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岳阳楼记》《过零丁洋》-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限时小测(上海专用)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37838561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岳阳楼记》《过零丁洋》-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限时小测(上海专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岳阳楼记》《过零丁洋》-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限时小测(上海专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岳阳楼记》《过零丁洋》-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限时小测(上海专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岳阳楼记》《过零丁洋》-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限时小测(上海专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岳阳楼记》《过零丁洋》-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限时小测(上海专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岳阳楼记》《过零丁洋》-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限时小测(上海专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岳阳楼记》《过零丁洋》-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限时小测(上海专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古诗文复习(23)-岳阳楼记过零丁洋作答时间:20分钟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則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鸣翔集,

2、锦鱗游泳。岸止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一)解释加点词的意思予观夫巴陵胜状 ) 多会于此( ) 越明年( )南极潇湘( ) 朝晖夕阴(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迁客骚人( ) 樯倾楫摧( ) 沙鸣翔集( )(二)句子翻译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5.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三)常识和内容理解1.本文选自 ,作者是 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_ 人名), 受滕子京嘱托为纪念 而写。2.联

3、系全文,“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中“异”的具体内容是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语段第节描述了作者登楼时所见的美景及由此产生的想象。B.作者以阴雨之景写“悲”,以晴和之景写“喜”,情景交融。 C.语段中“迁客骚人”指“去国怀乡”之人及“渔歌互答”之人D.作者详写“览物之情”是为了强调自己情随境迁的感慨。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岳阳楼的“大观”表现在“衔”“吞”之气势。B.第段抒发了范仲淹登楼远眺洞庭的欣喜之情。C.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后会有与作者一样的感慨。D.作者无法理解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描写岳阳楼忽晴忽雨的景

4、色,是为了烘托等楼者的心情。B段中写景照应了上文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句话。C两段所写“览物之情”分别侧重于迁客之悲和骚人之喜。D登楼者的表现,即下文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二.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解释词语遭逢: 干戈: 寥落: 四周星: 絮: 丹心: 汗青: 零丁: 2.诗的第二联用“ ”和“ ”六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 B.这是一首永垂

5、千古的抒发爱国情怀的诗篇。C.这是一曲诗人用满腔热血谱写成的人生赞歌。 D.这是一曲慷慨明志,借物抒发豪情的咏叹调。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首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将叙事、抒情、言志融为一炉。B.这首诗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美。C.这首诗的字里行间交织着诗人的悲痛与自责、自叹的心情。D.最后两句诗,诗人情绪由激昂转为悲愤,由高亢转为压抑。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回顾身世,暗示自己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B.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C.五六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展示诗人因国家

6、覆灭和已遭危难的痛苦心灵。D.结尾两句收敛全篇,间接表现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23.岳阳楼记过零丁洋(答卷)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則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

7、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鸣翔集,锦鱗游泳。岸止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一)解释加点词的意思予观夫巴陵胜状 ( 美好 ) 多会于此(聚会) 越明年( 到 )南极潇湘(到) 朝晖夕阴(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壮丽景象)迁客骚人(泛指文人) 樯倾楫摧(倒下;折断) 沙鸣翔集(停息)(二)句子翻译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这些就是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啊,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最美的景致,全集中在洞

8、庭湖上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他们观赏景物是情怀感受,大概会有不同吧?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各色鳞光闪闪的鱼或沉或浮(欢快无比)。5.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举起酒杯面对清风而喜气洋洋的感觉。(三)常识和内容理解1.本文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是北宋 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_范仲淹(人名), 受滕子京嘱托为纪念重修岳阳楼 而写。2.联系全文,“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中“异”的具体内容是看到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或“悲”或“喜”两种情感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A.语段第节描述了作者登楼时所见的美景及由此产生的想象。(没有写想象)B.

9、作者以阴雨之景写“悲”,以晴和之景写“喜”,情景交融。 C.语段中“迁客骚人”指“去国怀乡”之人及“渔歌互答”之人(此唱彼和的渔夫们不是迁客骚人)D.作者详写“览物之情”是为了强调自己情随境迁的感慨。(迁客骚人们以物喜,以己悲)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A.岳阳楼的“大观”表现在“衔”“吞”之气势。 B.第段抒发了范仲淹登楼远眺洞庭的欣喜之情。(远眺洞庭的的雄伟景象,没有写欣喜之情)C.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后会有与作者一样的感慨。(作者追求的是古仁人之心,与一般迁客骚人不同) D.作者无法理解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理解,并与古仁人有共同分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

10、解,正确的一项是 ( B ) A描写岳阳楼忽晴忽雨的景色,是为了烘托等楼者的心情。(不是烘托,是为了写出)B段中写景照应了上文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句话。C两段所写“览物之情”分别侧重于迁客之悲和骚人之喜。(是一般迁客骚人都有,不是分别侧重)D登楼者的表现,即下文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物喜,以己悲)二.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解释词语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 干戈:指战争 寥落:稀少,指战事逐渐消息四周星:四周年 絮:柳絮 丹心:红心,比

11、喻忠心汗青:指史册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2.诗的第二联用“风飘絮 ”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的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B.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抒发爱国情怀的诗篇。C.这是一曲诗人用满腔热血谱写成的人生赞歌。D.这是一曲慷慨明志,借物抒发豪情的咏叹调(借事)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整首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将叙事、抒情、言志融为一炉。B.这首诗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美。C.这首诗的字里行间交织着诗人的悲痛与自责、自叹的心情。D.最后两句诗,诗人情绪由激昂转为悲愤,由高亢转为压抑。(有压抑转为高亢)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开头两句回顾身世,暗示自己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B.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C.五六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已遭危难的痛苦心灵。D.结尾两句收敛全篇,间接表现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直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