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各种文体阅读答题技巧汇总-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37618466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各种文体阅读答题技巧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各种文体阅读答题技巧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各种文体阅读答题技巧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各种文体阅读答题技巧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各种文体阅读答题技巧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各种文体阅读答题技巧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各种文体阅读答题技巧汇总-(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知识小结 1、记叙文是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4、叙述的人称: 第一人称(使文章更亲切或更真实,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亲切,如同面对面说话,真诚)、第三人称(客观、实际、灵活、自由,不受时空限制)。 5、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事线、物线、情线、地点为线、时间为线。6、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通常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复杂的记叙文,往往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7、描写的表达方式 人物

2、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此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或心理活动)。 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描写的角度来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常叫作细节描写。有的则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 8、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 9、记叙文阅读的一些具体技巧 (1)先从原文找现存语句(有特别规定除外),再做适当调整、提炼。 (2)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更有文采,更突出某事物的特征。 反问、排比、

3、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增强表达的语气和语势。 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的作用:通过两类事物的鲜明比较,更突出地表现出某事物的特征 (3)记叙中的议论语句一般是点明中心,画龙点睛。 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文章的结尾: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 在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思想时,要注意抓住这些议论句,通过议论句来看作者对所写事物的评价。 (4)记叙中的抒情表达对所记人物、事物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是作者对事物的审美与评价,还可以渲

4、染气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记叙中的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当时的社会现实。 (6)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A、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B、推动情节发展;C、渲染气氛;D、烘托人物形象(心情、感情);E、突出、深化主题。 (7)记叙中的人物描写语言、动作描写的一般作用: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突出人物思想感情,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8)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一般有: A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B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C分析文章中议沦、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D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

5、归纳中心。 (9)整体感知即通过初步阅读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比如分析字句,切忌脱离文章,一定要结合语境,讲明它在文中具体含义,再写一般性作用。(10)记叙文分析的侧重点。 A、写人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着重分析人物的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一些侧面描写。如最后一课 B、记事的记叙文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如故乡C、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抓住景物的特征,总体把握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如春。 (11)过渡句(段)的作用:总结上文,提示下文承上启下。 其他可能有

6、的作用:埋下伏笔、作铺垫,照应上文、首尾呼应。 (12)记叙文的语言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 11、了解常用的一些阅读术语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对偶、对比、引用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写作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古讽今、象征、联想、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承上启下(过渡)、欲 扬先抑(先抑后扬)、讽刺、讽喻、对比、类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渲染气氛、烘托环境(衬托、正衬、反衬、映衬、烘云托月)、做铺垫、埋伏笔、设置悬 念、实写、虚写、虚实相生、动静结合(以动

7、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 12、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三)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 到面地来抓它

8、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 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 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 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 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

9、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 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表现手法主要有: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 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叙事抒情顺叙倒叙插叙卒章显志想象反 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六)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中考现代文阅读议论文知识小结 一、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议论

10、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 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概括来说,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议论文的总体特点: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 二、议论文分类:包括一般性议论文、评论、杂文、讲演稿、读后感等等。 三、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论据的基础,论据为论点服务,论据与论点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论证是连接论点和论据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解决“怎样证

11、明”的。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譬句等。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 四、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1)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12、 (2)驳论。就是通过反驳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论点。反驳的方法主要有:驳对方的论点,驳对方的论据,驳对方的论证。 (3)也有的文章采用立论或驳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论证。 五、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A.举例论证选择事例应具有以下特点:一要真实;二要典型;三要新鲜;四要充分。也可称作“摆事实”、“事实论证”。 作用:说理更具体、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的典型事例论证的论点,论证具体,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B.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譬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是“讲道理”中最重要的一种。 作用:观点更

13、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道理论证论点,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让人信服。 C.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作用:更鲜明地突出论点,使是非曲直更明了,给人印象深刻。 答题思路:从和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更鲜明地突出了作者的观点,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D.比喻论证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如鱼我所欲也。 作用:说理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答题思路:把比喻成进行论证,更生动形象地说出了的特点,通俗易懂,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和理解。 E.类比论证类比证论是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

14、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F.引用论证引用论证就是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直接引用、交代出处的叫明引,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叫暗引。本质上来说,它仍然是属于道理论证的。 找论证方法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对比论证中往往包容其他论证方法。 2、引用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是道理论证,作者所作的理论分析或阐述也都看作道理论证。 3、中考一般考察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居多。其中对比论证要注意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对比关系。 六、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来说,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也叫引论)分析问题(也叫本论)解决问题(也叫结论)。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 七、找中心论点的方法。 1.分析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和作用。议论文的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常常有四种: 直接揭示论点,例如: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 暗示议论缘由,例如:纪念白求恩 提示论点方向,例如: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提示议论范围,例如:谈骨气、想和做。2、统领文章整体或者与题目吻合的观点很可能是中心论点。 3、在反复出现的观点性语句中,首先出现的、较全面的、肯定性判断语句是中心论点。 4、过渡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有些过渡句也常具有归纳上文分论点和提出下文分论点的作用。 5、可以通过“认为”、“必须”、“由此可见”、“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