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及标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精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989829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144 大小:21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质量及标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医疗质量及标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医疗质量及标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医疗质量及标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医疗质量及标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质量及标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质量及标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精品(1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院感染操作流程目录1.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3.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4.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5. ICU建筑布局和设施管理6. ICU的环境管理7. ICU的人员管理8. ICU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9. ICU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10.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1.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2. 12接台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3. 洁净手术室空气净化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4. 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15.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16. 软式内镜清洗和

2、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17. 硬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18. 内镜清洗剂选择标准操作规程19. 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理20. 消毒供应中心(CSSD)建筑管理21. 消毒供应中心(CSSD)设备、设施管理22. 消毒供应中心(CSSD) 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标准操作规程23. 消毒供应中心(CSSD) 耗材管理24. 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回收标准操作规程25. 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机器清洗标准操作规程26. 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手工清洗标准操作规程27. 新启用器械清洗标准操作规程28. 生锈器械清洗标准操作规程29. 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病

3、原体污染器械(器具)物品清洗标准操作规程30. 超声波清洗机使用标准操作规程31. 消毒供应中心(CSSD)清洗效果检测标准操作规程32. 清洗消毒器(机)清洗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33. 复用手术器械包装标准操作规程34. 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标准操作规程 35. 无菌物品储存与发放管理36. 无菌物品下送标准操作规程37. 物品灭菌失败召回标准操作规程38. 外来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39.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40. 隔离病房设计及管理41. 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 42. 织物清洗与消毒管理43. 标准预防44. 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策略45. 感染性体液污染的仪器(设施)及环境

4、处置原则46. 安全注射47.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48. 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49. 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50. 保护性隔离标准操作规程51. 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52. 医务人员洗手标准操作规程53. 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54. 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55. 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56. 面部防护用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57. 隔离衣、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58.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59. 术中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60. 血液和体液皮肤黏膜暴露防护标准操作规程61. 个人防护装备(PPE)穿脱次序标准操作规程62. 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选用标准操作规程63. 医

5、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标准操作规程64. 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标准操作规程65. 实验室操作生物危害防护标准操作规程66. 实验室意外事件或事故处理标准操作规程67. 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生物安全管理68. 微生物标本运送标准操作规程69. 生物安全柜标准操作规程70. 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71. 痰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72. 手术部位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标准操作规程73. 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74.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标准操作规程75. 内科及儿科领域抗菌药预防性应用标准操作规程76.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77.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标准操作规程7

6、8. 细菌耐药监测标准操作规程79. 多重耐药菌(MDROs)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80. 艰难梭菌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81. 消毒药械管理82. 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管理83. 医院常用液体消毒剂使用标准操作规程84. 环境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85. 手部微生物学监测标准操作规程86. 自制医疗用水微生物学监测标准操作规程87. 消毒液质量监测标准操作规程88. 环境清洁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89. 医院空调系统管理与维护90. 医院空气净化消毒器(机)使用标准操作规程91. 医院洁净系统医院感染管理92. 医院建筑修缮感染管理93. 环境清洁标准操作规程94. 环境消毒标准操作规程9

7、5. 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96. 污水处理标准操作规程97. 医疗固体废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98. 全院综合性监测标准操作规程99. 医院感染横断面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00. ICU医院感染监测标准操作规101.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02.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标准操作规程103. 医院感染暴发确认标准操作规程104. 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标准操作规程105. 同源性分析标准操作规程106. 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知识培训制度107. 全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108. 工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109. 新职工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110.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标准操作规程111. 输液反

8、应处置预案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手术前1择期手术患者应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2充分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避免术前高血糖。3尽可能缩短术前住院时间。4若无禁忌证,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或皂液洗澡。5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应术前即刻或在手术室进行,尽量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剪毛或脱毛。6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天分次口服非吸收性抗菌药物即可。7有明显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未治愈前不宜参加手术。二、手术中1有预防用药指征者,应切皮前30min或麻醉诱导期静脉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 h,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失血量大(1 500 m1),术中应追

9、加一剂。2严格遵循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3手套穿孔率较高的手术,如部分骨科手术,应戴双层手套。4术前皮肤消毒,2氯己定乙醇优于聚维酮碘。5术中应主动加温,保持患者正常体温。6手术野冲洗应使用温(37)的无菌生理盐水。7需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引流,应远离切口部位戳孔引流,位置适当确保充分引流。三、手术后 1接触切口以及切口敷料前后均必须进行手卫生。 2换药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3除非必要,尽早拔除引流管。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医院内肺炎(HA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其中的重要类型,预后较差。 1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

10、2的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 h一次。 2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约30。 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 mgd1。 6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 7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3)有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0 cmH2O上; (4)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

11、、后,医务人员应做手卫生; (5)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 (6)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8应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置管时1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操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戴外科手套,置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2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 3

12、宜采用2氯己定乙醇制剂消毒穿刺点皮肤。 4宜选用内层含有抗菌成分的导管。 5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二.插管后 1应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但多汗、渗血明显患者宜选无菌纱布。 2应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2天,专用贴膜可至7天,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 3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应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检查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手卫生。 4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 5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

13、管浸入水中。 6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入血及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 7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 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 8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9应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三.培训与管理 1置管人员和导管维护人员应持续接受导管相关操作和感染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并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2定期公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一BSI)的发生率。 四、循证医学不推荐的预防措施 1常规对拔出的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 2在穿刺部位局部涂含抗菌药物的药膏。3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封管来

14、预防CR-BSI。4全身用抗菌药物预防CR-BSI。5为了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6为了预防感染而常规通过导丝更换非隧道式导管。7常规在中心静脉导管内放置过滤器预防CR-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插管前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应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3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成年男性宜选16 F,女性宜选14 F。4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二、插管时1使用00501 %聚维酮碘(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黏膜,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程序如下。(1)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擦净包皮及冠状沟。(2)女性: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肛门。2插管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黏膜损伤。三、插管后1悬垂集尿袋,不应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2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3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应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4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尿路感染。5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