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气候、植被垂直分异概况

上传人:zhuli****0000 文档编号:13752814 上传时间:2017-10-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峨眉山气候、植被垂直分异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峨眉山气候、植被垂直分异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峨眉山气候、植被垂直分异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峨眉山气候、植被垂直分异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峨眉山气候、植被垂直分异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峨眉山气候、植被垂直分异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峨眉山气候、植被垂直分异概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峨眉山气候、植被垂直分异概况 一、实习目的:1、通过野外综合实习,了解我国西南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类型、水文气候特征、干热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类型以及气候土壤植被垂直分异等内容,夯实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以后的课堂教学积累素材;2、立足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野外综合实习,初步掌握野外综合考察的方法和技巧。二、实习单位与实习时间、地点1、实习单位: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实习时间:2012 年 4 月 6 日2012 年 4 月 15 日;3、实习地域:(1)重庆北碚-云南昆明段铁路沿线(2)云南昆明市区(3)云南九乡溶洞(4)云南石林喀斯特

2、地貌区(5)云南西山滇池(6)云南昆明民族村(7)金沙江干热河谷区(8)四川省峨眉山风景区(9)峨眉山-重庆段四川盆地地形区三、地理综合实习过程概述整个地理综合实习为期 10 天,围绕中国西南地区自然和人文特征展开,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地区,重点考察云南喀斯特地貌、金沙江干热河谷、峨眉山气候植被的垂直地带性等内容。具体时间安排、地点和任务如下:重庆北碚-菜园坝火车站-云南昆明4 月 6 日 观察北碚-重庆嘉陵江段河谷地貌、重庆-梁凤英段地形地貌、乡村聚落的分布特征、交通建设和布局情况等滇东高原-云南昆明4 月 7 日云贵高原坝子地形、红壤、植被特征等,云南饮食等人文文化云南九乡溶洞、云

3、南石林4 月 8 日 溶洞和地下河、田埂、石笋、石钟乳等的成因,路南石林的概况、成因和特征,喀斯特岩溶地貌的形成原因云南西山滇池国家重点风景区4 月 9 日西山滇池的植被类型、云南滇池的概况和主要问题以及治理措施云南民族村4 月 10 日云南少数民族概况以及各少数民族人文风俗情况金沙江干热河谷区4 月 11 日干热河谷区的成因、特点和灾害、农业生产方式和制约因素等四川峨眉山山麓地区4 月 12 日峨眉山佛教文化、山麓地区植被类型和特征四川峨眉山山麓-金顶-洗象池地段4 月 13 日峨眉山佛教文化、地质地形概况、气候植被垂直地带性特征四川峨眉山洗象池-山麓地段4 月 14 日峨眉山佛教文化、地质

4、地形概况、气候植被垂直地带性特征峨眉山-重庆北碚4 月 15 日四川盆地地形区内的地形地貌、河流与人类活动概况四、峨眉山垂直分异概述1峨眉山概况峨眉山(103.48E,29.59N)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约 160 km,东距历史文化名城乐山约 30km,坐落于峨眉山市西南 7km 处,主峰为金顶。图 1 峨眉山地理位置(来源:网络)最高峰万佛顶(海拔 3 099m,相对高差近 2 600m)为褶皱断块山地,断裂处河谷深切形成,气候、植被、土壤垂直带明显,佛教文化历史悠久,构成了峨眉山雄、秀、神、

5、奇的自然人文特色,享有“峨眉天下秀”的赞誉。199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2.峨眉山气候垂直分异特征2.1 峨眉山气候成因概述峨眉山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除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制约,其独特的地形地势对其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峨眉山陡然屹立于峨眉平原的西南尽头,座西向东,呈南北走向;西面的缓冲斜坡与西部群山接壤,东边为陡峭的摄身崖(金顶、千佛顶、万佛顶三大主峰海拔超过 3 000m),这道高大的天然屏障阻止了海洋暖湿气流的长驱直入,加之其地形条件和地理环境对降水系统的影响,形成了整个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 1

6、5801 900mm)的气特点,成就了峨眉山地区作为四川省西部降雨中心的地位。同时,也使气候要素的分配呈现显著差别,呈现出从亚热带至亚寒带更替变化的气候垂直分异特征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天气特征。2.2 峨眉山气候特征2.2.1 从气温上分析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山脚月平均温度() 6.9 8.7 13.3 18.0 21.6 24.1 26.1 25.7 21.9 17.6 13.3 8.8山顶月平均温度() -6 -4.9 -0.7 3.3 6.1 9 11.8 11.2 7.8 3.4 -0.9 -3.8 表 1 峨眉山山麓和山顶各月平均气温对

7、照表从气温上看,因峨眉山海拔较高而且坡度也较大,从峨眉山山麓到金顶,气温垂直变化显著,依次可划分为亚热带(海拔 1 200m 以下,年均温度为17.2)、温带(海拔 1 200m-2 200m,年平均温度为 13.1)、亚寒带(海拔 2 200m-3 047m,年平均温度为 7.6)和寒带(海拔 3 047m 以上,年平均温度为 3.0)。与之相对应的气候带垂直分异也较为明显: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1 月均温约 6.9,7 月均温 26.1)、暖温带气候(海拔 1 500m-2 100m)、中温带气候(海拔 2 100m-2 500m)、亚寒带气候(海拔 2 500m 以上),其中,海拔2 00

8、0m 以上的地区约有半年被冰雪覆盖,时间为 10 月到次年 4 月。据 30 年气候调查资料,峨眉山年平均降水量为 1922mm,年平均相对湿度 85%,年平均降雪天数为 83 天,年平均有雾日为 322.1 天。2.2.2 从降雨上分析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山脚雨量()13.524.641.387.6127.4174.1356.5420.2171 83.6 37.9 16.9 1555.3山顶雨量()1726.554.9114.9173.7238.9399.8470.3234.6122.349.420.61922.8 表 2 峨眉山山麓、山顶各月雨量

9、对照表从降雨上看,峨眉山与临近地区相比,雨量多得多,这主要得益于山地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形成的地形雨。峨眉山降水集中在夏季(6-9 月),年降水量 1 959mm,而峨山镇才 1 593mm,两地相差 366mm。2.2.3 从湿度上分析表 3 峨眉山山麓、山顶各月湿度对照表从湿度上看,峨眉山平均湿度在 86%,个别月份达到 93%,而峨眉城区为80%。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峨眉山山体高大,使空气在不同高度凝结成云雾,使其空气湿度大大增加。总之,峨眉山由于山势高大,使其气候要素从山麓到山顶有明显差异,出现了不同的气候类型,这是致使峨眉山呈现气候、植被垂直分异的主要原因。3.峨眉山森林植被垂直

10、分异特征3.1 峨眉山植被垂直分异概述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山脚湿度 80 80 76 75 74 77 82 81 83 84 82 85山顶湿度 75 80 82 86 88 86 88 89 91 92 88 78峨眉山山势高,相对高度为 2 685 米,其气候垂直分异显著,故峨眉山上的植被生长期及植物的种类,在不同的高度有极大的差别,峨眉山的植被隨海拔升高其垂直带非常明显。海拔高度(m) 植 被类 型470-1000 峨山镇-万年寺 亚热带次生植被1000-1500 万年寺-茶棚子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1500-2100 茶棚子-洗象池 暖温带常绿阔叶

11、林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2100-2900 洗象池-梳妆台 温带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针叶混交林带2900-3099 梳妆台-万佛顶 寒温带(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与次生灌丛表 4 峨眉山各海拔高度分布的植被类型根据峨眉山不同垂直高度的生长环境和植物群落特征,将峨眉山植被分为5 个带,详见表 4。3.2 亚热带次生植被3.2.1 分布:万年寺以下3.2.2 观察点:从峨山镇出发沿途观察3.2.3 植被概况峨眉山海拔 1 000m 以下地区,主要分布着亚热带次生植被,亚热带次生植被是指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破坏后形成的各种稳定的植被类型,包括多种次生灌丛,次生针叶林及落叶阔叶林。3.3 常绿阔叶林带3.3.1 分布

12、:茶棚子万年寺3.3.2 观察点:万年寺3.3.3 植被概况图 2 常绿阔叶林带植被景观(Rain/摄)本带植被大致以海拔 1 200m(小红椿坪)分界,上部常绿阔叶林带所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群落组成以耐寒的壳斗科种类为优势,并含一定数量的落叶成份;下部常绿阔叶林,因海拔低,生境湿润,群落组成以樟科植物为优势。3.4 暖温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3.4.1 分布:洗象池-茶棚子3.4.2 观察点:九老洞、龙桥沟3.4.3 植被概况图 3 暖温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植被景观(Rain/摄)本带植被带的生态环境,层次结构及代表植物季相变化显著,群落层次结构复杂。乔木层:乔木层植物种类丰富,以壳斗科

13、的石栲及栲属为主,伴有少量的樟科植物,以峨眉四照花、珙桐、野核桃以及少量杉木为代表;灌木层:以箭竹占优势,峨眉桃叶珊瑚、木姜子、山梅花等为代表。本带植被的分布界限以珙桐为其标志。3.5 温带常绿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3.5.1 分布:梳桩台洗象池3.5.2 观察点:大乘寺3.5.3 植被概况图 4 温带常绿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植被景观(Rain/摄)此带是一个上下气候要素的交叉场所,这里是冷杉分布的下限和衫木分布的上限,亚热带与温带、长绿与落叶阔叶林植被在这里生长繁衍。因此,这里植被种类组成复杂,优势不明显。常绿树种以山毛榉科的栲属、石栎属、青冈等为优势种,落叶树种以鹅耳属、桦属、槭属、漆树

14、属、水青冈属、栎属等为主。这一带具有古老和特有种属特别丰富,如珙桐、水青树、连香树、领春木等。在针阔混交林带内,以落叶松为背景,冷杉以斑块状镶嵌其中,稀疏不均,分布星散。3.6 寒温带(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与次生灌丛带3.6.1 分布:万佛顶梳妆台3.6.2 观察点:万佛顶云成寺(太子坪)3.6.3 植被概况(1)杉林冷杉林为四川西山地亚高山长绿针叶林,由冷杉组成的纯林图 5 寒温带(亚高山)常绿针叶林带植被景观(Rain/摄)冷杉,树资挺拔、冠幅大,显尖塔形,能耐低温,阴湿,主要分布于高山峡谷。群落外貌暗绿,林相稀疏;群落结构简单。乔木层:为单优势种峨眉冷杉纯林,其它树种极少见。灌木层:以箭竹

15、占绝对优势,生长密集,箭竹中渗有花木秋,绒毛柳及多种杜鹃。地被层:林下地被层繁茂,地表几乎为藓类所覆盖,在局部低洼易积水地段,则有泥炭藓出现。层外植物:林内阴暗潮湿,附生植物地表,苔藓十分发育,尤以长松罗悬挂林间而十分醒目。(2)次生灌丛 峨眉山 2900 米以上的次生灌丛应属冷杉带内的植被类型图 6 寒温带(亚高山)次生灌丛带植被景观(Rain/摄)广布林间的局部地段,在金顶、千佛顶、万佛顶一带有较大面积的分布。这类次生植物是由于冷杉过度砍伐,或成片毁林之后形成。目前次生灌丛林相稳定。次生灌丛一般可分为两个亚层,第一层主要是由喜光的绒毛柳、野樱桃、杜鹃组成,一般分布稀疏,盖度小。第二亚层,以

16、箭竹为主,盖度很大。四、实习收获与心得体会野外实习对于一个实践性和体验性比较强的学科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对一个即将教授这样一门学科的中学地理教师来讲,这也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实际体验和检验课本理论最好的一次机会。并且,通过实习,掌握一手教学素材,对于授课效果和知识理解都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而西南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气候水文特征、植被土壤类型、人文风俗习惯,在中学地理知识体系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在为期 10 天的云贵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综合实习中,通过对长江、綦江、乌江、金沙江、西山滇池等重要江河湖泊,九乡溶洞、路南石林等主要喀斯特地貌,云南少数民族民俗风情,金沙江干热河谷,峨眉山气候植被垂直分异,四川盆地地形地貌等区域的实地考察和综合研究,搭配过程中指导老师随时给予的专业讲授和补充,基本掌握了各区域内主要的人文自然概况与特征,深化了对课本知识描述的理解和体验,也进一步为个人以后的教学实践活动明细了方向。在此也由衷的感谢为整个综合实习辛劳付出的诸位指导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