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的教育.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913468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始社会的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原始社会的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原始社会的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原始社会的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原始社会的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原始社会的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始社会的教育.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始社会的教育一、 原始社会就考古发现,目前被科学家所证实的最早的直立人出现在距今约600万年前。如果把能够制作工具视为人类产生的关键标志,那么最早的人类也可以追溯到距今约250万年前。在原始社会人类普遍采用的工具多为石制,因此原始社会又被称为“石器时代”。根据工具的进步程度,原始社会可以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时期时代两个阶段”。旧石器时代为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为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随着工具改进和经验积累,原始的畜牧业和种植业出现,人类由单纯的“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这一转变对人类社会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生产力水平提高剩余产品增多私有观念产生私有制和阶级出现原始社会瓦解,人类迈

2、入文明时期。二、原始社会教育的发展根据血缘家族制度的发展演变,有学者将原始社会划分为前氏族、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及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军事民主制四个时期。前氏族时期的教育:公有公育。就是整个部落统一由年长一代向儿童传授基本的劳动生产经验、道德与社会行为规范、原始宗教及体育和军事等。母系氏族时期的教育:这时的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儿童要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磨制石器、禁忌、风俗),按照性别进行教育。父系氏族时期的教育:与前一阶段相比没有明显的区别,仍然是按照性别的不同进行教育,但教育内容比以前更加多样和丰富(特殊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宗教祭祀、音乐、舞蹈等)。(如南非祖鲁人部落中严禁女子将

3、手放在牛身上,甚至走近牛栏也不行;爱斯基摩人中,鹿肉和海豹肉同时吃是不可饶恕的罪恶,男女不准在一起吃饭;马赛一家庭中男人要吃饭,女人必须立即走出茅屋,各自有各自吃饭喝水的器皿,不准乱用等。)军事民主制时期:氏族公社的末期。主要是军事体育训练,重视道德教育和精神教育,培养青少年具有勇敢、机警和干练的品质。(要求人们能跑善跳、耐久力强、敏捷灵活。部族间战争频繁,要求熟练武器制作和使用、实战技能和方法等)。三、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原始社会的教育受原始社会生活发展的影响。教育处于非形式化、低水平的阶段,并未分化为一种独立的、专门的社会活动。四、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满足生活实践需要的必

4、要的训练(生产劳动的教育、体育和军事训练的教育。生产劳动包括采集、狩猎、捕鱼、制作工具。体育训练跟生产劳动教育结合在一起,包括打磨石器、凿穴而居、伐木建屋、捕鱼围猎等,构成体育的最初形式。);二是关于各种精心设计礼拜的步骤或形式的训练(道德与社会行为规范的教育、原始宗教教育。所有社会成员只有在了解和恪守社会规则,才能恰当的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关系,适应集体生活,维系部族稳定。儿童从小跟随长者学习成训、禁忌、风俗等道德内容,让他们懂得尊敬长者,互助互援,责任感和献身精神。原始宗教教育:原始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很大程度上依赖大自然的赐予,由于对自身及外部世界认识的缺乏,对生老病死、风雨雷电

5、等自然现象的恐惧,原始人逐渐在艰苦的生存斗争中形成了具体细致和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并为这种思维方式打下了神秘主义的烙印。他们认为存在一个超自然、超人世的神灵世界,它不仅左右着自然界的各种变化,而且支配着人类的命运,人应当崇敬、敬奉它们,以求得庇护和恩赐。于是出现多种多样的宗教仪式,往往伴有音乐舞蹈等活动。宗教信仰、仪式、音乐、舞蹈等成为原始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五、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原始社会的教育与原始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具有高度的同一性。(教育本身就是早期人类适应和改造环境的生存手段之一,它渗透于一切活动和一切活动样式之中。就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艺的传授而言,几乎所有的生产活动都包含着

6、教育的因素,这些活动本身既是生产过程,又是教育过程。原始儿童在这种生产和教育高度结合的同一性过程中,逐渐掌握各种技能并成长为合格的部族成员。) (2)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原始社会,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甚至是有计划的培养下一代的社会活动与动物界中的抚养、模仿等本能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出现和存在于人类群体生活中的社会行为,人类社会为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条件;它传授的是原始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下来的后天经验、知识,而非动物的先天本能;借助于早期人类的原始智慧,教育活动有着相对稳定的、具有较强目的指向性的途径与方法,这是动物界中无意识的本能活动难以企及的。)(

7、3)由于原始社会尚未出现阶级分化,因此教育活动体现了原始的平等性。(原始部落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养公育,每个儿童都同等的接受教育,不存在少数人独享教育的特权现象。进入母系氏族阶段后,随着劳动分工的出现,部落中男孩和女孩所接受教育的内容开始有所区别,直至原始社会末期即军事民主制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部落中出现了剩余产品以及由此引发出阶级分化和特权阶层,教育才逐渐与生产劳动向脱离,并演变为少数特权阶层的独享品。)(4)受原始文化“泛灵论”的影响,宗教教育成为人们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5)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分化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在以争取生存为唯一目的的原始社会中,人类保存和延续自身的生

8、产生活经验及与此紧密相关的知识、技能、规范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但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和物质资料的匮乏,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是十分简陋的,教育方法与后世相比也较为单一,没有学校,也没有出现专门的教师。)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 古巴比伦(一)古巴比伦巴比伦文化的前身是苏美尔文化。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发明了文字,后人将这种文字称为“楔形文字”,他们在泥板上刻写文字,然后将泥板烘干,以便保存,这就是“泥板书”。汉莫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律,汉莫拉比法典,这是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律。公元前538年,古巴比伦为波斯帝国所灭,古巴比伦文明也随之凋敝。(二)古巴比伦的教育苏美尔时期,文字的发明、泥

9、板书的使用以及各种科学知识的丰富,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的出现提供了客观条件。由于宗教在苏美尔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中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而当时的人们又把知识视为神赐之物,只有寺庙的僧侣才有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的特权,因此史家推断两河流域的学校是在寺庙中首先产生的。苏美尔时期的学校被称作“文士学校”,这种教育被称为“文士教育”。所谓文士,是苏美尔人对那些知文识字的人的尊称。最初,所有的文士都是由僧侣担任,直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政治经济等诸多社会事务对文士的需求增加,文士由僧侣垄断的局面才得以改变。汉莫拉比统一两河流域之后,国力强盛,政治经济文化繁荣,文士教育获得空前发展。当时的文士学校大致有三

10、种类型:由寺庙设立的、由王室或政府机构设立的、以及有文士个人独自设立的。但当时只有位高权重者的子弟才能进入文士学校学习,教育仍是一种被少数人所垄断的特权。文士教育分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初级阶段,学习拼音和词汇;临摹和抄写是主要的学习方法;在掌握基本的读写知识后,还要学习数学、法律等;接受完初级教育的青年,将取得初级文士的资格,此后被送入政府部门接受高级阶段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实习掌握各种实用知识和技能。文士学校中的学习很单调,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异常严格,一旦学生被发现有不良行为,教师往往会施以惩罚。古巴比伦是“人类最初的学校教育的摇篮,也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二、古埃及的教育(一)埃及的文字:

11、象形文字,后来经长期的改进和演变,出现24个辅音字母,后来又埃及人传给腓尼基人,由腓尼基人带到地中海,最后由希腊罗马传遍西方。(二)学校类型:1.宫廷学校:设于宫廷中,旨在培养王室。贵族及朝臣子弟的学校。学生自宫廷学校毕业之后经过必要的实习锻炼,便可出任不同级别的官职。2职官学校:为培养政府机构所需要的各级基层官吏。这种学校附设于政府机关内,负责训练本机关所需官吏,招收贵族子弟入学,以吏为师,教学内容与机关的日常政务联系密切。3.僧侣学校或寺庙学校:宗教在古埃及社会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僧侣是享有崇高地位的特权阶层。他们掌握大量土地,不事劳动,免交赋税,免服兵役和劳役,这使他们有闲暇研究各种高深学问,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寺庙学校。由于教学程度高,后世常常将其视为高等教育机构。4.文士学校:是为社会培养能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会计工作而设立的学校。这类学校教学程度较低,教育内容以书写、计算为基础。但不论是文士学校还是上述三种类型学校都面向的是上层子弟,普通平民不可能接受正规的教育。(三)教育方法教育方法带有机械、呆板的特征,灌输、背诵、大量临摹和抄写是常见的教学方式。学生稍有误差,教师便会施以体罚。三、古印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