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933518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3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课件(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之 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考题设计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情感。,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达技巧,1 表达方式 2 表现手法 3 修辞手法 4 结构技巧,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 1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于景 情景交融 2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4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借古抒怀怀古伤今 5用典抒情 描写:白描/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二、表现手法,描写方式: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渲染 烘托 白描 正侧描写 感官变化 抒情方式

2、: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 借事抒情 写作技巧: 对比 联想想象 象征,01、比喻:突出、化虚为实 02、拟人:形象生动 03、对偶:整齐含蓄 04、对比/反衬:鲜明突出 05、用典: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06、双关:含蓄委婉、趣味 07、夸张:浪漫、突出醒目 08、借代:简练含蓄 09、互文:言简意赅 10、反问/设问:承启深化、强调 11、反复:强调突出 12、反语:增强讽刺意味 13、起兴:引导作用,三、修辞手法,各种修辞的作用,(1)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 (3)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6)对比: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8)借代: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9)设问: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10)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11)双关:语言幽默,饶有生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的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 (12)顶真:具有回环

4、跌宕的旋律美。,四、结构技巧,诗歌常见的技巧: 首尾照应 过渡 开门见山 铺垫 层层深入 伏笔 先总后分 照应 以景结情 先景后情 卒章显志,设题方法,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 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手法的?,例题分析1,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5、,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总结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手法。 3、这种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明确: (步骤一)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步骤二)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步骤三)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这首

6、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课堂练习,除 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第三句采用曲写 (对写)/ 侧面虚写的写法 (步骤一) 。 诗句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这其实正是写诗人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步骤二) 。 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步骤三) 。,1、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课堂练习,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7、,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对偶修辞(步骤一). 三四句中“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步骤三). 对偶的运用,使得本诗语言更加简练、整齐,写出了诗人“春行”途中的所见所闻:有山有树,有花有鸟,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花自落” 、“鸟空啼”之景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也透露出了作者的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雨后池上刘攽(bn)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比喻。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Aa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的静态。b三四句“忽起

8、”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写出了雨后池塘上的动态之美。B本诗既写出了雨后池塘的静态之美,又写出了它的动态之美,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异常优美的雨后池塘春景图。,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课堂练习,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亲近自然的乐趣,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答案要点: A、a.诗中有画,突出色彩的描写,绘形绘色。 b.以声衬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B、渲染了悠闲恬淡的静谧气氛.,写景,

9、诗歌中常见意象及意义,鉴赏之一,意境与意象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就是象(诗歌中人、景、物)与意(作家情思)的组合。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耐人寻味、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是诗中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图景。,如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意象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 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出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含其中。这种包含着作者感情的场景,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一般有相

10、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傲”、“寂寞”、“孤芳自赏”、“高洁”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熟悉这些经典意象对于我们理解鉴赏诗歌意义重大。,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思乡怀人 烘托情思,1 月亮,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郑思肖寒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傲

11、霜坚强 隐逸高洁 清高脱俗,2 菊花,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高尚、纯洁,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借菊寄寓诗人精神人格品质,备受摧残的遭遇,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陈亮梅花严寒中最先开放的特点,敢为天下先的品质)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纯净洁白,因风布远,香色俱佳)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杜甫江梅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清高守节,决不附应流俗),3 梅花,不畏严寒 冰清玉洁 孤傲清高,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刘禹锡)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

12、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4 松柏,傲霜斗雪 孤直耐寒 坚贞不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双调水仙子 夜雨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 长恨歌)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 相见欢),5 荷莲,“不染”的高洁 谐音双关“怜”,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子”即“怜子”,“青”即“清”。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雾露隐芙蓉,

13、见莲不分明。(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6 梧桐,凄凉悲伤,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长信秋词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葛胜仲点绛唇 县斋愁坐作 )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吴文英唐多令)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

14、有舍情。(李清照),7 芭蕉,凄凉之音 孤独忧愁 离情别绪,使别离蒙上悲切忧伤痛苦迷茫的情调,尽管春光无限,也会黯然伤神。“杨柳岸”成了凄苦离愁的地方,“烟柳断肠处”道明柳的意境就是凄婉哀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绿杨陌上多别离。(温庭筠)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郑谷柳),8 柳枝,惜别之情 思亲之意 怀乡之思,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唐朝,折柳送别更是盛行,长安灞桥,专门种植了许多杨柳,供人们离别时候攀折。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周邦彦),表面是爱惜柳树,深层的却是感叹人间离别频繁,

15、情深意挚,耐人寻味。,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戎昱途中寄李二 ) 年年柳色,灞桥伤别。(李白忆秦娥)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当年幼柳的嫩枝,如今都已成了衰飒垂老的古柳了,真是历尽沧桑,令人触目伤怀,词人写折柳送别的人间悲剧,一个“几”字,把多少人、多少代的共同悲哀一笔写尽了。,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 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刘删咏蝉诗) 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戴叔伦画蝉),9 蝉,餐风饮露 品行高洁,12 杜鹃,“

16、望帝啼鹃”哀怨凄悲 “不如归去”乡愁思归,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以杜鹃鸟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范仲淹),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 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贻歌者),13 鹧鸪,“行不得也,哥哥 ” 旅途艰险 离愁别绪,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秋望)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贫乐),14 鸿雁,游子羁旅思乡 恋人孤独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