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 《习作:这儿真美》教案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37739936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 《习作:这儿真美》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 《习作:这儿真美》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 《习作:这儿真美》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 《习作:这儿真美》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 《习作:这儿真美》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 《习作:这儿真美》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 《习作:这儿真美》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习作:这儿真美本单元习作主题是“这儿真美”,训练要素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要求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写,并和同学分享自己发现的美景。教材首先以“花园、果园、田野、小河”等常见地点唤醒学生对周围美景的记忆,激起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美景的兴趣,提供习作选材的对象,开拓思路。接着,教材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一是提示学生写作前要仔细观察,为习作准备素材。以教材插图为例,如果选择的题材是田野乡村,可以引导学生从远处青山环绕,房树穿插,近处果树繁茂,田野俨然的角度进行描写,为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提供样例。二是要求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教材共提

2、供了3个例子。然后,教材对习作的修改进行了提示。组织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通读并修改错别字,与第三、四单元写好后看看句子是否通顺 、用学过的修改符号改正明显的错误等要求一脉相承。旨在树立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意识和习惯,提高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教材最后一个部分要求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尽量运用这学期学过的词语,并以12个词语为例,右部加以提示。旨在引导学生在习作时把平时积累的词语加以运用,达到实践运用的目的,同时也为习作提供语言材料。1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并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2学会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如先总述后分述等写作手法把这个地方的美景写清楚,写

3、具体。3能改正错别字,和同学分享自己发现的美景。1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并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2学会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如先总述后分述等写作手法把这个地方的美景写清楚,写具体。1打开思路,选择内容教材为习作创设了“花园、果园、田野、小河”等情景,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美景图片将学生带入习作情景,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也可以分析教材中提供的三个例子,比如试着说说“操场后面的小花园有哪些美丽的景物”“秋天的树林是什么颜色”“池塘边有什么吸引人的景物”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明确写作内容应该围绕什么方面去写。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给出的词语,交流在哪里见过这些

4、词语描绘的美景,说说本次习作可以用上哪些词语。2借助例文,指导写法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典型段落的写法,让学生作为习作模仿的范例。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如可以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表达方法。3自主修改,交流分享完成习作后先让学生通读,找出错别字、不通顺的句子并修改正确;再让学生互相交换习作,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分享自己发现的美景。在分享过程中要求听的同学勾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和句子,对需要完善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议,再让写的同学自主修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交流,教师要从“是不是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是否用上了积累的词语”“是否检查并改正了错别字”这三方面进行适当点评。1一些身边景物的图片

5、。2多媒体课件。2课时第一课时1仔细观察景物,激发习作兴趣,打开写作思路。2联系课文,掌握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如先总述后分述等写作手法。板块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展示身边美景图片,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些图片后的感受。2抓住学生表达出的对这些风景的情感体验,谈话导入:本单元我们欣赏了雄奇秀丽的天门山,参观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游览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还领略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其实在我们的家乡、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风景优美的地方,宁静安详的小山村、五彩斑斓的大花园、瓜果飘香的田野,还有水流潺潺的小河今天就让我们来写一写我们身边的美景。3过渡:本次习作的主题是“这儿真美”,“这儿”是哪里?4学生自由

6、发言,引导学生说出身边景色优美的地方。板块二仔细观察,打开思路1引导学生回顾身边见过的美景,有相关照片的学生可以把照片拿出来请大家欣赏,一同观察。2请两位学生来介绍自己身边的美景。3根据学生的介绍,让其他听的学生说说感受。4对学生发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汇总,明确介绍的要点。介绍的要点:你介绍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它美在哪里?介绍的注意事项:内容清楚。理由充分。5小组合作。结合总结的介绍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小组内进行介绍,互相补充完善。6全班展示。(1)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介绍身边的美景。(2)其他学生结合介绍要点和介绍的注意事项进行评价,教师引导。7让学生根据交流后的情况对自己的

7、介绍内容进行修改,由此形成习作的大纲。板块三回顾课文,知晓写法1过渡:在刚刚的交流中,我们简单地介绍了我们身边的美景,但是如果只是简单的叙述,别人会向往吗?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介绍,才能够吸引其他人呢?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美景的,相信这些风景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心生向往。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课文用到的写作方法吧!2学生回顾课文,小组交流描述方法。3请代表发言,师生总结描述方法。(1)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按照“海面海底海岛”的空间顺序进行描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进行描写的;海滨小城是按照观察顺序,由远及近进行描写的。按照一定顺序描写,可以使文章脉络

8、更加清晰。(2)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3)先总写后分写。(4)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体、生动。4引导学生读教材给出的三个例句,体会描述方法。5结合教材推荐的方法和对课文中描述方法的总结,指导写作的方法。(1)仔细观察。善于调动所有感官去看、听、摸、闻、尝,从而掌握景物的特点。(2)抓住特点。抓住景物的突出特点,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3)融入情感。写景的同时,要善于融入自己的情感,表现出自己对景物的思念、喜爱、留恋等感情。(4)关键句。写出关键句,并围绕关键句展开。(5)动静结合。描写景物,要写出景物的静态,如:形状、大小、色彩等;也要写出景物的动态,如:景物形态、颜色、

9、声音的变化。(6)顺序合理。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晰。如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第二课时1例文引路,指导写作方法,让学生掌握习作脉络。2完成习作,修改错别字,和同学分享自己发现的美景。板块一例文引路,自主习作例文见教材11对应的“范文评点”。1例文学习,明确写法。(1)出示例文,学生阅读例文,说说读了例文之后的感受。(2)学习结构安排。让学生对每个自然段进行段落大意的概括和归纳。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并总结。第1自然段:交代家乡在安吉,并点明湖滨公园的地理位置和它风景优美的特点。第2自然段:写湖四周的柳树。第3自然段:写湖水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冬天晴日里的湖滨公园。第5自然段

10、:结尾点题,抒发对公园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根据每个段落的大意来明确本文的结构:总分总。(3)学习写作手法。学生再读例文,找出本文中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并思考其作用。学生自由分享,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对相应的写作手法进行指导说明。比喻手法句子1:湖的四周环绕着许多柳树,像是站岗的士兵。(写出柳树的整齐和端正)句子2:柳树的枝条随风飘动,像是春姑娘的头发。(写出柳枝的柔美)句子3:湖水很绿很绿,绿得像无瑕的翡翠。(写出湖水的清澈和绿)句子4:整个湖滨公园变成了白茫茫的童话世界。(写出下雪时湖滨公园的梦幻美)拟人手法阳光从树枝的空隙中钻了进来。(写出阳光的调皮和可爱)出示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

11、内容,了解本文首尾照应的写法。2完善大纲,自主写作。(1)结合例文,对第一课时中形成的内容大纲进行完善。(2)出示本单元作文的习作要求,让学生在例文学习的基础上梳理写作的思路。(3)学生自主写作,教师巡视指导。板块二交流修改,分享发现1出示本单元习作的要求和作文评价的标准。习作要求:围绕一个意思写。运用新学的词语。作文评价标准:用语准确,语句通顺。表达符合逻辑,层次清晰,无病句。符合写作主题,中心明确,内容具体。2学生完成习作后自主修改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3读给同学听,和同学分享自己发现的美景。4其他学生结合要求对习作内容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并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说明。5学生根据评价意见,找出自己习作中存在的同样的问题进行二次创作。6学生修改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并根据情况适时指导。1重视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本课的习作主题是写自己身边的美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要介绍的景物与其他景物的不同之处,思考让自己印象最深或感受最深的是哪一处,从而写出景物“美”的特点。2借助课文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作的方法。写景要按一定的顺序,如观察顺序和时间顺序。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描写,并借助回顾课文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方法,能让学生在写作时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使文章脉络更加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