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古今词义的异同教程文件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576436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节古今词义的异同教程文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三节古今词义的异同教程文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三节古今词义的异同教程文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三节古今词义的异同教程文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三节古今词义的异同教程文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节古今词义的异同教程文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节古今词义的异同教程文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一、概说成语痛哭流涕 不速之客 求全责备,(1)诗陈风泽陂:“寤寐无为,涕泗滂 沱。【毛传:自目曰涕,自鼻曰泗】 【闻一多云:为,成也。寤寐无为,言不 能成寐也。】,(2)周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荀子乐论:“主人来速宾及介,而众 宾皆从之。”(3)孟子:“兵刃即接,弃甲曳兵而走。” 韩非子:“兔走触株,折颈而死。”,(4)左传桓13:“宋多责赂于 郑。”(5)诗周颂执竞:“自彼成 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尔雅:明察貌)(6)左成二年:“执事不以 衅鼓,使归即戳,君之惠也。” 又:“擐甲执兵,固即死也。”,段玉裁注说文解字多注词的古今义。例如:1、玺:说文王

2、者之印也。段注:“盖古 者尊卑通称,至秦汉而后为至尊之称。2、堂:说文:“殿”也。段注:许以殿 释堂者,以今释古也。古曰堂,汉以后曰 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 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3、删:剟(duo)也。徐锴系传: “古以简牍,故曰孔子删诗 书,言有所取舍也”。段注: “凡言删剟者,有所去即有所 取。艺文志:“今删其要 以备篇籍。删其要谓取其要也。不 然,岂刘歆七略之要(班) 孟坚尽删去之乎”。,观察古今词义异同有三个角度:一、变化的范围;(变与不变)二、变化的幅度;(迥异与微 殊)三、变化的结果。(扩大、缩 小、转移),一、词义变化的范围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

3、。晏子闻之,谏 。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藉敛不以反民,弃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聚于百姓,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公曰:“善”。趣庖治狗,以会朝属。左传,1、古用今废“谏、君、吾 、朝属、诸侯、也、矣”。 2、古今都用,有两种情况: A、词义不同走狗、共、给、特、左右、 藉(征税)、孤老、辟、怨、其。 B、词义基本相同死、不、死狗、百姓、 棺、外、内、祭、笑、弃、货财、国、无 望、有、必、狗”。 有的换个说法令(让

4、)、棺(棺材)、闻(听说)、曰(说)、冻馁(受冻受饿),古代汉语字典与新华字典同收义项的1875字,占3700字的50.9%;有的存在古今认识差异。如 :1、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 乎?史记 说文:布,枲(xi)织也。 枲,麻也。帛,缯也。缯,帛也。2灯:(古)油灯,(今)电灯、弧光 灯、霓虹灯。 (这是古今词内涵的差异),再如说文3 死:澌也,人所离也。4 民:众萌也。5 虹:螮蝀也。状似虫。6 雷:阴阳薄动生物者也。7 火,火毁也。水,准也。木,冒 也。月,阙也。8 鲸,海大鱼也。 (这是古今认识深浅的差异),二、词义变化的程度第一、古今词义截然不同,(词义迥异)例如:,1 、

5、牺牲不成不敢以祭。孟子 2、 折琼枝以为羞兮。离骚 古:食品 (馐),今:害羞。3、行李之往来供其贫困。战国策4、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孔雀东南 飞 5、鱼在在藻,有颁其首。 诗鱼藻 6、鸳鸯在飞,毕之罗之。 诗鸳鸯 来遭民田之毕。 论衡,7、王于是乎杀管叔而蔡蔡叔。 左传 8、横四海而无仇,超遐世而秀出。 王粲闲邪赋 9、仰视大火,俯听波声。鲍照登大雷岸 与妹书 10、窃相谓曰: 为何一日杀二烈士。 三国志魏书 11、重我民,无尽刘。 尚书盘庚上,第二、古今词义有细微差别;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论语 2、赦之,以劝事君者。 左传 3、死生存亡,穷达贫富。 庄子 4、语事良久,孝公睡,弗

6、听。 战 国策,5、吾何爱一牛。 孟子 6、穆公访诸蹇叔。 僖33 7、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史记 8、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孟子 9、不替孟明。 左传 10、大小之狱,虽不能察 左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与新华字典相比较: A收而B未收者,6字; AB兼收而义有异者1825字。 其中:文字通假而异义402字; 古今字而异者68字; 其他1345字,都是现代常用字,占36%,如不仔细区分,容易误解古义。所以:古今词义异同,不在迥异,而在微殊。,三、词义变化的结果 1、词义的扩大 定义:词义的扩大,是指词的内在 涵义增加,致使所表达的概念外延 扩展,使该词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 范围有所扩大。,例1:狂

7、:说文:“狾犬也”。 “狾,狂犬也”。 晋书:“旱岁,犬多狂死。” “对象(狗)+(行为)发疯”。“狂”字的引申过程为: 犬 对象 人+行为(发疯)【象发疯的】 其他事物,汉语大字典“狂”字:a.精神失常。唐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 墓志铭:再试吏,再怒去,发狂投 江水。b.狂妄,轻狂:诗郑风山有扶苏: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c.放荡、放纵。苏轼:老夫聊发少年 狂。d.气势猛烈,声势浩大。韩愈进学 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 倒。,例2:江:长江专名江河通称: 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例3:河:黄河一切河流例4:嘴:鸟嘴一切器物的嘴。例5:菜:说文:“草之可食 者”新华字典主食外的 食品。,例6、

8、“皮”说文:剥取兽革者谓之 皮。段注:云者,谓其人也。左传:皮之不存,毛将安傅?韩非子6次、墨子4次、荀子3次、诗3次、论语1次、孟子4次、庄子7次、左传13次 (皮革,皮弁 )共计41次, 都指“兽皮”。,只有以下几例:(1)左哀21:“然二子者,譬如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2)庄子山木:“夫丰狐文豹,栖于山林,伏于岩穴。然且不免于网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今鲁国独非君之皮邪?吾愿君刳形去皮。”,2、词义的缩小 定义:演变后的词义比原来所反映 的事物范围小,即古义大于 今义,今义是古义中义素的 一部分。它反映的是词由整 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 由宽泛到狭窄,采取了

9、全面 收缩的方式。,例1:“丈人、老子” ,由“老年人”“岳父、 父亲”。例2:坏宫室以为之引也。民无所安息。 孟 子滕文公下 例3: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 堀穴而处焉。 墨子节用中 说文:“宫,室也。” 后指帝王宅。如:阿房宫,未央宫。例4: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论语 一曰三农,生九谷。 周礼天官 亟其乘屋,其始擂百谷。 诗经,例5:月令:“春日,其虫鳞。”郑注云:“龙蛇 之属是也。” 又:礼记儒行:“鸷虫攫搏”。郑云注:“鸷 虫,猛鸟猛兽也”。孔颖达疏:“虫是鸟兽通 名,故为猛鸟猛兽。” 又:大戴礼记易本命:“有羽之虫三百六 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 麒麟为之长;

10、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 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 倮(l0)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 说文:“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鸟。” 宋邢昺疏曰:“此对文耳,散文则无足亦曰虫。”例6:臭:气味恶气味例7:诏:告诉上告诉下,3、词义的转移 定义:中心义素易位,亦即所指称的范围改变。例1: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孟子成语:赴汤蹈火,金城汤池,固若金汤。古代:汤=热的+水。现代:汤=有味道的+水制成的+食物(中心义素由热的“转为”有味的物。),例2:孙子膑脚于魏。 韩非子 手脚冻皴皮肉死。杜甫干元中寓居同谷县作 (古)=小腿 ;(今)=足说文:“脚,胫也。”释名:“脚,却也”。例3:、

11、书(写)写的文字, (草书)信,例四:寺:(官署)佛寺。 后汉书:“官显职闲,而府寺宽敞。” 说文:“寺,廷也,有法度者也。” 汉代有太常寺、鸿胪寺、大理寺等官署。例五:暂: 左僖33:“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 而免诸国。” 说文:“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说文:“默,犬暂逐人也。” 说文:“暂,不久也,” (由速度快时间短),有两个问题:其一,词义发展有复杂变化。如:“坟”字: 1、登大坟以远望兮。 哀郢 2、不治坟,欲为省。 史记 汤可敬认为 :“人为土堆”缩小为“坟墓”。 院校教材认为:由土堆转为象堆的东西。 3、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周南 4、古者墓而不坟。 礼记檀弓 其发展过程为:

12、大堆(转移)【大堆坟墓】(缩小)坟墓。,其二、有人把词义的“转移”称之为词义 的“易位”。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 涕(液)鼻液; 走(跑) 行走 红(粉红) 大红; 盗(窃物者) 窃物者 贼(杀人者)杀人者 蒋氏指出:“易位”指的是一个义位中心义素不变,但限定义素发生变化。,词义的演变远不止这几种结果,试分析:1、大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 土,不可不养而择也。 国语 将军者,国之爪牙也。汉书李广传 2、十六年春,陨石于宋王,陨星也。六退飞,过宋都,风也。宋襄公问焉,曰:“是何祥也?吉凶焉在?” 左传,3、土传言,众人谤。 左传襄十二 厉王虐,国人谤王。 国语 4、于予与何诛。 论语公治长

13、 5、百姓闻之必怨吾君。”晏子春秋 6、由是感激,遵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 表,4、词的义项的增减:,如“见”字: 古今通用义: 1、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史记 说文:见,视也。 2、问百年者就见之。礼记 (接见外宾) 3、敢陈愚见。晋书(见解,发表意见) 4、徒见欺!廉蔺列传(见笑,表被动) 5、图穷而匕首见 国策(显露,见效),古义:6、曹刿请见。(拜见,谒见)7、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代“我” )见教,见谅。8、军无见(xian)粮。项羽本纪(现成)9、齐豹见(xian)宗鲁于公孟。左传 (荐举)10、见以萧光。礼记祭义(间杂) 今增义:11、沙眼怕见风。(接触,遇到)

14、,5、词形的衍生 一个词直接分化为两个以上的词。例1:景影;昜阳; 说文:景,日光也。 段注:“后人名阳曰光,名光中之阴曰影。别制一字。”西汉前“影”皆作“景”。颜氏家训书证:“至晋世葛洪字苑傍始加彡,音于累反。”,例二:史、吏、事(甲骨文,吏和事同字) 王国维云:“史之本义,为持书之人,引申为大官或庶官之称,又引申为职事之称。其后三者各需专字,于是史、吏、事三字于小篆中截然有别,持书者谓之史,治人者谓之吏,职事者谓之事,此盖出于秦汉之际,而诗、书之文尚不区别。” 观堂集林卷六P270页 手持之物,或谓网,或谓书,从又持中,中,正也。左传载齐大夫崔杼(zhu)弑齐庄公。大史为写“崔杼弑其君”五

15、个字,死兄弟三人。,三、词义演变的原因:第一:社会的发展例1:家:说文:“居也。” 段注:“此篆文本义乃豕之居也。引申假借以为人之居,字义之转移多如此。豢豕之生子最多,故人居聚借用其字,久而忘其字之本义,使引申之义得冒据之。” 私有制确立后,指“卿大夫之家”。论语: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孟子: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例2、王: 说文:“天下所归往也。”周以前最高称号,诸侯称“公侯伯子男”。战国时,诸侯僭越,如楚国几世称王,因而贬值。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摘取“皇帝”二字为称。汉代则同姓封王,异姓封侯。例3、百姓:本指百官,后指平民。 尧典:平章百姓,百姓昭明。 国语楚语:以备百姓

16、兆民之用。韦昭注:百姓,百官有世功者。 孟子全书用19次,仅1次为百官,乃引尚书尧典文。,第二:风俗变迁。如“趋” 说文:“走也。”二字互训。段注:徐行曰步,疾行曰趋,急趋曰走。 诗绵蛮:岂敢惮行,畏不能趋。 战国策:触龙入而徐趋。 论语子罕:子见齐衰(Ci)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趋。 【帝王赏重臣,则 “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第三:内部制约1、内部关联 本(草木根茎基础); 城(城墙城市);2、功能变化 烛:名词用如动词“照” 吕氏春秋:“火烛一隅,则室偏无光。” 再如“刃、目”,掌握古今词义可以归结:第一,多读古文,积累感性的语言材料, 加深认识。第二,运用历史比较法,作古今对比,由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第三,重视古今注本,吸收前人成果,切 忌想当然。第四,善于运用工具书。勤于翻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