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诗词、成语、典故类试题专项训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767010 上传时间:2017-10-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诗词、成语、典故类试题专项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诗词、成语、典故类试题专项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诗词、成语、典故类试题专项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诗词、成语、典故类试题专项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诗词、成语、典故类试题专项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诗词、成语、典故类试题专项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诗词、成语、典故类试题专项训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诗词/成语/典故类试题专项训练2012.12.25班级 姓名 组别 得分 1.“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予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 ”这告诉我们( )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清理了野蛮的混沌,心灵才会荡起纯净的清波;扫除了愚昧的灰尘,思想才会绽放美丽的花朵。可见( )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民族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C.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D.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3.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宋代著名思想家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

2、水来”这一名句主要说明(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动力C.创新是文化的源头活水 D.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4.对“前贤”的文章,杜甫主张既要兼取众长,加以继承(“转益多师是汝师” ) ;又要区别真伪(“别裁伪体亲风雅” ) 。反对一味因袭(“递相祖述复先谁?” ) 。这对我们进行创新的启示是( )A.亲自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 B.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力军C.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D.科技是创新的重要工具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代诗人王勃的这句名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6.在中国格言的海洋里,有两

3、个意义相近的古老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子夏), “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 )A.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 B.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C.开拓进取、自强不息 D.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7.周易系辞下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业。 ”近年来, “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A.即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C.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 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8 “入国问禁,入乡

4、问俗”体现的道理是(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尊重社会的客观规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尊重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A. B. C. D.9.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2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 B. C. D.10.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他们的观点属于(

5、)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11.下列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所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天不变,道亦不变 B.理生万物 C.心外无物 D.气者,理之依也12.“气者,理之依也” ,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这一说法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13.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 ,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14.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心外无物 B

6、.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理在气先 D.存在就是被感知15.“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16.假如日后鲁人果真“徒于越”使得越人不再“跣行” 、 “被发” ,带动越地纺织业日渐兴盛。从产品和市场的辩证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B.随着环境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意创造需求C.时代变了,人们的认识规律也发生了变化D.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创造出新的东西17 “月有阳晴圆缺,人在

7、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这说明(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C.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D.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18.“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19.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320.子在

8、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运动时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21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22.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从哲学角度看,这首诗说明了( )A.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静止的事

9、物是不存在的23.“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24.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25.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

10、体状况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现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26.“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反映的哲理是(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C.内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同等重要 D.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27.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道:“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A.规律是客观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B.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C.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8.朱憙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 )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

11、客观因素的制约 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A. B. C. D. 29.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为增添春节喜庆,植物学家在冬天培4育出盛开的莲花。材料中包含的哲理是( ) A.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 B.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才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30.“冬青树上挂凌霄,岑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这表明( ) A.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矛盾具有各自特殊性 B.

12、矛盾的每一个侧面,各自有自己的特点 C.内因决定事物的外因 D.事物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31.“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32.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33.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谭,雁去而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心态可以决定一切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C.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34.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A.存在决定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