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学概论[93页]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37569742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5.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护理学概论[9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传染病护理学概论[9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传染病护理学概论[9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传染病护理学概论[93页]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传染病护理学概论[93页]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护理学概论[9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护理学概论[93页](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护理学课程简介,课程安排: 理论(24h)+实验课(4h) +见习(4h) 课程成绩: -平时出勤10分(包括实验课及医院见习) -作业20分(实验报告,见习日记或课后作业) -期末考试70分,传染病护理学,课程安排: 2017-02-28 概述及传染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2017-03-07 概述、钩端螺旋体病 2017-03-14 狂犬病、流行性感冒 2017-03-2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7-03-28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 2017-05-09病毒性肝炎,传染病护理学总论,护理学临床教研室 胡亚南,目的要求,掌握传染病、传染源、消毒、隔离的概念。 传染病的诊治

2、、预防特点。 熟悉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传染过 程、流行过程、传染病的诊治、预防。 了解传染病的发病机制。,概念,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朊毒体、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或寄生虫(如原虫、蠕虫、医学昆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 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 感染性疾病。,肺结核,郑成功,登革热,同治皇帝,天花,罗斯福总统,小儿麻痹症,历史上的第一次瘟疫流行,在公元前五世纪,几乎摧毁了整个雅典。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雅典的市民们生活在噩梦之中,身边强壮健康的年轻人会突然发高烧,咽喉和舌头并发出异常恶

3、臭的气味,然后死去。数以万计的家庭失去了他们的孩子与主要劳力。,历史上传染病对人类造成的灾难,历史上传染病对人类造成的灾难,历史上首次鼠疫大流行在公元6世纪突现于中东,然后一路流行至地中海沿岸。公元542年经埃及南部塞得港沿陆海商路传至北非、欧洲,几乎殃及当时所有著名国家。疫情持续了五六十年,极流行期每天死亡万人,死亡总数近1亿人,并导致了一个帝国东罗马帝国的衰落。,历史上传染病对人类造成的灾难,14世纪,欧洲黑死病爆发,整整持续300年,横扫欧亚大陆和非洲北海岸,每周死亡达2,000人,一个月后竟达8000人。在13481350年间,总共有2,500万欧洲人死于黑死病。因黑死病死去的人如此之

4、多,以至劳动力奇缺。整个村庄被废弃,农田荒芜,粮食生产下降。,历史上传染病对人类造成的灾难,黑死病(Black Death或Black Plague医学称之bubonic Plague)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起源于亚洲西南部,约在1340年代散布到欧洲,而“黑死病”之名是当时欧洲的称呼。这场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7500万人死亡,其中2500万为欧洲人。根据估计,中世纪欧洲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死于黑死病,在欧洲黑死病猖獗了3个世纪。 1894年,意大利医生Alexandre Yersin 才在香港鉴定出它的病原体:鼠疫杆菌(Yersina pestis,或Pasteurella Pesti

5、s),该菌主要经血液传播,无周期性地爆发,一般最终因其密集的菌株堵塞了血管,而导致患者死亡。引起瘟疫的病菌是由藏在黑鼠皮毛内的蚤携带来的。在14世纪,黑鼠的数量很多。一旦该病发生,便会迅速扩散。,“黑死病”,患黑死病的人具体症状如下:发烧、咳血、脱水、昏迷、幻觉、腹泻、淋巴肿大、皮肤溃疡、皮下出血等,该病因患处的皮肤常常变成蓝黑色而得名。一般在发病后,病人多则四五天,少则数小时,即将命归黄泉,死亡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由于无特效药可治,这种可怕的疾病长期以来,一直被迷信的人类认为是鬼神对自己的惩罚。,“登革热”,20世纪,登革热在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大流行,病例数百万计。在东南亚一直呈地方性流行。

6、1978年5月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首先发生登革热,迅速波及几个市、县。此后于1979、1980、1985年小流行。1980年3月海南省开始流行,很快席卷全岛。此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可通过现代化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故多发生在交通沿线及对外开放的城镇。严重且致命的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症,其病死率可达12%至44%,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传染病。,从1817年起,世界上共有7次霍乱大流行,每次都迅速传遍全球,死亡人数多得难以计数。 1918年,一场致命的流感席卷全球,造成了2,000万至5,000万人死亡。尽管这场流感在美国被称为“西班牙女士”,但是它似乎首先起源于美国,有可能是从猪身上传播的。

7、在那一年,近14的美国人得了流感,导致50多万人死亡,几乎一半的死者是健康的年轻人。 1976年9月,古怪的埃博拉病毒首次公开亮相在扎伊尔北部的雅布库小村。第一例患者马波罗洛克拉在全身血污中死去。很快村子里的人接二连三地死亡。这种病毒迅速蔓延,疯狂地屠杀埃博拉河沿岸的村民致使600多人感染发病,400多人丧生,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因此而得名。 20世纪初,全世界每年有3亿人感染疟疾,约300万人死于此病。在印度每年直接或间接死于疟疾的达100万人以上。世界性大工程巴拿马运河开挖时,建造这项工程所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很多工人患了疟疾和黄热病,使工程根本无法继续进行。,历史上传染病

8、对人类造成的灾难,自1882年柯霍发现结核菌以来,迄今因结核病死亡人数已达2亿。全球已有20亿人受到结核病感染,每年感染率为1%,即每年有约6,500万人受到结核病感染。 还有艾滋病。自从1981年全世界发现首例艾滋病人以来,目前全球感染人数将近4,000万人,其中非洲感染者的绝对人数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区。艾滋病传播迅速,病情凶险,病亡率几乎100%,是不折不扣的“第一杀手”。 1994年,印度发生大规模鼠疫,国民经济遭受重创。 1995年,非洲再现埃博拉出血热(2001年、2003年又再次流行)。 1996年,英国发生疯牛病。,历史上传染病对人类造成的灾难,历史上传染病对人类造成的灾难,1

9、997年,香港发生禽流感(2001年5月,禽流感又在香港卷土重来)。 1998年,东南亚“尼巴”病毒引起脑炎。“尼巴”病毒名称源于马来西亚的村庄名,在1998年和1999年共使276名马来西亚人和新加坡人患病,迫使屠宰场和养殖场将100多万头生猪屠宰销毁。 2000年,非洲发生裂谷热。 2001年,欧洲发生口蹄疫。 2002年,美国爆发了西尼罗热,已经有数十人感染此病死亡。,第一节,传染病概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病的致病因素是病原体,它在人体内发生发展的过程与其他致病因素所造成的疾病有本质上的区别。 (一)有病原体:包括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 (二)有传染性 (三)有流行病学特征 (四)有感染

10、后免疫:主动免疫,传染病的临床特征,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就开始了感染过程。病原体能否被清除或定植下来,进而引起组织损伤、炎症过程和各种病理改变,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 (一)病原体被清除 (二)隐性感染 (三)显性感染 (四)病原携带状态 (五)潜伏性感染,清除病原体 是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处于机体防御第一线的非特异性免疫屏障所清除,如胃酸对少量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的清除作用。同时,亦可由事先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被动免疫(来自母体或人工注射的抗体)所中和,或特异性主动免疫(通过预防接种或感染后获得的免疫)所清除,不引起临床表现。,概 念,概 念,隐性感染:又称亚临

11、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 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病原携带状态,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不断排出体外,成为重要的传染源,而人体不出现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原携带者具有传染性,可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

12、则可引起显性感染。常见的潜伏性感染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疾、结核等。,概 念,传染病病程发展的临床表现,(一)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在体内繁殖、转移、定位、 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导致临床症状出现之前 的整个过程称为潜伏期。 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 症状明显期:急性传染病患者渡过前驱期后,该传染病所 特有的症状和体征通常都获得充分表现,病情 达顶峰。 恢复期: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症状及体征基本 消失。 (二)临床类型 根据传染病临床过程的长短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按病情轻重可分为轻型、典型(也称为中型或普通型)、重型和爆发型。,传染病流行过

13、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患者 -隐性感染者(脊髓灰质炎) -病原携带者(伤寒、细菌性痢疾) -受感染的动物(狂犬病、鼠疫)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流感、肺结核等 经水传播:病毒性肝炎、血吸虫、菌痢等 饮食传播:肠道传染病等 接触传播:狂犬病、性病等 虫媒传播:登革热、疟疾等 土壤传播:钩虫、破伤风、炭疽等 血液、体液传播:乙肝、艾滋病等,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一)自然因素 是指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包括地理、气象和生态等条

14、件对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社会因素 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水平、生活条件和风俗习惯等,对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有重要的影响。,第二节,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传染病的诊断,临床资料:病史,体征 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年龄,职业,季节,地区及生活习惯, 预防接种史及既往病史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资料: (1)一般检查:大小便常规,血常规, (2)病原学检查:血液、骨髓涂片 (3)分子生物学监测:分子杂交等,如肝炎病毒的DNA (4)免疫学检查:流行病学情况及人群免疫水平 -特异性抗体检测 -特异性抗原检测 -免疫标记技术 -其他 (5)其他检查:X线,超声,CT和MRI,内镜检查

15、,纤支镜等,传染病的治疗,一般治疗及支持治疗:合理饮食,补充维生素 特异性病原治疗:抗生素、抗病毒药 对症治疗:高热,脑水肿,抽搐 康复治疗:针灸,理疗 中医中药疗法:调理,(黄连、鱼腥草及板蓝根 抗微生物),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这两个因素。致病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侵袭力 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 能力。 (二)毒力 由毒素和毒力因子所组成。 (三)数量 在同一种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 病能力成正比。 (四)变异性 是指病原体可因环境、药物或遗传等因素而发 生变异。,感染过程中的免疫应

16、答,(一)非特异性免疫 是机体对侵入病原体的一种清除机制。通过遗传获得,无抗原特异性,又称为先天性免疫。 天然屏障 吞噬作用 体液因子 (二)特异性免疫 是指由于对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疫。由于不同病原体所具有的抗原绝大多数是不相同的,故特异性免疫通常只针对一种病原体。感染后的免疫都是特异性免疫,而且是主动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第三节,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预防,一、管理传染源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保护易感人群,一、管理传染源,对患者的管理: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 早隔离、早治疗) 对接触者的管理:医学观察、预防接种 对病原携带者的管理:治疗,随访,调整工作岗位 对动物传染源的管理:必要时宰杀,传染病的预防,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对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及流行,最终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有重要意义。预防工作应针对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采取综合性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