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920723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7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第一章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第一章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第一章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第一章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Company Logo,Copyright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pany.co.kr,第一章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2,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王室东迁雒邑到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共计 294 年历史。这段历史大体与孔子所修订的春秋(鲁国史书)年代相当,所以历史上称作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经过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到战国时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被人们称为七雄。,3,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

2、大变革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和思想家,都按照本阶级、本阶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于是出现了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各派,史称“诸子百家”。 考考你: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流派有那些?,4,诸子百家,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阴阳家 纵横家 杂家 农家 小说家,5,视频学习,易中天百家讲坛:我读先秦诸子,6,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

3、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肯定了儒家文化对世界及思想文化领域的贡献同时说:“远东社会包括中国、朝鲜、日本等具有同一类型的文化,它们无一不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影响世界文化的儒家文化圈”。,7,考考你,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8,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仁 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礼、义、廉、耻、仁、爱、忠、孝 中庸、和谐 德治、人治 尊卑等级,9,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仁”爱人、爱民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 “礼”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 “智”同“知”,指知道、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 “信”讲信用的品德 “

4、恕”宽恕、宽容 “忠”与人交往忠诚老实;对上级忠诚 “孝”、“悌”对父母孝顺,对兄长尊重,10,儒家文化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日本: 美国著名的日本文化研究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曾精辟的说:“从中国学来的儒家文化,使日本从一个用手抓饭吃的民族迅速转化成了一个世界强国,包括精神方面的强大,文明程度也前所未有的发达,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礼仪之邦”。,11,儒家文化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韩国: 在全国都保持了“乡校”这样的普及性群众性儒学文化教育机构,在成均馆设有世界上唯一一所专门从事儒学研究工作的高等学府-儒学大学。 在韩国,每年春、秋两季,全国都会举行隆重的“祭孔大典”。,12,儒家文化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

5、越南: 北方越南受中国大陆极左思想影响,曾一度批判儒学并禁止学习,不过近几年又开始肯定儒学价值并鼓励学习。南方越南则一直推崇儒学,并成立了有多家孔学会和儒学会。 孔子诞辰日9月28日,就是越南的教师节。,13,儒家文化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新加坡: 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随着经济腾飞带来的社会生活的高速发展,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物质享乐主义迅速蔓延开来,当时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说:“看到了这种倾向,为了持续发展,而不至于把新加坡葬送,我们决定在学校里教导儒家道德课程,以加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力,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80年代后,全国上下开始有组织的学习儒家文化,并开办了专门研究儒学的机构-东亚

6、哲学研究所,重新认识儒学并研究其现代及现实的作用、价值和功能等,由此也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儒学研究热潮。,14,考考你?,什么是和谐社会? 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指的是什么? 江泽民提出的“以德治国” 是对中国儒家德治思想的传承与创新,15,什么是和谐社会?,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 具体说,就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6,儒家文化中的和谐,君子修养的身心和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家庭和

7、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经济的富裕和均平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执政者的率先垂范政者,正也; 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17,学术背景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创办私学,聚徒讲学,整理古文献。 主要言论论语,一、孔子的社会福利思想,18,孔子哲理名言论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有教无类 。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1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8、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 悱fi:想说而说不出的样子,20,孔子哲理名言论做人,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21,孔子哲理名言论做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听其言而观

9、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22,一、孔子的社会福利思想,(一)“重礼”与“贵仁” (二)“有道”社会的福利观 (三)“惠民利民”思想 (四)“富而后教”的社会教化论,23,(一) “重礼”与“贵仁”,1、重礼 礼; 礼崩乐坏;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4,礼是什么?,1、礼是约束人们一切行动的行为规范。 不学礼,不以立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也,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25,礼是什么?,2、礼的表现形式是西周以来的等级名分制度。 周礼是在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 “上下

10、等级、尊卑、长幼等明确而严格的秩序规定”,26,礼是什么?,3、礼中包含“反对残酷的剥削压榨”,保存了原始的民主性与人民性。 礼中民主、仁爱、人道思想要素为孔子社会福利主张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27,(一) “重礼”与“贵仁”,2、 “贵仁” 仁的基本内涵:爱人、孝悌、忠恕 仁的核心主张:仁者爱人 论语乡党篇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28,(二) “有道”社会的福利观,理想社会的模型“有道”社会:政治意义上的上下等级、尊卑长幼秩序为标准 1、在有道的理想社会里,老百姓的生活是安定的、和睦的和愉快的。 2、在-,应该重点关心照顾老人和儿童。,29,(三) “惠民利民”思想,1

11、. 济众助人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2. 均无贫 3. 薄赋敛,30,考考你,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31,注释,子贡问:“假如有人能够广施恩惠给百姓,帮助大家过上好日子。这个人怎么样?可以说是做到仁了吗?”孔子说:“岂止做到了仁,那简直是圣了!就是尧舜恐怕都不一定做得到呢!至于说仁,那不过是自己想有作为,也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达,也让别人飞黄腾达。能够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就可以说是实行仁道的方法了。”,32,讨论,“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

12、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论语季氏 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孔子均无贫思想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主张的看法?,33,薄赋敛,主张对百姓实行轻税政策,藏富于民 限制徭役,提出 “使民以时”的观点,34,考考你,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1)?”曰:“二(2),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注释】 (1)盍彻乎:盍,何不。彻,西周奴隶主国家的一种田税制度。旧注曰:“什一而税谓之彻。” (2)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税。,35,【译文】,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

13、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有若说:“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又会够呢?”,36,(四)富而后教,1、重视社会教化,反对不教而杀 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37,(四)富而后教,2、提出”庶“、”富“、”教“的社会教化程序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38,【注释】,孔子到卫国去,冉有给他驾车(适:到去。仆:驾车)。孔子说:

14、“(卫国)人真多啊(庶:众,指人多。)!”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的了,又该给他们做些什么事呢(何加焉:对他们增添些什么?)?”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说:“富裕之后,再给他们做些什么呢?”孔子说:“对他们施行教化。”,39,视频材料,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40,学术背景 孟子,名柯,战国时绉人。 孔子之道的忠实捍卫者。 言论与思想孟子。,二、孟子的社会福利思想,孟母三迁、断机教子,41,孟母三迁的思考与启示,如何看待择校热的问题?,42,考考你,孟子的经典格言你知道哪些?,43,孟子语录,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15、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44,孟子语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45,孟子语录,明君治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

16、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其进锐者,其退速。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46,相关视频材料, 亚圣孟子 千秋史话孟子 于丹论语心得,47,二、孟子的社会福利思想,孟子社会福利思想的总框架,主要是建立在他的“性善说”和颇具民本主义色彩的“仁政”学说的基础之上。,48,二、孟子的社会福利思想,(一)性善说与重民论 (二)理想王道社会的福利观 (三)救济贫弱思想,49,(一)性善说与重民论,1、人性善说 第一,人的善性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属性。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50,(一)性善说与重民论,1、人性善说 第二,四心是人类道德的肇端,又称四端。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51,考考你,你知道什么是三纲五常吗?,52,三纲五常是什么?,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要求为臣、为子、为妻者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为君、为父、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