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大学上演中国式父亲知识课件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727640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6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式大学上演中国式父亲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式大学上演中国式父亲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式大学上演中国式父亲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式大学上演中国式父亲知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式大学上演中国式父亲知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式大学上演中国式父亲知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式大学上演中国式父亲知识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式大学上演中国式父亲,“读书无用论”之悲凉感叹 大学生工资很多时候不如农民工,知识能否改变命运? 不读书永远穷,一读书马上穷? 读书到底改变了我们些什么?,中国式大学VS中国式父亲,结果我们的爹被坑了,2009年的第二届香港华语纪录片节上,纪录片父亲获得了最佳短片大奖。 片中记录了陕西农民韩培印的儿子考上大学,他坚信儿子用不了多久就会“出人头地”。为了供儿子上学,他卖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并到城里打工。可当儿子毕业5年,韩培印发现儿子收入还比不上自己,于是感叹道,“我现在觉得上大学也没什么用”。(中国青年报12月14日),心怀希望上路日子虽苦,但他很自豪,韩培印每天和其他工友一起,坐在马路牙

2、子上,举着“找工作”的纸牌,等着有需要的人找到自己。他的工作也每天不同,有时候是帮建筑工地运沙土,有时候是在居民楼里帮人铺地板。当然,更多的时候,他会整天整天地等着,却没有人找到自己。韩培印总是笑呵呵的,“我打工主要是为了供儿子上大学。”韩培印大着嗓门说,他穿着军大衣,脸在冬天的寒风里被冻得发红,“我儿子在石油学院上学,学的是通信专业。”,这对来自农村的父子在繁华的城市里相依为命。很多时候,儿子会推着自行车,和父亲一起走在城中村简陋的街道上,父亲絮絮地嘱咐儿子,“学习资料太贵了,别买太多”。对于韩培印而言,两元钱的公交车都显得有些奢侈,所以他不常去学校看儿子,而宁可在路边的“话吧”里花几毛钱打

3、个电话,和住在同一个城市的儿子说上几句。 他用最低成本维持生活,却依旧骄傲、乐观。”,在租住的宿舍房里,韩培印给儿子韩胜利生活费。,韩培印(右一)和工友们在路边等活儿。,父子在工地。,他会把这些自豪写在那个小小的笔记本上。 “胜利我儿,如今你也上了大学,那个大学也不是什么好的大学,可你考上了,有些孩子他想考也没有考上。” “学校不在好坏,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好好学习,前途是光明的。” “今天的付出是为了明天的回报,如果不是为了明天的回报,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付出,这是一个道理。 ” “要学个一技之长,做出一个有知识的样子来。” “不能再回去种地,也不能像我一样在这里打工、吃苦。” “我儿胜利啊,如

4、果没有你的努力,你考上大学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父亲的支持,也是不可能的希望你早早成才,那才是你的骄傲,也是我的骄傲。”,希望破灭时,胜利大学毕业的时间也慢慢临近了。这让韩培印几乎有一种马上要“解放”的感觉4年的时间,一边出卖劳力,一边四处借钱,他觉得自己已经被累得“一点力气都没有了”。 可就业的形势却让人无法乐观。西安每年有几十万名大学毕业生同时找工作,对于这个人口不足千万的内陆城市,就业竞争的激烈可想而知。胜利似乎并没有做好找工作的准备。2006年年初,胜利第一次参加了人才招聘会。在人山人海的招聘现场,他穿着灰色的运动服,挨个走近每一个摊位,看一看,又转身慢慢走开。两个小时内,他没有递出一份

5、简历,甚至根本没有讲出一句话。 最终,他的美丽梦想还是破灭了。儿子胜利在毕业后找了一份去青海的工作,试用期每个月拿600元的工资,在野外帮当地的单位铺通信光缆。老韩算了算,这收入还没有自己在西安打工挣得多。韩培印已经老了,他时常会很自然地想到死亡。他在笔记本上写道:“我不可能再活50岁,大概能再活20年吧。20年是多么的快啊,在我30岁以前,总觉得人生的路是漫长的,曲折的,可我现在才觉得人生的路是曲折的,但不是漫长的,而是飞快的。”“我看读书是没用的。”他叹了口气说。这位年过半百的父亲控制不住地哭了。,这就是我们中国式的父亲!,中国式父亲给我们的思考,有这样一条新闻:“现在的本科就相当于以前的

6、初中,硕士相当于以前的高中,博士才相当于以前的本科”,日前,有中国“首席反劫持谈判专家”之称的高锋教授做客湖北大学人文讲坛,他用犀利的语言提醒学子要注重培养“软实力”。置身于大学扩招不断进行、大学生整体质量不断下降的大环境中,这种直观的对比虽然尖锐,但却不失形象。但是,对于老韩这样幻想改变命运的底层小人物而言,这种比喻不啻为沉重的打击。当他为儿子考上大学引以为傲,节衣缩食为儿子积攒未来的时候,何曾想到,自己倾尽所有全力打造的只是“相当于以前的初中”的儿子。,上大学,不成比例的投入与付出,当公众已经习惯于用普通劳动者定位大学生的时候,随之而来的转变是,普通劳动者的培养成本大大提高,家境殷实者固然

7、可以将接受大学教育视为个人修养的提高,急欲以此改变命运者则不免将大学教育视为一种奢侈品。尤为令人难耐悲凉的是,尽管出路渺茫,大学依然是上升通道有限的农家子弟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上还是不上大学,因此成为横亘于他们面前的一种两难选择。,从另外一方面角度看待上大学,“读书无用论”,主要是指大学毕业后子女并没有获得很高的收入,甚至还不如那些不上学的。 事实上,上大学的好处显然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尤其对于农村大学生而言,上大学可以开阔眼界、更新观念,锻炼社交能力,具体技能的学习反倒在其次。所以,真要衡量读书是否有用,需要从多个角度看,也需要从长远来看,大学学到的东西可能到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才能逐渐发挥

8、作用。,为什么农民主要从经济角度衡量读书是否有用? 而一个富裕的哪怕是中产的家庭却没有认为“读书无用”呢?,农村的贫困。农民依靠种地收入微薄,打工的收入也非常少,所以才有如此多的农民希望子女通过上大学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就像韩培印鼓励自己的儿子,“要学出一个有知识的样子,不能再回去种地”。所以,农民掏空家庭来供养大学生,更像是一种投资。一旦投资失败,往往是血本无归,经济回报和家庭的尊严都统统失去,全家也可能会更加贫困。,而对于比较富裕的家庭是不会以这种投资的心态来供养子女上大学的。他们更多地会认为,读大学是孩子的一种人生经历,是让孩子到外面的世界见识世面的一个机会,是增长知识和阅历的重要途径。即便是他们毕业后工资不高也没关系,上大学的学费对这些家庭构不成多大威胁。所以,这些家庭更看重读书带来的经济影响之外的东西,现在很多家庭都将自己的子女送到国外读本科甚至高中了。,“读书无用论”反映的是农村的贫困,是农民在家庭发展的问题上缺乏依靠。如果农民的这种投资屡屡失败并由此导致农村大学生不断减少(这在国内知名大学已有显现),那农村的贫困很可能陷入恶性循环。这值得我们深思。,谢谢!,周建鹏 113200920110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