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

上传人:q45****455 文档编号:138077379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0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植此宜生怜悯之 心。予新授一名曰“ 知命树 ” 。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冬不改柯,夏不易叶, 其素

2、行原如是也。 困于天而能自全于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最可悯者,岁长一寸是 已。至闰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岁闰而我不闰,人闰而己不闰,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 不闰,又复从而刻之。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乃黄杨不憾天 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 君子。莲为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 之笠翁 孰知之哉?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 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 笠翁:李渔,字谪凡,号笠翁。 (1)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天 不 使 高 强 争 无 益 故 守 困 厄 为 当 然。 (2)根据古

3、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其素行原如是也(_) A.朴素,质朴 B.向来,平素 乃黄杨不憾天地(_) 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 B.怨恨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 (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 君子 ” ,但各有所侧重。请结合两文内容,写出你对“ 君 子” 形象的理解。 【答案】 (1)天不使高 /强争无益 /故守困厄为当然。 (2)B;B (3)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这样(看来)天地对待黄杨,可以说

4、是不仁不义到了极点。 (4)莲花虽生长在淤泥中却不沾染污秽,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气远播,洁净挺立,可见君子洁身自好、正直不阿、庄重质朴的坚贞品质;黄杨 虽每年只能生长一寸,闰年不长反缩,是受到天命限制的树,但它的枝叶却比别的树更茂 盛,可见君子不争不显不露、安守困境、低调知命、宽容大度的美好精神。 【解析】 【分析】( 1)本句可注意这是一个因果复句,“ 故(所以)守困厄为当然” 表示结 果,原因有两个,一是“ 天不使高 ” ,写 “ 天” 的原因;二是“ 强争无益 ” ,写黄杨自己的原因。 故在 “ 强” 和“ 故” 之前断开。 ( 2) “其素行原如是也”

5、的意思是:它向来就是这样的。所以“ 素” 的意思是 “ 向来,平 素” ,选B。 “乃黄杨不憾天地” 的意思是:而黄杨并不因此怨恨天地。所以“ 憾 ” 的意思是 “ 怨恨 ” ,选 B。 ( 3)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同,像 一样;宜,应当;众,多。 是,这样(看 来);谓,说;至,极点。 (4)两篇文章都是借物喻人,以莲和黄杨喻指君子。甲文,“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 写莲高洁质朴,喻指君子的洁身自好、庄重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写莲的正直,喻指君子的刚正不阿、志洁行廉;“ 天不使 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写黄杨不争不抢、低调

6、知命,喻指君子的安守困境; “ 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 ,写其不怨天 地,喻指君子的宽容大度。 故答案为: 天不使高 /强争无益 /故守困厄为当然。 B、B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这 样(看来)天地对待黄杨,可以说是不仁不义到了极点。 莲花虽生长在淤泥中却不沾染污秽,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香气远播,洁净挺立,可见君子洁身自好、正直不阿、庄重质朴的坚贞品质;黄杨虽 每年只能生长一寸,闰年不长反缩,是受到天命限制的树,但它的枝叶却比别的树更茂 盛,可见君子不争不显不露、安守困境、低

7、调知命、宽容大度的美好精神。 【点评】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语句的意思,根据现代汉语 的语法进行断句。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 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 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位置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 容,感悟作者的情感,结合文章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参考译

8、文】 甲: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 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 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 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 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 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乙:黄杨每年长一寸,一点也不多长,到闰年反而会缩短一寸。这是一种受到天命限制 的树,种植的时候应该

9、有怜悯的心情。我新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 知命树 ” 。天不让它长 高,勉强去争没有用,所以把安守困境看作理所当然。冬天不改变枝条,夏天不改变叶 子,它一向就是这样的。 受到天命的限制,又能从中自我保全,这不是知命的君子才能 做到吗?最可怜的是,一年长一寸也就罢了,到闰年反而缩一寸,这是为什么呢?闰年虽 然多了一个月,黄杨却不能增长,别人都有增长而只有黄杨不能,已经显得天地不公,甚 至不但不能多得,还要克扣,这样看来天地对待黄杨,可以算是不仁不义到极点了。而黄 杨并不因此怨恨上天,枝叶比别的树更茂盛,反而像是感激上天一样,这是知命的事物中 更知命的了。莲是花中的君子,黄杨就是树中的君子。莲是花

10、中的君子,周敦颐能知道; 黄杨是树中的君子,除了稍微能够推敲事物道理的李渔,还有谁知道呢?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濯清涟而不妖 _ 香远益清 _ 陶后鲜有闻 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下列对文

11、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 水陆草木之花” 作一般衬托,用菊作反面衬托,用牡丹作正面衬托,衬托了 莲的高洁。 B.文章依次描写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 求。 C.文中以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正直,因而美名远 扬。 D.选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 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答案】 (1)洗(涤);更加;少 (2) 洁净地挺立,可以远远观看却不可以靠近赏玩啊。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是 很多了。 (3)A 【解析】 【分析】( 1

12、)本题注意古今异义的变化。濯:洗涤;益:今义为好处,古义为更 加;鲜:今义多指事物新鲜,古义为少。 (2) 句中注意,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树立; 可:只能;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句中注意,宜乎:当然(应该);宜: 当;众:众多。 (3)爱莲说全文以物喻人,托物言志。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 出淤 泥而不染 ” 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和 鄙视。文章开头用“ 水陆草木之花” 作一般衬托,用菊作正面衬托,用牡丹作反面衬托,衬 托了莲的高洁。故A 不正确。 故答案为: 洗涤;更加;少 洁净地挺立,可以

13、远远观看却不可以靠近赏玩啊。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是很 多了。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 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 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 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注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 翻译。 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 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

14、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 可 【附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 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 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 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 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 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

15、,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千,山门圮于河 ,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 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梓数小舟,曳铁钯 ,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 重,沙性松浮 ,湮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 “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水不能冲石 ,其 反激之力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 ,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 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

16、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 ,不更颠乎 ?” 如其言 ,果得于数 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 ,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竟不可得 _ 湮于沙上 _ 可据理臆断欤 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非木柿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则故事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臆断。 B.文章最后一句以简短的议论作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揭示出文章的主旨。 C.本文文笔简约精粹,说理明畅透辟,故事意味隽永,发人深思。 D.文中的寺僧和讲学家都能从客观实际出发全面分析问题,他们会出错是因为遇到的情况比 较特殊。 【答案】 (1)终了,最后;埋没;主观地判断 (2)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3)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