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复习进程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926757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复习进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复习进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复习进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复习进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复习进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复习进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复习进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精品文档浅谈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小学作为启蒙教育阶段,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一个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迅速而正确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一个小学毕业生应能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达到这个要求,才能为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根据我个人在多年的计算教学中的探索,我觉得要提高计算教学的实效性,只有弄清楚计算的特点、计算方法、影响因素,才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 一、运算能力的基本特点有两个 1、运算能力的层次性。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上,不同类别的运算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形

2、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运算的认识和掌握也必须是逐步有序、有层次的,不掌握整数的计算,就不可能掌握小数的计算;不掌握整式的计算,也就不可能掌握方程的计算;不掌握有限运算,就不可能掌握无限计算。对于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要求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计算的准确性基本要求;计算的合理、简捷、迅速较高要求;计算的技巧性、灵活性高标准要求。在思想上一定要充分认识提高运算能力的重要性,把运算技能上升到能力的层次上,把运算的技巧与发展思维融合在一起。 2、运算能力的综合性。运算能力既不能离开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孤立存在,也不能离开其他能力而独立发展。运算能力是和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等互相渗透的

3、,也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相互支持着。因而提高运算能力的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不断引导、逐渐积累。 二、影响学生运算能力的心理因素 1、固定的思维方法。 固定的思维方法在运算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影响,当学生掌握了某一种知识(方法)后,往往习惯用类似的旧知识(方法)去思考问题,这样必然会出现思维的惰性,影响运算的速度,使运算过程繁冗不堪。例如在学习完了小数除法后,我给学生下面的题目:24254,很多学生都习惯地从左到右计算,按部就班,结果既费时,正确率也降低了。 2、缺乏比较意识。 比较意识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善于选优而从。

4、有的学生缺乏比较意识,做题时往往找到一种方法就抱着死做下去,即使繁冗,也不在乎,认为做对就行了。 三、培养和发展运算能力 1、培养和发展某一种运算的运算能力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理解有关运算的基本知识到形成这种运算的技能的阶段;(2)从运算技能上升到运算能力的阶段;(3)在各种应用中,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的阶段。第一阶段要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过渡,重点是准确理解有关知识,熟练有关运算的方法、步骤,应该本着“先慢后快”、“先死后活”的原则。随着运算技能的形成,要逐渐简化运算步骤,灵活运用法则、公式,培养学生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的意识和习惯。 2、培养运算能力应注意: (1)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

5、习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关系到计算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数学这门课,由于它自身严密的特点,就容不得学生丝毫的马虎与粗心。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题,究其原因,有一部分与不良的学习习惯不无关系。为此,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是:细心观察,认真审题,仔细抄题,题做完后从多角度进行验算;对阿拉伯数字、运算符号严格要求,规范书写。经常这样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出现,真正为学生的计算“保驾护航”。 (2)注重算理教学,加强算法的对比及辨析。正确的算法是提高计算准确性的根本保证。对计算法则只有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

6、知其所以然”时才能牢固地掌握,因此对算理的教学不容忽视。再则,为了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法则,要经常进行一些算法易混淆的题的对比练习,让学生对错题进行辨析,从反面让学生“扶正固本”。 (3)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加强速算教学。多步计算的题,其解题方法并非“自古华山一条路”,好多题都不止一种解法。众多的解法中肯定有一种“又对又快”的。这种算法依赖于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分解和组合,依赖于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的应用。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主动探索速算的方法灵活计算。方法活了,便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达到提高计算速度的目的。应该注意的是:在应用过程中,运算的目的不一定是追求一个简化的结果,而且要为一定的推理、演绎、判断服务。 (4)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加强口算训练。不论什么样的计算题都是以基本的口算作为基础的,老师要经常性地安排一些由易到难的口算练习,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算法,而且由量变的积累能使学生最终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学生算得多了,熟练了,计算能力就会提高。 总之,计算是一种技能,正确、灵活的方法固然重要,但要使这种能力巩固下来并进一步提高,还须在今后应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深化,要持之以恒、长抓不懈。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