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特征分析的方法.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551874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特征分析的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区域特征分析的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域特征分析的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特征分析的方法.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特征分析的方法四川吴波区域特征分析是高考试题的主旋律。在某一特定的区域背景中提供区域图和相关资料,进行空间定位,概括区域自然和人文的基本特征,分析自然要素和人文特征之间的关系,得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反思人类活动是否合理,确定当地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一、区域特征分析的内容和思路1.区域特征分析的内容区域地理特征内容繁多,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成因及其描述)和区域社会经济特征(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人口、聚落、文化等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成因)。要运用基本原理来重新梳理知

2、识内容,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演变规律,解释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包括气候的特点、成因;地貌的特点、成因;水文特征;土壤、生物与自然带分布原因;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时空变化等。关注人文要素的整体分析和典型案例的应用,包括资源和能源分布特点;工业、农业的地域类型和区位因素;交通运输方式和发展趋势;城市和城市化发展;文化景观与文化扩散类型;旅游资源特征与旅游业发展;人口与环境问题;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等。2.区域特征分析的基本思路一个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形成该地区特定的水热组合,即气候特征。气候进而影响水文、生物、土壤等,这些要素便构成了区域自然特征。人类从自然环境中开发和利用资源,发展农业生产

3、、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等经济活动,从而构成区域人文地理特征。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交通位置。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高低、主要地形区。气候特征:气温和降水的数值特征、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水文特征:河流汛期、流量、冰期、含沙量、落差等。人口特征:人口数量、年龄结构、人口迁移、人口分布。经济特征: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农业区和工业区分布、主要产品和部门等。环境特征: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等。这些内容只是区域特征分析的一般思路,并不是每个区域特征的分析和比较都要考虑上述所有因素,而是要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二、典型例题(2008年四

4、川卷)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完成下列要求。(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3)分析该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4)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思路点拨】本题以某国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考查同学们从文字、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对区域自然环境特点的描述、判断及成因阐释的能力,对区域发展条件的评价及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探讨和阐释的能力。第(1)题,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等方面概括。由图示山峰高度和200米等高线的分

5、布可得出地形绝大部分为山地,地势北高南低,起伏大。第(2)题,降水主要从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方面分析,降水特点的成因主要从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及水文等方面分析。由图中经纬度可判断该国在喜马拉雅山南坡,北部高山区为高山气候,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第(3)题,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可从自然条件、经济因素和技术水平等方面考虑。由图中的河流分布、地形特点可得出该国具有河流多、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的优势;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水电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对水电的需求,该国经济落后,而水电投资大,资金投入成为该国水电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该国技术力量缺乏,也制约了水电的开发。第(4)题,结合题干信息“人口

6、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和地形、气候特点可知该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其原因为人口压力大,经济落后,传统农牧业发展和生活燃料需求对植被破坏严重。答案:(1)(绝大部分为)高山地区(山地),北高南低,地表高低悬殊(山高坡陡)。(2)特点:(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年降水丰富(降水量多),集中于夏(雨)季。成因:夏(雨)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丰沛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3)(山高谷深,)河流多;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经济落后,)经济投入不足,技术力量缺乏。(4)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人为原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经济落后,)传统农牧业发展,生活能源需求,(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