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629943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一、单选题:共30题 1据史记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而确立的制度是A.井田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考生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涉及权力的继承原则,联系所学可知,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解决贵族在财产、权力、土地等方面的继承问题,C项正确。井田制是土地制度,分封制与礼乐制与材料现象的解决无关,A、B、D三项均排除。 2东汉规定,各地“孝廉”推举名额必须与人口成比

2、例,这种地区名额限制的规定为宋代之后科举制所沿袭。明清时期实行分省录取之制,即使文化、经济最落后的省份,也依然有最低的名额保证。从这种名额限制、分省录取的做法可以看出A.“国家取士,唯才是择”的公正性完全是骗人的B.科举制的最大意义在于网罗最优秀的人才参加政府管理C.科举制中各地名额限制完全取决与皇帝的个人好恶,缺乏任何客观依据D.科举制中各地名额限制有利于保证中央政府和全国各地区之间的交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旨在考查考生解读信息的能力。A项中“完全”是骗人有失公允,太绝对化,不符史实,排除。从材料中反映的名额限制,分省录取,可以看出照顾了落后地区,不一定是全国最优

3、秀人才的选拔,B项排除。科举制下标准是以考试为形式,以真才实学、知识为基础的选拔人才制度,不是以皇帝个人喜好为准,C项排除。各地名额限制,照顾地区差异,能利于中央和地方的交流,D项正确。 3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旨在考

4、查考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可见最终决定权在于君主的批红,A项排除。B项符合史实,但材料未体现,排除。近代内阁是民主的产物,明朝内阁是专制的产物,二者存在本质不同,C项排除。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君主受到内阁的牵制,但拥有最终的决定权(批红),可见内阁对皇权是一定的制约作用,D项正确。 4古罗马地理博物学家普林尼说:“遥远的东方丝国在森林中收获丝制品,经过浸泡等程序的加工,出口到罗马,使得罗马开始崇尚丝制衣服”,“保守估计,印度、塞雷斯(中国)和阿拉伯半岛每年可以通过贸易从罗马帝国赚取一亿银币的利润,这便是我们罗马帝国的妇女每年用作购买奢侈品的花费”。此

5、材料主要说明A.中国与欧洲各国交往密切B.丝绸之路将欧亚大陆联系起来C.两汉经济发展,丝织业发达D.罗马对丝绸的旺盛需求【答案】B【解析】本题以中国 “一带一路”的时代主题为切入点考查商业的发展。此题可用排除法。该材料涉及中国丝绸运销到罗马,当时谈不上欧洲各国,A项排除;材料的中国不一定仅仅是两汉时期,也没有涉及发达不发达,C项排除;D项表述正确但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所以B项正确。 5“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此工具名称是A.耧车B.翻车C.筒车D.曲辕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联系题干材料“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并根据这种

6、犁的结构特点判断,应当是唐代出现的曲辕犁。故选D项。 6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冶铁技术的落后B.精耕细作的需要C.小农经济的阻碍D.耕牛的极度缺少【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旨在考查考生解读信息的能力。古代铁犁牛耕技术在秦汉时期未普及的原因在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C项正确。冶铁技术在秦汉时期发达,A项表述不符史实,排除。精耕细作需要铁犁牛耕的推广,不是阻碍其普及的因素,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表述不符史实,排除。 7汉书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

7、农夫,农夫已贫贱矣。”这反映了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 小农经济十分脆弱A.B.C.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考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提及“贱商人尊农夫”,可见其政策为重农抑商,正确;从“商人已富贵”可以看出商品经济发展,正确;“尊农夫”,可见政府对农民的政治地位的定位不低,错误;联系前后两句,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农业小农经济的脆弱,即使政府再怎么“尊农夫”,最终还是“农夫贫贱”, 正确。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确定C项正确。 8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放五口通商,但是并没有形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主要

8、原因是A.外国倾销的商品价格昂贵B.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C.通商口岸远离经济发达腹地D.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答案】D【解析】五口通商后,外国的商品销往中国, 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外国商品虽然价格低廉,却仍没有达到外国侵略者的意图,也没有形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故选D项。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B 项在鸦片战争后就结束了,C项说法与题干材料无必然联系。 919世纪60年代,广东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香港,再运回广东。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洋货质地好更受欢迎B.为洋务企业筹措资会C.国货较洋货税负更重D

9、.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旨在考查考生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现象是广东的蔗糖、广东西江的烟草,都经香港转运后回国销售,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将中国产品作为洋货来销售,时间出现在1860年左右,可见与“片面最惠国待遇”有关,通过此条款,洋货在中国的税率极低,商人处心积虑地做这种转换,无非就是逃税,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货税率高于洋货,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广东蔗糖和烟草,这不是洋货的问题,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自由商人的活动,与政府的洋务运动无关,B项排除。材料未反映民族企业,D项排除。 10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的官督商办,官商合办,

10、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实的倡导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材料说明洋务运动A.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B.诱导了民族工业产生C.开启了工业化的进程D.导致民族工业的衰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旨在考查考生解读信息的能力。自然经济的解体指“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材料未提及,A项排除。材料中“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可见洋务运动诱导了民族工业的产生,B项正确。C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关,排除。民族工业的衰落与外来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有关,D项不符史实,排除

11、。 11以下对相关数据解读准确的有中国近代面粉生产量上海粮食局等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手工生产始终占据主体地位 民国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率大幅提升农家自用粉比重占一半以上 北洋政府时期机器化生产明显增加A.B.C.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旨在考查考生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此题可采用排除法。从表格信息中可以看出,民国时期,农家自产自用的面粉比例占据一半以上,下滑速度极低,可见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没有大幅度提高,表述不符合材料信息,B、D两项均排除。北洋政府时期,即从1912年到1927年间,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此时期的机器化生产,从10.2%上升到19.5%,表述正确,A项排除

12、,C项正确。 1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A.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未见成效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C.辛亥革命与传统王朝更替相同D.革命后的制度建设更加艰难【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旨在考查考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表述不符史实,排除。“没有带来社会进步”,太绝对化,不符史实,B项排除。材料提及的是革命带来的是“失序与混乱”,不是单纯的王朝更替,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和秩序”,只有“更加痛苦和失序”,可

13、见革命后的制度重建较为艰难,D项正确。 131911年11月22日申报上记载:“日前邬瑞臣、袁滋卿、江宸春、王廷升四君发起,开剪发大会,首由四君剪除,并演说理由。略云:吾人垂辫已受二百六十年之专制,方今民国军政府吊民代罪,各省次第恢复,吾同胞堂堂汉身,亟应剪除腐败之物,岂甘久作牛马奴隶。”这段内容反映了临时政府剪辫措施的影响 国人狭隘民族观念的体现政治革命的思想启蒙作用 反对侵略、要求独立的心声A.B.C.D.【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而题干强调的是“1911年”,故排除。根据题干中的“吾同胞堂堂汉身,亟应剪除腐败之物”可知,剪辫子

14、是汉族的象征,这反映了国人狭隘的民族观念,故符合题意。根据题干中的“吾人垂辫已受二百六十年之专制”可知,辫子代表了满清专制统治,而剪辫子就是推翻满清统治,这反映了政治革命的作用,故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A。另外,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时期没有明确反帝;而题干中也并没有涉及反侵略、反帝的要求,故排除。 14“中国人民惟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的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这一宣言A.成为国共首次合作的政治基础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到来C.表明中共吸取了大革命

15、失败教训D.激发了根据地民众投身土地革命【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国民大革命的认识,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反映了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出师北伐,使国民革命运动发展到高潮的史实。故排除与此表述不符的A、C、D三项,故选B。 15毛泽东1938年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同年,蒋介石日记中写道:“倭寇民族特性急而短,而其军事学术非德式即法式,皆以短兵白刃速战速决为性能。我应以坚韧、忍耐、延缓、持久之道,致其死命也。” 这说明A.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B.国共两党领袖对抗日所见略同C.中国的抗战是持久抗战D.国共两党的抗日政策完全一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题干时间是“1938年”,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