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8017241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解读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解读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解读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解读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解读发布人:fuqi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2-8-27 点击:1746 作为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未来十年人才工作任务,加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目标之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计划用五年左右时间,组织编制完成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并陆续发布实施。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以下简称职业标准)是该标准体系里的第一个标准,也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一部关于技术人员的行业标准。2012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贯彻实施住房和

2、城乡建设领域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的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3月至4月,又先后举办了两期职业标准宣贯培训班。因此,了解职业标准实施意见编制、出台的背景和意义及有关工作要求,解读相关专业知识,是做好职业标准贯彻实施,进一步规范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培训、考核、发证及管理工作的前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副巡视员 赵 琦职业标准及实施意见出台背景 职业标准出台的背景 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几大员”)培训考核工作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岗位证书阶段。1986年起,建设部先后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员、质量员、预算员等“几大员”实行岗位证书制度,建设部负责统一证书样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岗

3、位培训、考核发证及后续管理,岗位证书作为审查企业资质等级的凭证。20世纪90年代末,岗位证书与企业资质的挂钩停止。 二是持证上岗阶段。1991年,建设部、国家计委、人事部颁布建设企事业单位关键岗位持证上岗管理规定,将岗位证书作为相关人员的上岗凭证,实行行政许可。实施范围也从建筑施工逐步扩展到市政公用、房地产、物业管理、城建档案等相关领域。 三是岗位培训阶段。2003年,国务院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取消了建设企事业单位专业管理人员岗位证书的核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几大员”岗位培训证书不再具备就业准入功能,证书只作为专业人员参加岗位培训的“写实性”证明,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组织实施,证书样式也不

4、再统一要求。实施范围也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程领域。 2003年,根据行政审批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要求,建设部计划在“几大员”层面建立职业水平评价制度(行业自律管理方式),并与人事部积极沟通协调,研究起草了“几大员”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规定和实施办法,当时人事部表示支持。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在清理工作过程中,暂停对申请新设立的职业资格的论证和审批工作。清理规范工作至今还没有结束,“几大员”的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建立工作处于停滞状态。几年来,由于职业水平评价制度一直没有建立起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岗位培训工作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新的管理规定,由此产生了一些问题,如

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岗位设置各异,考核标准不统一;个别地方考试管理不严格;证书在一些省份间不通用等。 在职业水平评价制度一时难以出台的情况下,从2008年开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时调整了工作思路,一方面仍继续密切关注国家清理规范职业资格工作的动态;另一方面着重加强自己的基础性工作,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梳理岗位设置,研究岗位性质,编制职业标准。这是提高和保证专业队伍素质的重要基础工作,无论将来用任何方式来管理,都必须要有技术标准支撑,否则管理也无从谈起。 首先,对建筑业、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业、勘察设计业,以及这些行业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等各个阶段的基层(现场)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岗位进行

6、调研、梳理,形成岗位设置框架。 其次,根据岗位设置,确定以量大面广的直接关系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几大员”为切入点,历时近三年,编制完成了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职业标准规定了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等“八大员”的岗位职责、及其履职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 职业标准的作用。一是企事业单位科学合理设置专业人员职业岗位,选聘人员、培训员工的依据。二是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人才培养与培训的引导。三是对行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行业社团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强培训考核管理,规范现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7、。 岗位性质、岗位要求决定了管理方式。根据施工现场直接关系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工作重要性,对其从业人员的培训考核是必须的。下一步,不管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什么时候能申请到什么级别的管理方式,在行业内,我们对人员素质的提高以及队伍的建设工作都不能停滞,更不能放松要求。因此,实施意见就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建立统一规范的岗位培训、考核和证书管理制度。 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 职业标准是实施岗位培训考核的技术性文件,实施意见是建立岗位培训考核制度的政策性文件。早在启动职业标准编制的同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就开始研究起草实施意见,在充分考虑当前各地岗位培训工作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反复研究讨论,反复征求意见,形

8、成了正式下发的实施意见。 在实施意见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的基本考虑是“四句话”,即统一制度、规范实施、分步推进、平稳过渡。 统一制度。就是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全国统一的岗位培训制度,实现全国统一职业标准、统一评价大纲、统一证书式样,以及分省统一管理、统一考核。 规范实施。就是通过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省级建设部门的责任分工,以及用人单位、培训机构、管理部门的职责,规范开展岗位培训、考核评价和证书管理工作,为专业人员提供社会化评价服务。 分步推进。一是有计划地分步编制后续职业标准和考核评价大纲;二是逐步完善相关配套服务和管理,如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开发试题库等,做到各地考核评价信息相互联通

9、,资源共享,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 平稳过渡。考虑各地目前发展实际水平和现有工作基础,为与现行岗位培训和考核评价工作进行很好地衔接,允许各地有一段时间过渡,初步考虑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各省逐步达到全国标准要求,实现省内统一组织考核。各省工作进程不搞“一刀切”。 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共12条,可以归纳为“一个分工”、“三个规范”和“五个统一”。 “一个分工” 实施意见规定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岗位培训考核的责任分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有关职责。负责岗位培训考核制度的顶层设计,组织编制和发布职业标准、考核评价大纲,制定证书式样、编号规则及管理方式,适时委托有关单

10、位开发试题库,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协调解决各地岗位培训考核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对各地培训考核相关工作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等。 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职责。除实施意见规定的属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职责外,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岗位培训考核等其它相关工作。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省内分工由省级主管部门自行研究决定,可充分发挥地市及以下管理部门作用。但考核评价权、证书印制及发放管理权不应下放到地市及以下管理部门,必须由省级主管部门或其委托指定的省级培训考核评价管理机构组织实施和管理。省级主管部门是岗位培训考核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对本辖区内相关机构和单

11、位的业务指导、管理考核和监督检查。 “三个规范” 针对当前岗位培训和考核评价实施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施意见特别强调规范“岗位培训”、“考核评价”和“证书发放管理”等三个关键环节。 第一,规范岗位培训。实施意见规定,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切实抓好专业人员岗位培训管理工作,完善岗位培训管理制度,制定培训规划,改进培训服务,加强培训质量和培训收费的监督检查。具体培训活动,由用人单位或具有培训资格的机构组织实施。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督促企事业单位发挥岗位培训的主体作用,使其保证培训的投入;要加强对相关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和培训收费的监督检查。 第二,规范考核评价。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

12、部门是考核评价的责任主体。实施意见规定,要逐步推行全省统一组织的考核评价。同时,考核评价管理部门不得参与相关的培训活动,要考培分离,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要在省内争取考试收费立项,并严格执行物价部门确定的考试收费标准。 总之,省级主管部门的主要任务是要从过去“抓培训”转变到“抓考试”上来,这个观念必须要转变。但主管部门不抓培训不等于不管培训,而是要对培训进行指导和监督,并通过组织考核评价来引导用人单位、培训机构规范开展培训工作。 第三,规范证书发放管理。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一规定的证书式样,监制和管理岗位培训考核合格证书,由其指定的省级培训考核评价管理机构根据评价结果

13、,核发证书。证书分省统一编号,各省发放的证书信息互联互查。证书编号规则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研究确定。 “五个统一” “五个统一”是在总结各地十年来岗位培训、考核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既充分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和工作差异,又考虑各地需达到全国的一个基本要求。“五统一”在全国层面有三个,在省级层面有两个,这是我们建立岗位培训考核管理制度的基本政策框架。 全国统一标准。即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行业领域专业人员的职业标准开展岗位培训及考核评价工作,以促进和保证各地培训标准和质量的一致。职业标准统一规定了建筑与市政工程“八大员”的岗位名称、工作职责以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要求。各地要按照全国统一的岗位名称

14、和职业标准开展工作,原则上不应自行设置相近岗位名称,或提出与全国标准不一致的考核评价要求,但各省可以提出高于行业标准的地方标准。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尚未编制标准的一些岗位,各省仍按省里的标准开展培训,随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职业标准的陆续颁布,省里也要相应执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的职业标准。 全国统一大纲。与职业标准相配套,实施全国统一的考核评价大纲。大纲是对标准的具体阐述,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标准的实施。与职业标准相配套的考核评价大纲的编写工作已基本完成,将于今年5月或6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印发。今后,随着其他职业标准的陆续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都将组织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大纲。各省根据考

15、核评价大纲,设置考试科目,进行考核命题,以使各省考核评价的结果基本一致。 全国统一证书式样。推荐使用统一的证书式样,以利于各省人员的流动和互认。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一制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专业人员岗位培训考核合格证书式样,统一规定证书内容、编号规则及管理方式,并建立证书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联网报备和在线查询。全国统一的证书,在全国范围内通行有效,持有全国统一证书的专业人员,不论流动到哪个省份,都不允许再进行相同岗位的重复考试、重复发证,不能搞地区壁垒,不能损害企业和专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省内统一管理。岗位培训考核的实施主体是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省级主管部门要在全国统一的制度框架下,负责组织本辖区内的岗位培训、考核评价、证书发放管理和继续教育等工作。职业标准涉及到住房城乡建设各主要领域,在省厅内也涉及到不同处室的业务管理范围,涉及到不同企业、培训机构。人事教育部门要起好牵头抓总作用,统一管理并不是人教处包打天下,而是要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要明确各职能部门、相关组织机构在培训、考核、发证、使用管理等方面的职责任务,做到有分工有合作,发挥各单位的职能优势,形成合力。 省内统一考核。这是岗位培训考核制度的关键环节,实施意见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