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杨氏之子》第二课时.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987359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杨氏之子》第二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杨氏之子》第二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杨氏之子》第二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杨氏之子》第二课时.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杨氏之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品味词句,感受杨氏子的聪慧过人。2、感悟古文韵味,初步培养学生喜爱古文的情感。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并读懂故事,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难点品味杨氏之子语言的精妙。教学用具相关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要流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化补充课前三分钟说说有关语言艺术的小故事。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回忆本课主要内容2、复习学习方法。巩固旧知,出示目标。出示目标个人自学理解字词读懂故事小组讨论汇报补充理解字词读懂故事同学们,多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古文的方法,但是要想深入、准确地理解字词、句子的意思还得借助于课后的注释。现在请你默读课

2、文,利用课后的注释说说每句话的意思。1、遇到不明白的字词可以和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下,还不能解决的,做上记号,待会儿我们共同解决。2、出示自学提示:谁能说说课文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3、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这篇古文用现代的话说一说,谁先来说?第一句:梁国有户姓杨的人家,孩子才九岁,很聪明。(板书“惠”字,指导书写。)第二句: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孩子叫出来。这里省略了很多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可能是谁呼儿出,为什么要呼儿出,会怎么呼?我们知道文言文语言精炼,省略了很多内容,也留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需要我们去想象补白。(第三句):杨氏子为他摆设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谁为谁设果?(第四句):

3、孔君平指着杨梅让杨氏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孔君平为什么要指着杨梅和杨氏之子说“此是君家果”?孔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第五句):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啊。”什么是“应声”?(如学生说不知道,可以追问:到底知不知道?像刚才同学们这样的就叫应声答。现在懂了吗?)“未闻”是什么意思?(“耳闻目睹”、“百闻不如一见”中的“闻”都是“听到”的意思。难点是“夫子”的理解。4、学生连起来说说整篇课文的意思,先在四人小组里说,再小组比赛说。5、现在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课文,肯定能读得更有滋味。通过自学提示,掌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注解,结合提示,自己理解课文意思。小组比赛说,更能加

4、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读中积累感受机智1、同学们,这篇课文中有两个句子很精妙,你知道是哪两句吗?(生说)2、看来大家都同意他的说法,(出示“品一品”)这两句话精妙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还得仔细想一想。(出示“想一想”)你能品味出妙在何处吗?(1)两人都在姓上做文章总结:是啊,孔君平拿杨梅开孩子的玩笑,孩子也由孔姓想到了孔雀,这在兵法上就叫做板书:杨氏子杨梅孔君平孔雀(2)未闻师生角色练读,师扮杨氏子,学生扮孔君平。生:此是君家果。师:孔雀是夫子家禽。(生愕然)生:此是君家果。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部分学生开始思考)师趁机出示“比一比”,从这两个句子中,你品味出了什么?(生说,大部分学生从老师的

5、语气中体会到加上“未闻”的句子,语气更委婉。)总结:是啊,杨氏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又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多巧妙的回答!(3)应声答曰,理解“应声答曰”,(脱口而出、飞快地、接着声音,不假思索)体会杨氏子反应敏捷。通过“比一比”更能加深学生对“未闻孔雀石夫子家禽”的理解。想象拓展感悟人物1、听到孩子的回答,孔君平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出示“写一写”)(要求学生写下来,然后交流)2、引读中心句面对如此机智的回答,孔君平不得不承认:梁国杨氏子,。面对如此巧妙的回答,我们也不得不赞叹:梁国杨氏子。【板书:甚聪惠】3、这么聪惠的孩子,你喜欢吗?捧起书来,让我感受到你的喜欢。(齐读)走进小主人公,学习他的优点。板书设计10、杨氏之子杨氏子杨梅孔君平孔雀甚聪惠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