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层次分析法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634023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0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层次分析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第1章:层次分析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1章:层次分析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1章:层次分析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1章:层次分析法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层次分析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层次分析法(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 层次分析法(AHP),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方法,又称为层次分析法或多层 次权重解析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 萨蒂(TLSaaty)教授首次提出来的。 该方法是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目 标准则体系层次间的非序列关系,有效地综合测度决策者的判断和比较。 由于系统、简洁、实用,在社会、经济、管理等许多方面,得到越来越广 泛的应用。,2,1.1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一、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能够反映系统内在联系的递阶层 次结构模型。将具有共同属性的元素

2、归并为一组,作为结构模型的一个层 次。同一 层次的元素既对下一层次元素起着制约作用,同时又受到上一层 次元素的制约。这样,构造了递阶层次结构模型。AHP的层次结构,既可以 是序列型的,也可以是非序列型的。一般来说,可以将层次分为三种类型: 最高层。只包含一个元素,表示总目标层。 中间层。包含若干层元素,表示实现总目标所涉及到的各子目标, 称目标层。 最低层。表示实现各决策目标的可行方案,称为方案层。,3,1.1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一、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层次结构中相邻两层次元素之间的关系用直线标明,称为作用线,元素之间不存 在关系,就没有作用线。如果某一元素与相邻下一层次所有元素均有关系,则

3、称此元 素与下一层次存在完全层次关系;如果某元素仅与相邻下一层次部分元素存在关系, 则称为不完全层次关系。 在实际操作中,模型的层次数由系统的复杂程度和决策的实际需要而定,不宜过 多。每一层次元素一般不要超过9个,过多的元素会给主观判断比较带来困难。构造一 个合理而简洁的层次结构模型,是AHP方法的关键。,4,1.1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一、递阶层次结构模型,例1 构建科研课题决策的层次结构模型。决策往往涉及众多因素:成果贡献、人 才培养、可行性、发展前景四个目标。和这四个目标相关的因素又有以下几个: 实用价值。研究成果给社会带来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用价值与成果贡献、人才培养、

4、发展前景等目标都有关系。 科技水平。课题在学术上的理论价值以及在同行中的领先水平。科技水平直接关系到成果贡献、人才培养、发展前景。 优势发挥。课题发挥本单位学科及人才优势程度,体现与同类课题比较的有利因素。与人才培养、课题可行性、发展前景均有关系。 难易程度。指课题本身的难度以及课题组现有人才、设备条件所决定的成功可能性。与课题可行性、发展前景相关联。 研究周期。课题研究预计所需时间,与可行性直接相关。 财政支持。是指课题的经费、设备以及经费来源。与课题可行性、发展前景直接相关。 科研课题决策,就是综合上述各种目标和因素,确定各个课题的相对优劣次 序,以供优选课题和安排科研力量参考。为此,建立

5、科研课题决策的层次结构模 型。模型从上到下,分为四个层次,层次之司的关联情况均以作用线标明。,5,1.1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一、递阶层次结构模型,6,1.1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二、判断矩阵及其特征向量,AHP方法采用优先权重作为区分方案优劣程度的指标。 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度量数,表示方案相对优劣的程度,其数值介于0和 1之间。在给定的决策准则之下,数值越大,方案越优,反之越劣。方案层各 方案关于目标准则体系整体的优先权重,是通过递阶层次从上到下逐层计算 得到。这个过程称为递阶层次权重解析过程。,例2设有3个物体,它们的重量分别为g1,g2,g3。为了测出各物体的重量,现将每一物体与其它

6、物体重量两两比较:第i个物体重量与其它物体重量相比较,得到3个重量比值gi/g1 ,gi/g2,gi/g3 (i=1,2,3)。构成一个3行3列的矩阵A,称为3个物体重量的判断矩阵。,7,1.1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二、判断矩阵及其特征向量,设3个物体重量组成的向量为,根据线性代数知识,3是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G是矩阵A属于特征值3的特征向量。因此,物体测重问题就转化为求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3个物体的 重量,就是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3的特征向量的各个分量。,8,1.1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二、判断矩阵及其特征向量,判断矩阵,产生问题:根据决策者主观判断所构造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

7、值是否存在, 是否为单根?,元素 aij0(称为正矩阵),i,j=1,2,3,并且满足下列三个条件:,9,1.1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二、判断矩阵及其特征向量,实际中,判断矩阵的构造采用Saaty引用的1-9标度方法,各级标度含义如下表。,1-9标度法则符合人的认识规律,有一定科学依据。从人的直觉判断能力看,在区分事物数量差别时,习惯使用相同、较强、强、很强、极端强等判断语言。根据心理学实验表明,多数人对不同事物在相同准则上的差异,其分辨能力介于5-9级之间,1-9标度反映了多数人的判断能力。Saaty将l-9标度方法和其它标度方法进行对比,大量模拟实验证明,1-9标度是可行的,与其它标度方

8、法比较,能更有效地将思维判断数量化。,10,1.1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二、判断矩阵及其特征向量,例3设有3个元素A1,A2,A3,现在构造关于准则Cr的判断矩阵,11,1.1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三、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定义1:设,如果满足下列二个条件:,则称 A 为互反矩阵。,定义2:设,如果满足下列三个条件:,则称 A 为一致性矩阵。,12,1.1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三、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定理1(Perron):设,则:, A 有最大的正特征值max,并且max是单根,其余特征值的模均小于max,定理2:设,A 是互反矩阵。, A 的属于max的特征向量 X0, 若max是 A 的

9、最大特征值,则 max m, 若1,2,m 是A的特征值,则, A 是一致性矩阵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max=m,13,1.1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三、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定理2:设,A 是一致性矩阵,则:, 一致性正矩阵是互反正矩阵;, A 的转置矩阵AT也是一致性矩阵;, A 的每一行均为任意指定一行的正数倍数;, A 的最大特征值max=m,其余特征值均为0 ;, 若A的属于max的特征向量为,产生问题:根据决策者主观判断所构造的判断矩阵具有互反性, 但是不一定具有一致性,即不一定满足,14,1.1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三、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尽管判断矩阵不具有完全的一致性,仍希望它的最大特

10、征值max略大 于阶数m,其余特征值接近于零,称之为满意的一致性。这样,计算出的 层次单排序结果才是合理的。因此,必须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 使之达到满意的一致性标准。,设判断矩阵A的全部特征值为:1= max,2,m,由于A是互反矩阵,aii=1,(i=1,2,m)。由矩阵理论有,为达到满意一致性,除了max之外,其余特征值尽量接近于零。取,作为检验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15,1.1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三、判断矩阵的一致性,C.I越大,偏离一致性越大。反之,偏离一致性越小。判断矩阵的阶数m越 大,判断的主观因素造成的偏差越大,偏离一致性也就越大,反之,偏离 一致性越小。当阶数m2时

11、,C.I=0,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因此, 必须引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随判断矩阵的阶数而变化,如下表。 这些R.I值是用随机方法构造判断矩阵,经过500次以上的重复计算,求出 一致性指标,并加以平均而得到的。,一致性指标C.I与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比较值,称为一致性比率,16,1.1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三、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用一致性比率C.R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当C.R越小时,判断矩阵的一致 性越好。一般认为,当C.R0.1时,判断矩阵符合一致性标准,层次单排 序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否则,需要修正判断矩阵,直到检验通过。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步骤是:,第一步:求出一致

12、性指标,第二步:查表得到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R.I,第三步:计算一致性比率,当C.R0.1时,接受判断矩阵,否则,修改判断矩阵,17,1.1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四、判断矩阵求解,判断矩阵 A=(aij)mm 是决策者主观判断的描述,求解判断矩阵并不要求 过高的精度。有根法、和法及幂法,幂法适于在计算机上运算。,(1)根法,第一步:计算A的每一行元素之积 Mi,第二步:计算Mi的m次方根ai,第三步:对向量a=(a1,a2,am)T作归一化处理,,得到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W=(w1,w2,wm)T,第四步:求A的最大特征值max,18,1.1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四、判断矩阵求解:(1

13、)根法,取算述平均值:,19,1.1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四、判断矩阵求解:(1)根法,例3求解下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 特征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20,1.1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四、判断矩阵求解:(1)根法,进行一致性检验:,所以,判断矩阵A满足一致性检验。,21,1.1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四、判断矩阵求解,(2)和法,第一步:判断矩阵A的元素按列作归一化处理得到矩阵Q,第二步:将矩阵Q的元素按行相加,得到向量a,第三步:对向量a=(a1,a2,am)T作归一化处理,,得到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W=(w1,w2,wm)T,第四步:求A的最大特征值max,22,1.1

14、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四、判断矩阵求解:(2)和法,23,1.1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四、判断矩阵求解:(2)和法,取算述平均值:,24,1.1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四、判断矩阵求解:(2)和法,例3求解下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 特征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25,1.1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四、判断矩阵求解:(2)和法,进行一致性检验:,所以,判断矩阵A满足一致性检验。,26,1.1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四、判断矩阵求解,(3)幂法:逐步迭代方法,容易编程计算,第一步:k=0,任取初始正向量,第二步:k=1,迭代计算,定理:设,则,,其中 E=(1,1,1)T,C 为常数

15、,第k+1步:迭代计算(k=0,1,2,3,),27,1.1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四、判断矩阵求解,(3)幂法:逐步迭代方法,容易编程计算,第三步:精度检查,当|mk+1-mk|,转入第四步;否则令k=k+1,转入第二步,第四步:求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28,1.1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四、判断矩阵求解:(3)幂法,例3求解下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 特征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精度=0.0001,解:任取初始正向量,当k=7时,|m8m7|=|3.11893.1189|=00.0001,迭代终止。得到,29,1.1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四、判断矩阵求解:(3)幂法,进行一致性检验:,所以,判断矩阵A不满足一致性检验。,30,1.2 递阶层次结构权重解析过程 一、递阶权重解析公式,G,C1,C2,Cs,总目标,第1层子目标,第2层子目标,方案层,第n层子目标,31,1.2 递阶层次结构权重解析过程 一、递阶权重解析公式,第一层n1个子目标关于总目标G的优先权重向量 (第一层子目标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对应 的特征向量),第二层n2个子目标关于总目标G的优先权重向量,第二层n2个子目标 关于第一层第1个 元素优先权重向量,第二层n2个子目标 关于第一层第2个 元素优先权重向量,第二层n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