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630936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第1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1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1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1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学习目标 会计核算前提 会计的对象 企业要素的含义 会计要素的内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会计等式、种类及其作用 会计核算方法,1.4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1.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含义 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等所做的基本限定。 也称会计假设。,2.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内容 (1)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的定义 会计所服务的经济组织。 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2)确立会计主体前提的意义 明确了核算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 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前提和全部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2)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的定义 以

2、会计主体持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2)确立持续经营前提的意义 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是“会计分期”前提条件和实际成本原则和配比原则等建立的基础。,(3)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的定义 以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可以分期核算为前提,而不需要等到过程终止。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2)确立会计分期前提的意义 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使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核算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4)货币计量 1)货币计量的定义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辅之以实物量、劳动量等计量单位)。 采用币值稳定的货币为前提。,2)确立货币计量前提

3、的意义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 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核算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第一节 会计对象,一、会计对象的概念 会计对象是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就是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 二、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一)企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企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经营资金循环。,企业资金分布和存在形态,无形资产专利权、商标权、商誉等,企业资金取得和形成来源,自有资金,投入资本 待分配利润,借入资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结算债务应付及预收款,1、静态表现,货币资金现金及银行存款,存货材

4、料物资、在产品、库存商品等,结算债权应收及预付,固定资产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等,2、动态表现 动态表现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资金周而复始地循环周转。 (1)产品制造资金循环周转过程,资金投入,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货币资金 (现金、存款),储备资金 (材料、物资),生产资金 (在产品),成品资金 (产成品),货币资金 (现金、存款),资金退出,结算资金 (应付帐款),结算资金 (应收帐款),固定资金 (固定资产),资金周而复始,循环、周转,工资和其他费用,(3)制造业企业经营资金运动分析 三个阶段:资金投入、使用与退出阶段。 三个过程:供应、生产与销售过程。 资金运动特点: 体现为循环与

5、周转方式 具有并存性和继起性 按比例并存 具有补偿性和增值性,(5)制造业企业会计要素内容图示 资产:资金的具体存在或运用形态。 负债:从债权人处借入资金等。也称债权人权益。 所有者权益:由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 收入:资金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的收回。 费用: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 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2)商品流转资金循环周转过程:,资金投入,货币资金 (现金、存款),商品资金 (库存商品),货币资金 (现金、存款),资金退出,购进过程,销售过程,结算资金 (应付帐款),结算资金 (应付帐款),固定资金 (房屋、设备),资金周而复始的循环,支付商品流通费,一、会计要素

6、的含义 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即财务报告的具体内容。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及分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第二节 会计要素,1.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资产 1)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包括各种资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如各种应收款项)。,2)基本特征,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可能产生的结果不属于现在的资产。,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拥有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如企业购置的设备);控制是指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

7、被企业所控制(如融资租入设备)。,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3)组成内容,以上资产的组成内容中,除流动资产外,其他各类资产统称为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 是指企业可以在1年内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营业周期一般为1年,某些特殊行业(如轮船、飞机制造业)可能以超过1年的单件产品的生产周期作为一个营业周期。 变现变为货币资金。,流动资产主要包括:,特殊 资产,统称存货,(2)负债 1)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A 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现实义务,负 债,B

8、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2)基本特征,现实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3)组成内容 企业的负债按其偿还期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偿还期不超过一年)和非流动负债(偿还期超过一年)。,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负 债,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 应 付 及 预收账款 预收款项 应付票据 应交税费等,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注意:与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之间的区别,(3)所有者权益 1)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所有者是指企业资本的提供者投资者。剩余权益是指投资者由于向企业投资而应享有的权利,如分享利润的权利。,所 有

9、 者 权 益,企业资产总额,投资者投资、资本增值形成,负债形成,享有权益,2)所有者权益的内容 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与损失和留存收益等。, 利得企业的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如,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现的盘盈。 损失企业的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如,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现的盘亏。,2.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1)收入 1)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日常活动:企业所进行的主要的、基

10、本的业务活动。如汽车制造厂进行汽车的生产和销售活动等。,2)基本特征,收入,B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A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C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经济利益流入,3)组成内容 广义的收入包括企业的基本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以上合称“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利得)等; 狭义的收入仅指企业的基本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收 入,营业收入,利得,主营业务收入 是指企业从事的主要业务获取的收入(如汽车制造企业销售汽车收入)等。 其他业务收入 是指企业发生的其他业务所产生的收入(如汽车制造企业销售积压材料收入)等。,投资收益

11、 是指企业对外投资(如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债券)业务获取的收入等。 营业外收入 是指企业偶尔发生的事项所产生的收入(如企业资产盘盈等)。,(2)费用 1)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2) 基本特征,费 用,经济利益流出,A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B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C 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3)组成内容 广义的费用包括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损失)和所得税费用等; 狭义的费用仅指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

12、务成本和期间费用、投资损失和所得税费用。,营业成本,(3)利润 1)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经营成果,2)组成内容 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营业利润)、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一、会计等式的含义 会计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表达式。也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恒等式。 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核算方法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会计等式,二、会计等式的种类 1.存量会计等式 (静态会计等式) 定义:由反映企业某一时点(期初、期末)财务状况的要素组合而成的等式,是建立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 组合方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对

13、静态会计等式的理解 第一,静态会计等式体现了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侧面:资金存在形态与资金来源渠道。,第二,以货币计量时,会计等式双方数额相等。,2.增量会计等式 (动态会计等式) 定义:由反映企业某一会计期间(月度、年度)经营成果的要素组合而成的等式,是建立利润表的理论基础。 组合方式:收入-费用=利润,费用,利润,收入,对动态会计等式的理解 利润的实质是企业实现的收入减去相关费用以后的差额。收入大于费用时为利润;反之为亏损。,3.综合(扩展)会计等式补充内容 定义:由以上两个会计等式综合而成的全面完整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等式。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的理论基础。 组合方式: 资产=负债+

14、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利润 上式经过整理简化为: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对综合会计等式的理解 第一,资金两个不同侧面的扩展:资金存在形态与资金来源渠道。,所有者权益,第二,收入和费用使等式双方在数量增加基础上达到新的平衡相等。,负债,资产,所有者 权 益,对于这一点,可结合表的对比加深理解。,费用:消耗资产,收入:增加资产,利润:增加所有者权益,与表11比,年末时双方各增加了92 750元(822 750730 000)。 增加的原因:本年实现了净利润92 750元(见表1-2)。但双方仍然相等。,表中的“年末数”反映环球网络公司开办第一年年末的财务状况,表中的“年初数”是表1-1中反映的环球网络公司开办时的财务状况,财务报告要素及会计等式小结 六大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三个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