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季《心理学(高起专)》离线考核

上传人:奥鹏****师 文档编号:137602756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春季《心理学(高起专)》离线考核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春季《心理学(高起专)》离线考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春季《心理学(高起专)》离线考核(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线考核心理学 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 知觉答: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2. 神经体液调节答: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影响各种效应器官的活动,这就叫神经一体液调节。3. 情绪和情感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4. 概念答: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答: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括动的心理条件。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人的知识有多有少,

2、技能有高有低。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但只有那些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成为能力能力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现在已经达到的成就水平,而且包含了一个人具有的潜力。知识、技能并不等于能力。但知识、技能与能力又有密切的关系。首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随着人的知识、技能的积累,人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其次,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一个能力强的人较易获得知识和技能,他们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小;而一个能力较弱的人可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掌握同样的知识和技能。所以,从一个人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与质量上,可以看出其能力的大小。综上所述,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又是掌

3、握知识、技能的结果。两者是互相转化,互相促进的。2. 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答:(1)刺激物自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强度、运动变化等。新异性是指刺激物异乎寻常的特性;强烈的刺激也容易引起不随意注意;运动的物体比静止的物体更容易引起人们的不随意注意。(2)人本身的特点。不随意注意与人自身的状态、需要、情感、兴趣、过去经验有密切关系。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期待也是引起不随意注意的重要条件。3. 想象及其功能。答: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想像具有预见的作用,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想

4、像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想像还有代替作用。当人们的某些需要不能实际得到满足时,可以利用想像的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想像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也有调节作用,它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三、案例分析题(共35分)1、试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答: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或感觉登记(sensory register)。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感觉记忆的储存时间大约为0.25秒2秒。例如,当人们在观看电影的时候,虽然呈现在屏幕上

5、的是一幅幅静止的图像,但是我们却可以将这些图像看成是在运动的,这就是由于感觉记忆存在的结果。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个成分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单位。编码方式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的编码。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即输入信息经过再编码,使其容量扩大。由于与长时记忆中已经储存的信息发生了意义上的联系,编码后的信息进入了长时记忆。必要时还能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出来解决面临的问题。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储存。它的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信息的来源大部分是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上,也有由于印象深刻一次获得的。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区分只是相对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任何信息都必须经过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才可能转入长时记忆,没有感觉记忆的登记和短时记忆的加工,信息就不可能长时间储存在头脑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