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人际吸引的角度分析——论文.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931800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际关系、人际吸引的角度分析——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际关系、人际吸引的角度分析——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际关系、人际吸引的角度分析——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际关系、人际吸引的角度分析——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际关系、人际吸引的角度分析——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际关系、人际吸引的角度分析——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关系、人际吸引的角度分析——论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黄瓜爱好者分享从人际关系、人际吸引的角度分析“门当户对”对爱情与婚姻的正负面影响l 名词释义u 人际关系(relationship with others): 就是指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的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乃至人生价值都有很大的影响。u 人际吸引(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

2、际吸引形式。u 爱情、婚姻:是人类在步入文明社会后的永恒话题,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类,在吸引他人的同时,也被他人吸引,爱情则是人际吸引的最高形式,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界的经典课题。作为成熟的个体,相爱的两个人为了占有和繁衍的需要,必然会步入婚姻,组成家庭。爱情、婚姻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u 门当户对 u 本意:“门当”原指大宅门前的一对石鼓,有的抱鼓石坐落于门础上;因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百姓信其能避邪,故民间广泛用石鼓代“门当”。“户对” 即置于门楣上或门楣双侧的砖雕、木雕。形状有圆形与方形之分,圆形为文官,方形为武官,“户对”大小与官品大小成正比。“户对”1到5品可以为六个,6

3、到7品可以为四个,以下只能为两个,普通大户人家也可以有两个。有“户对”的宅院,必须有“门当”,这是建筑学上的和谐美学原理。u 引申意:旧观念:旧时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很适合缔结亲事。新观念:现代社会的“门当户对”不但包括社会地位、经济条件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内容,还包含了男女双方固有的生活方式,相近的生活习惯和家庭文化、行为特点,相同的价值观取向和道德标准,以及共同语言、共同爱好、共同快乐的需求取向等等这些与平时日常生活更息息相关的内容。l 社会心理学理论产生良好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当社会心理学家Ellen Berscheid询问不同年龄的人,什么使他们快乐时,答案第一项或前几项总是

4、友谊或者积极、温暖的人际关系(Berscheid,1985;Berscheid & Peplau,1983)。而使人与人之间产生好感进而发展成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u 时空接近效应“接近效应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是因为熟悉度与曝光效应:我们暴露在某一刺激下越多,就也越可能对其产生好感”。当然容易接触,彼此了解,且交往成本低,经常见面,不需要金钱、时间等维持也是时空接近效应发挥作用的原因。在其他条件相等时人们倾向于喜欢邻近的人。研究表明随机被安排在同一宿舍或邻近坐位上的人容易成为朋友。同一楼内住得最近的人容易建立友谊。邻近性与交往频率有关。邻近的人常常见面容易产生吸引。u 相似性效

5、应中国有句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相似性最好的诠释。人在于他人交往时,往往容易受那些在态度、兴趣、价值观、背景、性格等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所吸引,往往愿意与那些在人际风格、沟通技巧、兴趣、经验等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多接触,发展良性的人际关系。当然民族种族背景,宗教,政治,社会阶层,教育,年龄等方面的相似也影响人际吸引。可以说相似性是影响人际吸引的关键因素。相似的情况下建立的关系可以最少地减少冲突,获得最大认同,节约了解时间u 互补性效应选择与自己个性品质相反的人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相互满足需要。当两个人的角色作用不同时互补性原则起着重要作用。互补性指人们喜欢那些与自己个性品质相反的人。一个主

6、动的支配型男性和一个被动的顺从型女性彼此间有吸引力。互补性原则看来似乎与相似性原则是矛盾的但从角色作用的观点看却是一致的。支配型男性和顺从型女性在对男女关系中男女角色的看法上是一致的他们认为男性应起支配作用女性应当顺从。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互补性原则是相似性原则的特例。u 熟悉性效应对于熟悉的对象,我们往往能预测对方的行为,由于人都有控制的需要,当自己觉得对事物、行为等有控制感时,就会觉得安全,所以人都愿意与自己熟悉的人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性效应相互式好感可以说是一个自尊层面的问题,是基于我们知觉对方喜不喜欢我们以及对方喜欢我们的程度。“我们都喜欢被别人喜欢”,事实上,仅仅知道某个人喜欢

7、我们就足以提升我们被那个人吸引的程度。大多数时间,对方是否喜欢我们,对于我们是否喜欢他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u 审美观效应喜欢美的东西是人的一种自然倾向尽管不同文化的人对美的标准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人们都愿意喜欢美好的东西,对于与之相交往的人也不例外,自然喜欢与漂亮的对象相交往。u 人格特质效应外表的美固然很吸引人,但是具有高贵人格的人,也同样拥有很高的吸引力。真诚、诚实、忠诚、可靠、热情以及能力强的人也同样吸引人的眼球。人都有安全的需要,美好而高贵的人格给人以安全且可信任的感觉,自然而然的散发着其人格魅力,使之具有很好的人缘。l 从人际关系看“门当户对”对爱情与婚姻的正面影响前面说:有

8、“户对”的宅院,必须有“门当”,这是建筑学上的和谐美学原理。这种和谐似乎传递着更多的寓意?虽然“门当户对”这种不成文的规则看来过于强调等级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但是从人际吸引的角度,这种观念也存在很多的合理性。一起来看看印度学者古普塔(U.Gupta,1982)等的一项研究,他们访问了印度西北部城市斋浦尔的50对夫妻,得到了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随着结婚年数的增加,“门当户对”的婚姻的爱情量表分平稳的增加后趋于缓和;但是基于爱情的婚姻(这里的爱情应该是指激情浪漫的爱情),虽然在刚结婚的初期爱情量表分很高,但是却在第五年左右爱情量表分急剧下降,这引发了研究者的深思。婚姻不是儿戏,男女双方都

9、希望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是长久的。新时代的男女高举“爱情至上”的大棋,可又有多少单纯因爱而结合的男女最终以分手结局。爱情可以不提倡“门当户对”,但是男女长期共同生活组成的婚姻,就不得不考虑“门当户对”问题了。u 时空接近效应让男女双方用最小的成本彼此相识。谈到爱情和婚姻,就肯定要说到两个人的相识,可以说有相近的活动范围才会有彼此碰面的机会,相近的时空可以说是两个陌生人结识的必备条件。虽然现在也有通过他人介绍,相互认识的,但是,这也同样说明彼此相同的交友圈,或者说彼此的家庭有相同的活动范围。想想我们认识的并与之保持联系的朋友都是怎么认识的?答案几乎都是一样的,彼此曾经长时间在同一座城市、同一片社区

10、、同一个班级、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写字楼、同一个单位、同一个兴趣小组、同一个补习班或者是相同的回家路线等等。u 相似性可以说是彼此发展长期亲密关系的基础。1、我们虽然会与长时间出现在同一地方的人相识,但是不会与所有的那些人相识,以致发展亲密关系,而是会与那些在某些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做更深的接触。而在最初的交往中,最重要的相似性主要是兴趣爱好、性格、态度这些不与价值观或者生活方式相抵触的方面。2、当双方因互相的吸引,有更进一步发展亲密关系的需要时,在频繁的个体接触的同时,深入到双方的家庭之中,就会发现家庭背景、家庭生活习惯、家庭文化、家庭道德标准相似对双方关系建立的“融合度”上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1、从一个家庭,进入到另一个家庭如果双方家庭中有太多的不一致,会产生不适应,不接受,甚至排斥。在长期的关系建立后,难免产生言语攻击,愤怒和敌意。以至于产生出情感上的疏离。态度、情感被忽略,价值观被否定,习惯被否决,爱好被打乱种种困扰使人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因而产生婚姻关系的致命矛盾和众多的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婚姻关系。3、相反,出于爱情而鄙视“门当户对”观念的男女,虽然相爱的双方有信心克服这些差异,甚至是为对方改变,且不说双方不可能成为脱离家庭的独立个体,单就是从人格角度以及长期形成的价值观角度来看,这就很难实现。伴随婚姻而来的社会责任的增加、压力的增大,是否还有精力去迁就对方,甚至是为对方而改变呢?

12、而已经形成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处事态度与方式有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改变呢?年轻的男女是否有耐心等到这些改变呢?等等这些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值得我们深思。u 熟悉性使得彼此都获得安全感。安全感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时空的接近、彼此的相似,都暗含了熟悉性。经常出现在同一时空,增加了彼此的单纯性接触。彼此在各方面的相似,使得自己能更好的预测对方的想法及行为,也使得平时有更多的共同活动、共同语言,平时的一些提议也能得到更高的支持;一些做法会得到赞许,增加了自己的安全感。当然,人都有追求新异刺激的偏好,但那往往发生在特定状态下的偶一为之。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行为以及观念都已经形成了自动化的过程,而新异刺激通过自动化

13、加工过程是完成不了的,在我们为生活而奔波忙碌时,能节省脑部加工资源就尽力在节省资源,回到家中,全身心放松,很多事情更是下意识的行为,不经过大脑加工,彼此熟悉彼此了解,不用绞尽脑汁分析对方的行为也不用去胡乱猜想对方的想法,省却了很多精力,甚至是得到全然的放松。当今社会的竞争状态决定了我们时间的有限性,这也导致了婚前双方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去深入了解对方及对方的家庭、花更多的时间去磨合两个分歧甚大的个性。所以说“门当户对”不失是一个省时省力的好方式。u 外表的“门当户对”使得男女双方更自信。虽然人都会对高外表吸引力的人所吸引,但是并不见得就会与高外表吸引力的人发展亲密关系。当挑选潜在的结婚对象时,外

14、表吸引力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我们都会挑选与自己的外表吸引力同一水平的伴侣,这样我们在这段关系中才会觉得公平且安全。不会担心因对方过高的外表吸引力而有众多异性追求的情况发生,也不会担心对方因为外貌的原因而抛弃自己。u 高贵的人格特质使得彼此的吸引力经久不衰。在长期相处的婚姻中,可以说内在美比外在美更决定婚姻幸福与否。婚姻中的男女双方,最难做到的就是彼此信任,然而彼此的信任却是维持婚姻长久幸福的根本之所在。在各种人格特质中,真诚、诚实、忠诚、可靠这四种特质被认为是最受赞许的,而拥有这四种人格也使得彼此觉得对方可信任,增强彼此的安全感,即使出现小误会,也会因为对方一贯的人格特质,不至于出现过激的行为

15、,给彼此机会,沟通解决问题。人的人格既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又与后天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经历有关。不经过长时间的接触,无从得知一个人的人格,即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才能见人心。如果对方与自己有着相同的生活环境且相似的经历,虽然不能完全熟知对方的人格特征,但是会认为对方一些最基本的特质还是与自己相同的,如果认为自己拥有高贵的人格特质,理应对方的人格特质也同样是高贵的。u 社会交换及交换中的公平是婚姻持久和谐的重要理论基础。人是社会的人也是经济的人。必然会考虑付出与获得的关系问题。刚开始发展关系的两个人互相关心的是收益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本则越来越重要。而收益不单单是我们能从伴侣个体身上得到的,还

16、包括伴侣带来的外部资源,包括金钱、地位以及结识新的有意思的人群等这些很实在的东西。婚姻关系建立在双方一些社会关系的基础之上。对等感、获益感的建立不可否定地影响双方在婚姻关系中满意度、幸福感的知觉。所以一段公平关系,双方获益最大,也会更和谐。当然有研究称公平感在关系建立之初极重要,在婚前影响满意感,但几个月后随着关系的良好进展这种作用会大减少(Cate,et al.,1988)。l 从人际关系看“门当户对”对爱情与婚姻的负面影响u 片面的理解产生错误由于中国长期的封建思潮的影响,加之当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容易在操作层面上片面地理解“门当户对”。在各种负面社会现象层出不穷的现今社会,更多的人重视那些外显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等物质上的因素;而忽视了家庭文化、家庭的价值观、家庭的道德标准等等这些决定良好婚姻关系深层缔结的文化、精神层面上的因素。在交往中形成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