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途径分析

上传人:1527****560 文档编号:137988498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途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途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途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途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途径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途径分析21世纪的初中教育,德育显然是关键,这也是实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立足点。初中生具有着很强的心理可塑造性,初中阶段也是其良好心理塑造的关键时期,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并且思想政治教育对初中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作为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两大内容,两者是不可或缺的,如何对两者进行有效整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点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索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途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整合途径 初中阶段,初

2、中生的心理、行为变化十分明显,心理的不稳定性十分突出,因此,他们往往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进而诱发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的影响到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两大主要内容,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两者进行整合,能极大的提升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以全面促进21世纪素质教育的落实,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一、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必要性在初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其两大主要内容,两者之间即相互联系,又都具有着很强的独立性,都具有着不可替代性。同时,两者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两者整合,能使初中教育工作得以相辅相成,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提升教育工作的

3、实效性,是十分有必要的。1(一)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1.心理健康教育扩展了德育的目标和内容众所周知,初中德育的着眼点为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2德育的主要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行为;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着眼点则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主要目标就是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学生的人格。德育内容侧重于引导学生认识、了解社会,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奠定社会普遍认同的是非观、善恶观、美丑观。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则侧重于了解、认识自我,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控制、自立的能力。以狼来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为例,以德育的角度来看,其最根本的内容就是诚信的问题,教育目标

4、为诚实、诚信;而以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看,其最根本的内容则是人内心的自我消遣、自我休闲,教育目标为自我休闲、娱乐。因此,两者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的。而在我们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我们只侧重本案例中的诚信教育,而忽视个人需求,则会造成教育工作内容的不合理,难以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2.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德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国初中德育主要采用知识传输型的方式进行教导,一般以伦理谈话、榜样示范的方法为主,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学生内化这些思想道德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则主要采用生活经验型的方式进行教导,内容以情绪调节、情感体验为主,主要通过平等沟通、谈论的方式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

5、要起到的是辅助作用,运用的方法也多建立在心理科学基础之上,具有着很强的操作性和专业性。因此,建立在心理科学基础之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能通过心理测量与其它的测评工具更具体的了解到初中生的基本状况,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这对德育工作的开展也是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二)德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精神的升华初中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基于初中生心理素质不稳定的特点,其教育工作职责更为艰巨。以价值观这一视角来看,初中德育工作就显然有着十分明确的价值倾向和目标,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不要求作出明显的价值选择和目标,保持价值中立。通过相关研究显示:心理健康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人格是否健全,而人格健全的重要标

6、志就是“有着积极进取、符合社会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具有着高度的社会义务感和责任感,并希望不断地体现出自我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4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价值观、世界观问题也是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是德育进一步将这些内容具体化、标准化了。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的途径在我国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我国初中教育工作存在着明显的重智育、轻德育特点,同时,传统的德育工作方法也使得德育工作与现代学生思想脱节,这也就使得我国初中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开展尤为困难,成效不高。基于此,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进行整合必然是大势所趋,也只有对两者进行整合才能最大化的实现对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7、(一)注重学生品德心理发展,培养富有创造性的道德主体在当前初中的思想道德教育中,作者认为应将培养富有创造性的道德主体作为教育工作的目标。5摒弃传统的经验教导方式,主动启发和培养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创造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实践,以帮助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对社会有益的判断体系,促进学生有效探索和完善社会道德生活。而对于品德心理这一内容我们知道,其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即知、情、意、行,这四种心理成分互相依存、渗透并互相影响。而四种品德心理构成的失衡发展,则会容易造成德育工作的低效或无效。因此,初中德育工作则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构成成分作为切入点,最终促进学生四个方面的协

8、调发展。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独立道德原则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主体创造性,以促进学生创造性的把握社会的思想道德原理,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二)创建道德示范参照体系,引导学生观察性学习众所周知,初中生的道德发展与其学习的榜样是存在着巨大的关联的,不同的学习榜样势必也会导致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差异。青少年在生活当中势必会接触到许多不同的榜样,他们也往往会将这些榜样的不同特点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行为反应。著名的心理学家人班杜拉提出,青少年行为的形成是由内外两大力量决定的,任何一个方面的力量都不可能形成其独特的行为反应,这也是人具有着高度模仿性所决定的。因此,在初中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创

9、建道德示范参照体系,引导学生观察性学习也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选择道德榜样上,作者认为,榜样选择不一定要“高、大、全”,因为这样的目标很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难以产生学习行为。可以适当选择贴近生活的任务,这些人物可以是模范教师、同学,甚至是普通的人,以提升榜样的可学习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注重协调社会、学校、家庭教育,提升学生实践性参与初中生对社会容易形成两种认识偏差,一种是将社会看的十分复杂,对社会有着强烈的畏惧心理,易对社会产生各种不适应问题;一种是挡不住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容易产生反社会行为。因此,协调社会、学校、家庭教育,提升教育的一致性是十分有必

10、要的,这也能促使三者形成合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性参与,为学生道德社会化提供了极大的助力。从我国的初中思想道德教育现状来看,大部分学校基本上都存在着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思想道德教育重理论施教,轻实践和情感体验,与社会实际生活的互动更为稀少。再加上应试教育模式下,父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看的特别重,思想品德要求则显得鸡肋,这也就使得学生难以与社会接触,实践性参与严重不足。因此,注重协调社会、学校、家庭教育,提升学生实践性参与也是不容忽视的。(四)提升初中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学生主动性在我国的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中,德育工作一直存在着针对性不强的特点,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因此,作者认为,德育方法的选择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个体性格差异进行,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落实和开展。德育方法的制定、实施要依据学生的道德心理适应性,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主动性,积极的引导学生形成独立的判断能力。同时,教育工作者也必须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