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答案(第1、2单元)[共6页]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37889471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答案(第1、2单元)[共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答案(第1、2单元)[共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答案(第1、2单元)[共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答案(第1、2单元)[共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答案(第1、2单元)[共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答案(第1、2单元)[共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答案(第1、2单元)[共6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K1 邓稼先一、通读全文,把握文意,回答下列问题。设计意图: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与思想,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品格。1.初读课文时,哪些句段最让你感动?反复细读后,再想想这些内容是否最能体现全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示例1: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运用对比,突出了邓稼先高尚的情操和博大、深沉、谦逊的品格。示例2:“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邓稼先身患重病仍坚持工作,表现了2.找出文中表现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不同个性、品质的词语及细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

2、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文中的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的个性、品质截然不同。奥本海默是锋芒毕露,读研究生时就常打断别人的报告,即便到了中年,成为名人,有时还会这样。而邓稼先“是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作者把奥本海默与邓稼先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精神品质,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3、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设计意图: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课文的写作特点。 参考答案:课文第五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去思考。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说明了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他有着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品质。三、课文最后一段写道:“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把握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 参考答案: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

4、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回答时,可围绕这些要点,结合课文具体内容来谈。 四、本文分段较多有时一两句就是一段,简洁精练,铿锵有力。试找一些例子,反复诵读,体会这些语段的表现力 。 (设计惫图: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 参考答案:本文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长句与短句交替使用,句式的运用服从于感情表达的需要。课文分段较多,有时一两句就是一段,简洁精练,铿锵有力。作者善用短句,使篇章显得简洁、明快,形成一股气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作者用了四个短句分段列举了1898年中华民族“任人

5、宰割”的四个例子,表现力强。 K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参考答案: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潜心学术,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敢于为人民讲话,对敌人无所畏惧,是“说了就做”。这反映了闻一多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以及对不同道路的选择。他的“说”和“做”相互贯通,正是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伟大的爱国者、大勇的志士的体现。二、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设计意

6、图:了解叙述中细节描写的作用。)参考答案:作者在具体的事例中,加入了不少细节。比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再如,抓住闻先生在演讲中“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了他“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三、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试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设计意图:理解语句的含义,从而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意思。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语句化用典故,句式

7、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2.他要给我们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运用比喻的方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灯光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

8、的意趣一脉相承。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他分心。引用别人所称“何妨一下楼主人”,更是说明他用心之专 四、查阅相关资料,为本文再补充一两件体现闻一多“说”和“做”特点的事例。参考答案: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时,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就不剃去,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他才剃去了长胡子。 五、课外阅读闻一多的太阳吟死水静夜等诗作,欣赏其艺术特色,感受其中的精神追求。 设计意图: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与课文学习相关的阅读活动。K4 孙权劝学 一、朗读课文,理解大意。说说

9、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对话的妙处。 参考答案: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吕蒙“以军中多务”相推辞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二、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参考答案: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昌蒙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鲁肃与吕蒙论议

10、,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关于吕蒙的变化给人的启示,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三、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文中语气词所表示的具体语气。文言文中的语气词有重要的表情达意作用,并且数量多,用法灵活,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积累。文言语气词的用法,要通过朗读来体会。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四、文言文中的称谓语

11、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课外再搜集一些。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阿蒙是吕蒙的小名。阿是词头,多用于亲属称呼或人名的前面。 五、参考下面的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翻译提示: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调一一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设计意图:掌握文

12、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参考答案: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K6 最后一课一、“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并说说这些不同表明了什么。设计意图

13、:引导学生梳理情节“开端”的主要内容,感受“最后一课”的特殊氛围,领会文中采用对比手法,烘托气氛,并制造悬念的写作手法。参考答案平日上课气氛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 街上也能听到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学生开课桌,关课桌,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学生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儿,静一点儿”来踱去,对迟到的学生态度温和,穿着正式(穿着绿色礼服,打着领结,戴着绣边的小黑丝帽) “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烘托出一种严肃的气氛,预示着将有非同寻常的大事发生。二、上“最后一课”前后,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样

14、的变化?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变化情况的梳理,把握小说的情节内容,并理解作品的主题。参考答案:上课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是:害怕老师责备、提问,想逃学。到了学校,发现课堂与平时大不一样,感到十分诧异。待到上课后,深为自己从此不能学习法语而难过为自己从前的荒废学习而悔恨,对老师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尊敬。朴素的爱国情感在“最后一课”这个特定场景中被进一步激发并得到升华,促使小弗郎士发生了变化。三、韩麦尔先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找出你觉得刻画韩麦尔先生比较精彩的语句,并做一些批注。设计意图:作者是从小弗朗士的视角来写韩麦尔先生的,因此,就无法直接涉及人物的内心活动,需要通

15、过对外部特征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建议从对韩麦尔先的服饰、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中选择语句,引导学生通过做批注的方式,体会人物的心理,感知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参考答案:提供若干示例,如下。示例1.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庄重服饰别样情!韩麦尔先生穿戴庄重,为的是向祖国的语言告别, 充满悲剧色彩,异常打动人心。示例2.(韩麦尔先生说:)“我呢,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语言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老师,也有缺点,但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懊悔与自责却让人感受到了他的坦承。示例3.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细腻传神的神态描写,让人感受到韩麦尔先生的悲伤、眷恋、惆怅4.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