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南通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743693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6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工程)南通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水利工程)南通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水利工程)南通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水利工程)南通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水利工程)南通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利工程)南通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工程)南通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通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南通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六年五月目 录前 言11 发展基础与形势31.1 “十五”水利发展总体评价31.2 存在问题41.3 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62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92.1 指导思想92.2 规划原则92.3 规划目标103 规划的主要任务163.1 防洪工程163.2 除涝工程173.3 农村水利193.4 水资源配置和开发利用213.5 节约用水213.6 水文建设233.7 水生态环境保护233.8 岸线利用263.9 水利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274 环境影响评价324.1 环境质量现状324.2 规划环境保护目标344.3 规划工程

2、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344.4 规划工程实施后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385 保障措施405.1 加强领导,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的主导作用405.2 做好规划,保障水利建设健康有序地进行405.3 增加投入,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415.4 深化改革,完善水利发展机制425.5 完善制度,强化执法435.6 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436 附 件456.1 附表456.2 附图4552前 言“十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水利发展与改革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跨越。水利投入稳步提高,水利建设步伐加快,制定并开始实施了南通市城市防洪规划、南通市水资源保护规划、南通市防洪总体规划及区

3、域水利规划、南通市骨干河道整治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水利规划,有力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江海堤防为重点的流域防洪工程取得历史突破;城市河道整治工程、骨干河道整治工程、农村节水灌溉工程以及环境水利工程起步实施;依法治水取得新的进展;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防洪抗旱减灾效益显著。在看到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水利发展与改革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防洪工程标准还不高,区域涝灾问题较为突出,水资源短缺现象依然存在,水环境恶化尚未从根本上得到遏止,水工程能力衰减的趋势仍在继续,阻碍水利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问题还有待于协调解决。为提供南通市“十一五”期间水利发展思路与工

4、作保障,解决新形势下水利发展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建立合理的防洪除涝体系、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及水利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机制,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城市建设和社会生产等正常运行,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市“十一五”期间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在规划范围内因防洪除涝、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行的各项专业设计、工程建设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均应符合和遵守本规划。1 发展基础与形势1.1 “十五”水利发展总体评价“十五”期间水利总投入16.55亿元,水利建设得到了全面发展。1、防洪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基本完成江海堤防达标建设任务

5、,主江堤达到了长流规防洪标准,重点段海堤基本达到50年一遇加10级风浪爬高的防洪标准;沿江、沿海大中型病险涵闸新建或加固改造工程基本完成;里下河圩区改造取得一定成效,调整合并圩区10个,更新改造圩口闸80座,培修加固、重建圩堤250km;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开始启动。2、除涝能力得到恢复。里下河圩区更新改造排涝站16座;城市河道得到整治,出江、出海部分口门港道进行了清淤,高低水系控制线得到加强。3、水利建设管理逐步规范。水行政主管部门逐步对水利建设进行项目法人管理;水利工程施工公开招投标率已达到100%;所有项目全部实行了建设监理制。4、农村水利建设得到发展。基本完成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改制,节水

6、农业有了较大发展,乡镇供水普及率达到90%左右。疏浚村级以上河道5845km,兴建小沟以上配套建筑物1.2万座、防渗渠2927km,改造中低产田113.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6km2。5、水资源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区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工业取水大户得到有效管理,地下水开采得到有效控制;水资源管理机构改革初步启动,水利工程供水收费管理工作得到重视。6、水生态水环境得到改善。超标准向河道排污,倾倒垃圾、乱建网簖等得到一定的控制;重视治理水土流失,如海运河袁桥段长效管理试点取得成功;血防工作得到重视。7、水利改革逐步深入。完善了“分级管理、分级建设”的水利发展机制,开展了小型农田水利产

7、权改革的试点工作,规范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加强了水资源统一管理,机构改革顺利进行。8、“科技兴水”战略得到积极实施。水利部门加大了科技投入,科技创新与推广成效明显。水利规划、勘测、水文测验等基础工作得到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速度加快。9、水利信息化工程初步启动。建成了由省-市-县(区)三级网络构架的防汛指挥系统以及由省到市防汛指挥视频会议系统,市级防汛决策支持系统也已建成;防汛防旱指挥系统建成了35个水情遥测站,基本实现水情信息自动采集与接受;南通市水利网站于2003年为公众提供服务。1.2 存在问题虽然 “十五”期间,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水利基础还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1、防洪、除

8、涝体系依然存在隐患。长江堤防仍存在防洪隐患,海堤、里下河圩堤仍有部分未达标;部分排涝口门、控制建筑物不能满足运行要求,河道淤积严重,综合调度排涝能力降低。2、农村水利建设有待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标准不高,农田排水工程配套率低,更新改造任务繁重;农村水环境形势仍然严峻,农村饮水存在安全问题。农村水利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仍有距离。3、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恶化。在现有水利工程基础设施不增加的前提下,2010年的供需水极不平衡,平水年缺水量为2.8亿m3,一般干旱年缺水量为3.9亿m3,特殊干旱年缺水量为7.9亿m3;工、农业用水浪费现象普遍存在,节约用水意识不高。南通市沿江开发、江海

9、联动的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使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更为突出。水环境日趋恶化,长江北支咸潮的上溯程度加重,内陆排污影响沿海和沿江湿地环境;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依然艰巨。4、水利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体制有待完善。工、旱、灾情信息采集传输的手段落后,防汛调度方案的灵活性不够,决策支持系统的手段还比较落后。水利建设资金投入没有政策保障,各类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尚未健全,基层管理体制不完善,亟需探索建立农村水利新的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机制。1.3 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1.3.1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的需求近年来,我市实现了GDP和财政收入的历史性跨越,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化速度加快,人口向城市、沿江、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10、聚集趋势愈加明显,加大了城市承载风险的压力,要求有更高标准的防洪减灾体系作保障。产业结构调整将带来供水需求变化,加剧原有的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城乡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的滞后使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水环境压力持续加大,对水资源保护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都对包括水利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防洪除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求城市防洪除涝体系标准要相应提高,应该积极开展洪水风险管理的研究,保证大面积和重点保护对象的防洪安全。2、水资源供给水资源供给必须满足居民生活、生态环境、工业、农业以及目前较为突出的滩涂开发、港口码头建设等需水要求;水

11、资源供给须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调整地区、行业之间的供水比例,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3、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建设经济社会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环境建设,做到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地下水超采控制、水质监测和水污染防治等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4、岸线资源开发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综合开发、服务于市场”的原则,整合、整治、开发三路并进,科学规划,进一步优化配置和保护长江岸线资源,打造沿江港口集群优势;结合长江口整治大规划,积极开发新的岸线资源,为南通市港口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劲。1.3.2 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水利提供保障,同时

12、发展经济和进行各项建设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到水利条件的地域性、灾害的不确定性的风险性、水利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和水利影响的长期性,要依据自然规律,充分考虑现有的条件和能力,加强水利的社会管理,加快水利事业的发展。1、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需要充分考虑防洪保安条件城市化进程与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加快,在城区和基础设施选址时,必须留足适宜水面率,做到占用和补偿动态平衡,要尽可能不挤占原有的水塘、洼地及河道,避免降低调蓄和排水能力,增加城镇防洪排涝压力。2、产业结构与项目布局需要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江海联动战略的实施,沿江、沿海产业开发和园区建设,部分农业区变成经济开发区,区域农

13、业用水变为工业和生活用水,造成了局部地区供水结构变化,因此,应根据不同区域的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安排和调整产业布局,积极发展和培育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的新型产业。特别是沿海、引水末梢等水资源紧缺地区,要严格控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要满足经济社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还要大力宣传节约用水。平原河网地区水污染影响范围大,治理恢复时序长,要控制发展污染较大的工业。对有污染产生的企业,建设时应首先解决好其污染处理问题。3、岸线利用和开发需要统一规划、科学论证沿江开发要实现从控制河势到管理河势的观念转变,不搞掠夺式经营。沿江岸线、滩涂湿地开发利用须进行充分的论证,以免影响长江河势及生态环

14、境,进而影响长江的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4、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水利适度超前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到目前水平,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水生态环境,增加了防洪排涝压力。而开发新的水资源,修复已经被破坏的水生态环境,必须付出更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为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水利必须适度超前发展。2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2.1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总体目标,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15、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与水利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以防洪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环境保护、水利社会管理和内部建设为主体,全面规划,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强化水利的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水资源、水安全和水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2 规划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水需求,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洪水社会化管理。3、坚持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认识“三农”问题,认真研究城市化过程中对城市水利的要求,大力提升水利基础设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拓宽水利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和领域。4、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发展的原则,解决好流域与区域、城市和农村、管理和建设、非工程与工程措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合理确定水利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优化配置水利建设资金,坚持扩大能力与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