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当涂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7989780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当涂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冶金行业)当涂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冶金行业)当涂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冶金行业)当涂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冶金行业)当涂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当涂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当涂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精品(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涂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08-2015年)时间:2012-12-06来源:未知 作者:信息中心 点击: 974 次 打印 第一章 总 则一、方案编制的目的和依据为落实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加强当涂县矿产资源开发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我县矿业经济发展,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55号)以及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国土资规函200776号)和安徽省县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施方案要求(国土资2010305号)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安徽省矿产资源管理办法、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马鞍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和当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结合我县矿产资源特点,编制当涂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施方案(20082015年)(简称:“方案”)。二、方案适用范围及期限“方案”以2007年为基准年,20082015年为规划期,2016-2020年为展望期。“方案”适用于当涂县行政区划范围内。第二章 社会经济和矿产资源形势一、自然地理和经济发展状况(一)自然地理当涂县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皖江经济带东侧。1983年6月划为马鞍山市辖县。地理坐标为

3、东经1182138至1185244,北纬311726至314200。北部与马鞍山市区相连,东部和东北部与江苏省高淳、溧水、江宁三县(区)接壤,南部与本省芜湖、宣州两市(区)相邻,西临长江,与本省和县隔江相望。当涂县地处长江下游沿江丘陵、平原区,平原区海拔高程一般58m,丘陵区最高高程349m(青山)。北部和西北部为丘陵区;南部和东南部为冲积平原区,间夹圩区;东有石臼湖,经姑溪河与长江相通。当涂县处于副热带北缘,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类型,雨量丰沛,四季分明,春秋季短,冬夏季长。当涂县交通便捷,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宁马高速公路与沪宁高速公路相连,可直达南京禄口机场。宁芜铁路、205国道和

4、马芜高速公路从本县南北向穿境而过。314省道东西向穿境而过。马鞍山港是长江沿岸优良港,常年可停靠万吨级船舶。(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截至2007年底,当涂县行政区域土地面积为1346平方公里, 14个乡镇,总人口数为648886人,2007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81亿元,增长了6.8%;第二产业增加值45.07亿元,增长了28.5%;第三产业增加值25.91亿元,增长了13.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3837元。产业结构逐步调优,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3:47:30调整为21:50:29,二次产业首次超过50%,以工

5、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格局已经形成。其中矿业生产总值46253.9万元,占国民经济总量的5.16。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1.28亿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2439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025元。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91.5亿元,较上年增长19.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4336美元,比上年增加974美元。全年财政收入22.1亿元,增长22.9%;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19元,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9213元;增长18%;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5.1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25.9亿元,增长25.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0.5亿元,增长17.4%。当涂县“十二五”

6、期间经济发展目标: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00亿元,比“十一五”末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900美元;财政收入60亿元,年均增长2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500亿元,比“十一五”翻一番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5亿美元,年均增长35%以上。(三)首轮规划执行情况评估首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42010年)和执行情况见下表2-2。表2-2 首轮规划执行情况评估表分类首轮规划内容实施情况地质调查评价与矿产勘查开展水文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工程地质调查、农业地质调查与评价、主要矿山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为环境保护与治理和城市建设提供依据。包括当涂县在

7、内的全省1:10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已完成。目前当涂县地质灾害监测点(网)和预警预报系统的建立已经在规划中,处于建立初期,经过地质工作目前未发现全县内有新矿种,鼓励和加强对铁、铜、金等金属矿产以及建材等非金属矿产的勘查工作,目前全县设立探矿权22个。初步建立当涂县地质灾害监测点(网)和预警预报系统。开展重要矿产、特色矿产的调查评价,进一步提高全县地质工作研究程度,争取发现新矿种1-2种。鼓励和加强对铁、铜、金等金属矿产以及建材等非金属矿产的勘查工作,提交中型矿产地2-3处,小型矿产地3-5处。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铁矿:露天矿山开采回采率不低于95%,地下矿山开采回采率不低于80%;选矿回收率

8、不低于70%。建筑石料:开采回采率不低于98%。废(矸)石综合利用率要求达到20%。铁矿露采矿山开采回采率基本未达到95%,地下开采矿山开采回采率67%-95%。建筑石料用石料矿开采回采率基本未达到98%。废(矸)石综合利用率已经达到20%。到2010年逐步关闭30%的小型采石场和砖瓦用粘土矿山,矿石生产总量约为600万吨。至2010年,建筑石料矿年产矿石量未达到600万吨不再批准新建对生态环境有不可恢复的破坏影响的采石矿山和占用基本农田的砖瓦粘土矿。在规划期内未批准规模较大,破坏环境恶劣的采石矿,同时正在贯彻上级规划的限粘目标。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到2010年土地复垦、复绿达到50%;到2

9、005年重点整治轻度破坏型采石场,到2010年重点整治重度破坏型采石场。截至2007年底,全县已治理矿山面积约302.2公顷(4533.1亩),治理率80%;已经复垦的矿山面积277.0公顷(4155亩),复垦率70%。固体废物当年排放当年处理,处理率100%。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达到50%。到2010年所有矿山企业的废水、废气均要100%达标排放。矿山企业废水、废弃100%达标排放。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程度1、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截至2007年底,已完成全区范围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1:20万水文地质调查,1:20万水系沉积物化探、1:

10、10万地质调查和区划、大部分范围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1:5万区域重力和航空物探(电磁)综合测量、1:5万重力磁法测量,以及物化探综合找矿、矿产资源成矿预测和专项调查等。上述工作不仅填补了本区的空白,所积累的基础地质资料和综合研究成果,对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质找矿工作也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2、矿产资源勘查程度2007年统计表中统计的70处矿区勘查程度为简测、普查、详查和勘探,其中:勘探程度的6处,占总数的8.57%,包括铁矿6处;详查程度的3处,占总数的4.29%,均为铁矿;普查程度的3处,占总数的4.29%,均为铁矿;简测程度的58处,占总数的82.85%,包括铁矿4处,矿泉水1

11、处,建筑石料用砂岩13处,建筑石料用安山岩13处,建筑石料用玄武岩1处,砖瓦用粘土矿28处。当涂县矿产资源勘查程度一般,其中铁矿勘查程度总体偏低。(二)矿产资源概况截至2007年底,当涂县共探明与简测有资源储量的各类矿产7种,70处。主要矿产为铁矿、钒矿,次要矿产有砖瓦用粘土矿、建筑石料用砂岩、建筑石料用安山岩、建筑石料用玄武岩及矿泉水。1、铁矿:共14处(包括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5处、小矿和小型矿床6处),累计查明资源量62311.30万吨,保有资源量32278.40万吨。2、钒矿:共2处,为共伴生矿产,累计查明资源量34201.30万吨,保有资源量32703.60 万吨。3、建筑石料用砂

12、岩:13处,均为小矿和零星资源,累计查明资源量744.76万立方米,保有资源量516.52万立方米。4、建筑石料用安山岩:13处,均为小矿和零星资源,累计查明资源量587.93万立方米,保有资源量359.31万立方米。5、建筑石料用玄武岩:1处,为零星资源,累计查明资源量30.70万立方米,保有资源量18.90万立方米。6、砖瓦用粘土矿:28处,均为小矿和零星资源,累计查明资源量569.21万吨,保有资源量249.91 万吨。7、矿泉水:1处,为小型矿床,累计查明资源量30万方。(三)开发利用情况截至2007年底,当涂县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铁矿、建筑石料用砂岩、建筑石料用安山岩、建筑石料用玄武岩

13、、砖瓦用粘土矿和矿泉水。全县共有矿山数64家,其中生产矿山57家,新建矿山3家,停产矿山2家。2007年矿业总产值46253.9 万元,矿山从业人员约为6165人。铁矿:14处矿床中未利用矿床6处,正在开采的6处,停产2处。共计8家矿山,总产量120.2万吨,开采回采率67%95%,平均回采率87%,采矿贫化率2.69%,选矿回收率77.01%,综合利用率70%;产值34878.5万元,占矿业总产值的75.41%。建筑石料用砂岩: 13家,总产量54万立方米,开采回采率80%90%,平均回采率85%;产值1787.6万元,占矿业总产值的3.86%。建筑石料用安山岩:13家,产量59.64万立方

14、米,开采回采率90%;产值2437.0万元,占矿业总产值的5.27%。建筑石料用玄武岩(停产):1家,产量0万立方米。砖瓦用粘土矿:28家,产量83.5万吨,开采回采率80%90%,平均回采率85%;产值7135.0万元,占矿业产值的15.43%。矿泉水:1家,产量30立方/日,产值15.8万元,占矿业产值的0.03%。全县64矿山中,按经济类型划分,私营独资企业13家,集体企业23个,国有企业6家,有限责任公司15家,股份有限公司6家,合资企业1家。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和露天、地下混采。其中大型矿山占3.125%,中型矿山占4.6875%,其余为小型矿山。(四)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与治理

15、2007年底,全县64家矿山占用土地286.836公顷(4302.54亩),破坏土地235.055公顷(3525.825亩)。历史遗留破坏土地120.18公顷(1802.7亩)。露天采场边坡崩塌、滑坡、采空区地面塌陷等系我县较频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此类危害程度较低,且较容易治理。上世纪曾造成极大危害的尾矿库溃坝和矿山型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近年来已不再发生。截至2007年底,全县已治理矿山面积约96.144公顷(1442.16亩),治理率80%;已经复垦的矿山面积84.126公顷(1261.89亩),复垦率70%。(五)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地质调查评价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矿政监管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主要问题,如下:1、我县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任务完成不够,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进展缓慢,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立项难、项目少的局面尚无根本改观。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滞后,勘查力度不大,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不足,制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2、矿产资源监督管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发展比较迟缓,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程度不够,矿山的“三率”考核工作和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规范整顿力度均有待进一步加强。3、建筑石料用砂、安山岩矿和砖瓦用粘土矿对土地占用、破坏较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