规划的

2、企业资不抵债。目前国有企业普遍缺乏效率,盈利主要靠国家给予的垄断地位,一旦走向市场失去垄断地位,就会立即亏损甚至破产。然而银行迫于政府压力不得不出资贷款,面临着严重的贷款风险。银行对企业的贷款, 虽然形式上保持着市场信用关系, 但由于国企几乎不存在财务预算约束, 因而银企之间的信用约束必然是完全软化的。所以银行在选择贷款对象上如果不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遵循谨慎性原则,巨大的贷款风险将很容易发生。近年来,各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扩展规模,多方集资,出现很多超前发展、资不抵债的状况。而中央政府以国家信用为偿债担保,具有很高的公信力,债务承受能力强,可以采用“借新还旧”

3、等方式偿还债务;地方政府信用担保能力弱于中央政府,不确定因素较多,容易发生债务危机,故银行在信贷对象选择上会优先考虑更具信用优势的央企。因此本文针对地方国企与央企在信贷上的比例差异展开研究,找出银行信贷歧视的原因,并根据结论得出相关启示。 1.1.2 研究意义当今社会社会秩序逐步好转,信用贷款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对信用贷款优惠性质分析可以促使信用贷款在解决基本融资问题的基础上加入策略的选择,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央企和地方国企主体的不同导致信用的不同,银行衡量风险收益,给予不同的优惠,促使企业针对自己的信贷问题采取积极的解决方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分析发现影响企业信用贷款优惠的相关因素。为

4、缩小信贷比例差距,地方国企应对接央企,合理确定融资计划。要使得资源有效配置,必须由银行主体和贷款对象央企和地方国企共同合理规划,调节资金分布,将信贷对象看成一个整体进行资源配置,而不是分离中央与地方,追求单方面的利益,造成资源的片面使用。银行在贷款活动中存在偏好于特定群体的现象,即信贷歧视问题。本文主要研究银行之所以偏离效率标准而给予央企更大比例贷款优惠的原因,得出影响信贷优惠的相关因素,对促进贷款业务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意义。1.2 研究目的与方法1.2.1 研究目的从信用贷款相关文献可知,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信贷对象、银行及公司本身、信贷资源以及政企关系等角度对信用贷款进行了研究,得出

5、这些因素对信贷优惠的影响。本文拟从我国国有企业角度出发,通过上市国有企业的经验数据,对我国央企和地方国企的信用贷款优惠性质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进一步丰富现有信用贷款相关研究。通过本研究,本文拟达到以下研究目的:(1)查阅国内外现有信用贷款相关文献,对信用贷款研究现状进行综述;(2)分析企业信用贷款的影响因素及央企与地方国企信用贷款的特征;(3)设计央企与国有企业信用贷款优惠性质比较分析实证方案;(4)分析央企与国有企业信用贷款优惠性质比较实证研究结果。1.2.2 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本文通过搜集有关信用贷款优惠性质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研究、借鉴,了

6、解本文研究的有关央企与地方国企信用贷款优惠性质的相关知识,明确债务融资的基本理论,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实证研究法本文实证研究首先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即央企与地方国企信贷比例,选择2009年至2011年中国上市国企的信用贷款数据,再设定能够影响信用贷款比例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和其他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再设计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假设。(3)回归分析法本文根据假设建立了一个信用贷款额度与财务和非财务因素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统计学理论,对搜集到的上市公司公开的财务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将搜集到的信用贷款数据带入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线性回归分析。(4)比较分析法本文研究的是2009-

7、2011年银行对上市国企的信用贷款,通过央企和地方国企信用贷款优惠性质的比较分析,找出信贷差异的影响因素,发现信用贷款比例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研究结论得出相关启示。1.3 研究思路与框架1.3.1 研究思路本文主要分为五大部分针对央企与地方国企信贷优惠性质进行分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最后综合给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图。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包括本文涉及的有关信用贷款相关概念的界定、与本文有关的债务融资理论的阐述和信用贷款相关文献的综述,并在理论上对央企和地方国企的信用贷款特征进行比较。第三部分是对信贷优惠性质实证研究方案的设计,包括研究假

8、设的提出、样本的选取、研究变量的设置和研究模型的构建。第四部分是对信贷优惠性质的实证比较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比较分析。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和展望,包括研究结论、研究启示和研究展望。1.3.2 研究框架本文的研究框架如下图1.1: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方法与内容研究思路与框架绪论理论基础研究设计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与展望基本概念界定企业债务融资的基本理论信用贷款的研究现状综述企业信用贷款影响因素分析央企与地方国企信用贷款特征比较研究假设样本选择变量设置模型设计描述性分析单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比较分析研究结论研究启示研究展望图1.1 本文框架结构图2 理论基

9、础2.1 基本概念界定(1)国企概念界定国企包括中央国有央企(央企)和地方国有企业。将国有公司与同其它公司进行比较,国有公司有作为公司制法人的共性,也有其个性。国有公司与其它公司的共性表现为:第一,它们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第二,它们都是协调各方利益的工具;第三,它们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上述三个特点是公司制法人的共性,即自利性,自我协调性和社会性。而国有公司因为拥有“国家”这一特殊的股东,注定了其拥有其他公司不具有的个性。具体表现在:第一,其经营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国家能否增加财政收入和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初衷;第二,国有公司的自我协调不仅要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私权利,还要协调国家公权力与私权利

10、之间的关系;第三,国有公司的社会性已上升为国家性,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或部门是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行使股权,充分发挥公司所承载的国家职能。上述三个特点是国有公司的个性,即国家自利性,国家协调性和国家利益性。由此,国有公司被界定为国家利益共同体的称谓。简而言之国企就是国家投资办的企业,是全国所有制企业的简称。(2)央企概念界定 所有的央企都是国企,所谓央企是指直属于国务院有关部门(如国资委等)的国有企业。“央”即中央,指中央人民政府,央企是中央各部委直属企业,由中央政府出资承办,主要是国务院或者直属部门直接出资的企业,受中央直管,是中央直属企业的简称,是各行的领军企业。央企较之于地方国企更

11、具有宏观调控能力和更强的政府干预作用。 在中国,央企通常指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督管理的企业,因此可以视作中央政府直属的企业。央企作为中央政府直属的国有企业,既有与中央政府利益相一致的地方,也有自身的利益诉求。虽然在中央政府的利益诉求下央企表现出一定的政策性功能,经常为宏观调控的实现而放弃可使自身利润最大化的选择,但这种表现只能看作是央企迫于中央政府压力做出的一种妥协,而非央企本意。本文假定央企本身并不关心社会福利,其目标就是单纯的利润最大化。由于央企直属中央政府,因此在中央金融集权的背景下较容易获得国有银行系统金融资源的支持。(3)地方国企概念界定广义的国企可以是地方政府或者部门出资承办的企业,即

12、除央企外还包括地方国企。地方国企是指地方国资委管辖的企业,各个省市国资委都有下辖的国有企业。在中国,各级国资委代表国家行使出资人权利。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按照国家结构单元设置的治理该单元的政府,国家结构体制是地方政府形成的基础。地方政府是国家组织体制中的国家权力的纵向配置。地方国企是由地方政府管辖,其主要职能为当地提供公共用品,创造地方财富的地方国资委管理的企业。地方国企是为地方经济发展而设立的,受地方政策和经济的制约,各地方政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不断扩大企业规模,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其中很大一部分要通过举债取得,银行贷款对地方国企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信用贷款概念界定信用

13、贷款是银行完全根据借款人信用而发放的一种贷款,借款人不需要提供担保。其特征就是债务人无需提供抵押品或第三方担保仅凭自己的信誉就能取得贷款,并以借款人信用程度作为还款保证。由于这种贷款方式风险较大,银行一般要对借款方的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以降低风险。目前,信用贷款越来越成为银行对企业发放贷款的一种重要手段,信用贷款就是银行对一些经营状况好、信用可靠的企业,授予一定时期内一定金额的信贷额度,企业在借款期与额度范围内可以循环使用,可以根据自己的营运情况分期使用贷款,随借随还,借款手续简单,同时也节约了企业的融资成本。银行采用这种方式提供贷款,手续简便,由于信贷风险较

14、高,也可以获得高利率的回报。(5)信用贷款优惠概念界定由于国有企业承担着大量的社会负担,因此存在充分的动机和理由向政府寻求信贷优惠、税收优惠、行业准入和司法保护等各种补偿。这在本质上是一种隐性合约:国有企业为政府分担公共职能,保障国民的基本需求,政府为确保这种职能很好的发挥向国民企业提供各种特权和优惠。信用贷款优惠是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补偿的主要形式。信用贷款优惠是指国有企业在取得银行信用贷款时可以享受在利率、期限等方面的优惠。国有企业在进行信用贷款时只需支付较低的贷款利息或者在等同条件下同一笔贷款,国有企业较之于其他企业可以享受更长的还款期限。除此以外,国有企业的信用贷款优惠还表现在受到的贷款

15、限制较少,因此可以获得更多的贷款比例。2.2 企业债务融资的基本理论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信息的掌握程度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一方往往处于比较优势的地位,而信息相对贫乏的人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在本文研究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较难全面获取企业各方面的信息,银行与企业各自掌握的信息不一致是不可避免的。企业作为信息的直接提供者,可以利用私人信息的优势,谋求自身的利益,而银行在进行信贷决策时由于不直接参与生产经营的管理过程,只能通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来了解其经营状况和经营业绩,在会计信息的占用和运用方面处于劣势。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信贷数额,不排除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误导银行决策。银行只能按照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来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这样经营者就有可能通过信息不对称提供虚假信息粉饰其经营业绩,因此,业绩被高估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信用贷款,造成银行信贷决策的不公正。这样,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劣质会计信息驱逐优质会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市场公平竞争失衡。企业本身相对于其他外部信息使用者来说,拥有更多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现金流量的信息,也清楚自己是否按所有者的要求进行决策和行动,但是外部信息使用者却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