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第二讲上课讲义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838400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经济核算第二讲上课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国民经济核算第二讲上课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国民经济核算第二讲上课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国民经济核算第二讲上课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国民经济核算第二讲上课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民经济核算第二讲上课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经济核算第二讲上课讲义(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民经济核算第二讲,直播课堂,国民经济核算,掌握生产核算的基本理论 掌握机构单位的生产核算方法 掌握产业部门的生产核算方法 掌握生产帐户的基本内容 掌握国内生产总值及相关指标的核算,第二章学习要求,生产核算的基本理论,机构单位的生产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及相关指标的核算,产业部门的生产核算,一、生产核算的基本理论,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内容。,微观主体,宏观主体,基层单位,产业部门,分类,1、生产核算的地位,2、生产活动的主体,市场产出,非市场产出,定义,特点,以盈利为目的并在市场上实现的生产产出,由市场供求决定规模和价格 生产产出核算一般采用市场价格,定义,特点,分类,不经过市场的

2、产出,产出不以盈利为目的,价格不由市场决定,自给性生产和其他非市场产出,4、生产核算范围,综合生产理论,物质生产理论,三次产业活动都是生产活动, 生产范围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创造价值 非物质生产部门不创造价值,5、生产理论,二、机构单位的生产核算,概 念,对一个具体的微观生产单位来说, 总产出是企业内本期不再进行加工的企业最终产品,从生产成果的使用出发,总产出是指一定时期生产 的销售额或营业额和生产产品的库存增加的价值总和,从生产的价值出发,指一定时期一个机构单位从事 生产活动所创造的生产成果的全部价值(CVM),核算,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核算,1、机构单位总产出,C + V

3、+ M = W,转移价值,新增价值,C1,C2,中间消耗 (一次投入,一次消耗),固定资产消耗 (一次投入,多次消耗),总产出,概念,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 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核算方法,生产法和分配法,生产法 公式,机构单位增加值 =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中间投入,2、机构单位增加值核算,例 题,某企业1999年生产轿车11万辆,其中销售10万辆, 每辆市场售价13万元。期初在制品、半成品、 产成品余额20亿元,期末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 余额40亿元。企业1999年职工餐厅服务产出价值 5000万元、幼儿园和学校服务产出价值3000万元、 房地产服务产出价

4、值2000万元。上述全部生产活动的 中间投入总计96亿元。求计算该企业1999年的增加值,解 答,该企业1999年总产出 10万辆13万元/每辆+(40亿元20亿元)5000万元3000万元2000万元151亿元 该企业1999年中间投入96亿元(已知) 该企业1999年增加值151亿元96亿元55亿元,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 劳动报酬 固定资产折旧 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2、机构单位增加值核算,分配法公式,例 题,某企业1999年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全部劳动 报酬25亿元,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5亿元, 向政府交纳的全部生产税净额5亿元, 企业全部营业盈余20亿元。 要求计算企业1999年增加

5、值。,解 答,该企业1999年增加值 劳动报酬25亿元固定资产折旧5亿元 生产税净额5亿元营业盈余20亿元55亿元,三、产业部门的生产核算,工业部门,工业总产出=成品价值 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结存差额 +工业性作业价值,农业部门,总产出按“产品法”计算,建筑业,将工厂法与产品法的结合,1、产业部门总产出的计算,房地产业,分管理、开发、自有三种情况,金融业,总产出 =金融中介服务的总产出+金融次要活动的总产出 =各项利息收入-各项利息支出+从辅助性金融或 商业服务中提取的手续费、服务费 +从事投资活动所得的收入,交通运输,依行业不同具体对待,社会服务业,总产出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保险业,总产

6、出 =实收保费收入+投资净收入+手续费收入 -索赔支出,教育文艺等,总产出经常性业务支出固定资产折旧 总产出主营业务收入附营业务收入,1,2,国家机关等,总产出 经常性业务支出固定资产折旧,概念,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 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与固定资本消耗 的区别,(1)小型工具 (2)固定资产的保养和修理 (3)研究与开发,2、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核算,概念,方法,分配法 公式,生产法 公式,产业部门增加值是指一个产业部门的全部基层生 产单位一定时期生产创造的增加值之和,生产法和分配法,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出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 该产业的基层单位总产出

7、该产业的基层单位中间消耗,某产业部门增加值 该部门劳动报酬该部门固定资产折旧 该部门生产税净额该部门营业盈余,3、产业部门增加值核算,概念,表现生产核算结果的工具,基本形式,产业部门生产帐户,机构部门生产帐户,形 式,4、生产帐户,生 产 帐 户 使 用 来源 中间消耗 总产出 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 合 计 合 计,生产部门综合生产帐户,部,项,第 一 产 业,业,门,目,农业,第 二 产 业,采掘业 制造业,第 三 产 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总产出,中间投入,增 加 值,合计,劳动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项,产,机构部门生产综合帐户,

8、单位:亿元,增 加 值 总 额,总产出,中间投入(一),合计,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非金融企业,5111,2896,2215,1587,334,14,280,金融机构,330,124,206,118,12,-12,88,政府,1086,333,753,688,83,5,-23,居民,1429,422,998,190,160,-12,660,国民经济,79471,37752,4172,2583,589,-5,1005,四、国内生产总值及相关指标的核算,概念,一个国家国内一定时期全部生产活动创造 的价值总和。其实物表现为全社会的最终产品总和。,与增加值的区别,国内生产总值

9、=国内各部门增加值之和,1、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分配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劳动者报酬+ 各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部门生产税净额各部门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 国内生产总值=各机构部门的总产出-各机构部门的中间消耗,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2、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地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帐户,形式,教材P59表2-5,3、国内生产总值帐户,4、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联的其他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帐户 使用 来源 总产出 8553 总消费 3858 减:中间消耗 3775 居民消费 2702 劳动者报酬 2583 公共消费 1156 生产税净额 601 总投资 生产税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905 减:补贴 库存增加 16 固定资产折旧 589 净出口 31 营业盈余 1005 出口 1124 减:进口 1093 国内生产总值 4778 国内生产总值 47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