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测试 课时作业十一.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516532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测试 课时作业十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测试 课时作业十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测试 课时作业十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测试 课时作业十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测试 课时作业十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测试 课时作业十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测试 课时作业十一.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测试 课时作业十一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叨扰(do) 吁请(y) 发请帖(ti)博闻强识(sh)B裹挟(ji) 滞胀(zh) 准噶尔() 戛然而止(ji)C泊车(b) 阒寂(q) 挑大梁(tio) 唾手可得(tu)D股肱(hn) 摒弃(bn) 发横财(hn) 嗲声嗲气(di)解析:A叨to,识zh;B.挟xi,噶;D.肱n。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辐射 高粱秆受益匪浅九州方圆B欠收 天然气 百味具陈 励精图治C凑和 炮筒子 金榜提名 怀瑾握瑜D埋单 一柱香 鸦雀无声 浮光略影解析:B歉收

2、,百味俱陈;C.凑合,金榜题名;D.一炷香,浮光掠影。答案:A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我市城区存在一些已被_的公共设施,由于未能及时拆除清理,如今成了交通的“路障”和景区的“景障”。看到村里的老人生活单调,老马两口子就_着开办了老年娱乐所,为村里的老人免费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结束了一个学期紧张的学习生活,心情终于可以_下来,我要暂时抛开那些曾经让自己烦恼的事情,听一听自己喜欢的音乐。A废置核计迟缓B废止合计迟缓C废置合计弛缓 D废止核计弛缓解析:废置:认为没有用而搁在一边。废止:取消法令、制度,不再行使。合计:合在一起计算;盘算;商量。核计:核算。弛缓:局势、气

3、氛、心情等和缓。迟缓:不迅速、缓慢。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清华人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期望与嘱托,筚路蓝缕、艰苦奋斗,推动清华大学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奏响了百年清华发展史上最华美的乐章B曲阜尼山砚石,色呈柑黄,有疏密不匀的黑色松花纹,观之钟灵毓秀,触之滑腻温润。制作砚台、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C中国是一个拥有不少核电站的国家,我们应该结合国情,未雨绸缪,从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中吸取教训,全面升级核安全保障监测措施。D在邹城铁山公园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老人用清水在地上写毛笔字,他们大多旁若无人,挥毫泼“水”,点折撇捺,或娟秀,或狂放,风格各异,都颇具功底。解析

4、:B用错对象。钟灵毓秀: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A.筚路蓝缕: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C.未雨绸缪: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D.旁若无人:形容态度傲慢,自高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答案:B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B造成食品安全问题有两大原因:一是现行食品安全制度缺乏严格性和统一性;二是现行食品安全制度缺乏警示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造成的。C从

5、5月1日开始,醉酒驾车者将面临刑事处罚,其醉驾行为将被记入档案。特别是一些公职人员,一旦受到刑事处罚,也就意味着将失去公职。D油价不断上涨引发的节油比拼不但在各种小型轿车品牌之间进行,而且已在各种重型卡车品牌之间展开,开发节油重型卡车已成为国内该类企业当前的主流产品。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等”后加“中毒征状”。B项“原因造成的”句式杂糅。D项“开发节油重型卡车”成为“产品”,搭配不当。答案:C二、名句名篇默写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_,_。”(3)王安石桂枝香

6、金陵怀古化用“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句子是:“_,_。”答案:(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3)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孔林,地面上的家谱 杨朝明刘续兵孔林就像地面上的孔氏家族谱系,后人安葬前辈,昭穆不乱,井然有序。林内分布着历代“衍圣公”以及可以入孔氏宗谱的后裔子孙墓葬群。因年代久远,孔门第四十二代以前,除孔子祖孙三代墓世代祭祀不绝,仍保持着完整的墓碑、祠坛和神道石以外,只有第四代的墓有确切位置,其余已不可考。不过,从战国到宋代,墓群都按时代分布着。而自从第五十五代开始,墓葬归属则座座明确,尤其是元、明、清三

7、代,保存基本完好。作为伟大圣人,孔子深刻认识社会人生,也对天命、鬼神有自己的理解。孔子主张通过祭祀的仪式教育人们要追念先祖功德,希望通过这些礼仪教化人心,使“民德归厚”。孔子推崇周礼,强调“慎终追远”,重视丧葬与祭祀,主张“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其着眼点应该在于现世人间的秩序。社会风气的好坏,取决于孝道是否得到施行,爱心的培养应当从“孝亲”开始,所以孔子说“立爱自亲始”。人只有做到“亲亲”才能“爱人”,只有在“亲亲”的基础上加强修养,推己及人,才能“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进而才能做到“泛爱众”“四海之内皆兄弟”。“孝”是爱心形成的基础,“孝”是整个伦

8、理乃至人文大厦的根基。孔子认为,只要是“人”,就应当具有仁德,而“孝敬父母”就会有仁德;人之所以为人,“孝”是一个基本标志。什么是“孝”,孔子曾经做过不少解答。例如,他说孝的人能够做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哪一位父亲都希望儿女走正途,父亲去世后能自我约束,几年内不改其志,十分难得。一个人是否做到了“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量,而“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也是孝的重要表现,用孔子的话说这叫“无违”,也就是不违背礼制。孔子所说的“父之道”的传承,爱心的递相授受,人文的薪火相传,不都是这样一代一代进行的吗?孔子是春秋末年的鲁国人,其以“孝”为中心的儒学是鲁文化结出的丰硕“精神文明”的成果。西周初年

9、,鲁国的第一代国君伯禽来到鲁国,积极推行周礼,采取了“尊尊而亲亲”的“治国方针”,形成了鲁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孔氏家族没有因为王朝的更迭而有大的起伏,井然有序、“万古长春”的孔林,这部地面上的家谱,也喻示着孔子学说超越特定时代的价值。兵连祸结的时候人们盼望和平与和谐,礼崩乐坏的时候人们期待仁政与德治,在历史上,不论哪朝哪代,不论哪个民族,前来祭祀孔子的人络绎不绝。络绎不绝的扫墓队伍,简洁而寓意悠远的仪式,无声的静默哀思,古木森森的背景,生动地传达着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信息。(摘自文明2011年第4期,有改动)7孔林里能使“后人安葬前辈,昭穆不乱,井然有序”,不属于其原因的一项是()A因为从战国

10、到宋代,墓群都按时代分布着;而孔门前四代和第五十五代以后的墓群,墓葬归属则座座明确,保存基本完好。B孔子对天命、鬼神有自己的理解。孔子主张通过祭祀的仪式教育人们要追念先祖功德,希望通过这些礼仪教化人心,使“民德归厚”。C孔子推崇周礼,强调“慎终追远”,重视丧葬与祭祀,主张“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其着眼点应该在于现世人间的秩序。D子孙能以礼葬、祭先辈,才可能去“爱人”,才可能亲人之亲、老人之老,进而才能做到“泛爱众”“四海之内皆兄弟”。解析:A项,这是现象,B、C、D三项都是作者分析的孔子对丧葬、祭祀有明确主张和深意,这都是原因所在。答案:A8下列各项中,不能直接说明“孝是整个伦理乃至人文大厦

11、的根基”这句话的含意的一项是()A只要是“人”,就应当具有仁德,有仁德就会“孝敬父母”;人之为人,“孝”是一个基本标志。B有孝心的人能够做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父亲去世后能自我约束走正途,几年内不改其志。C孔子所说“父之道”的传承,爱心的递相授受,人文的薪火相传,都是孝礼制下的代代相续。D伯禽积极推行周礼,采取了“尊尊而亲亲”的“治国方针”,形成了鲁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解析:B项,这是解释什么叫“孝”,没有涉及到它的伦理、文化根基价值。A项,由“孝”到有仁德,到人的为人,已涉及到与伦理的这种联系;C项,关键在于能准确解读“都是这样一代一代”中的“这样”,“这样”呼应本段开头的“孝”,应指“

12、孝的礼制”;D项,是“亲亲”与“文化品格”联系的判断,明显正确。答案:B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除孔门第四十三代至第五十四代的墓没有确切位置,不可考证外;其余,则是墓葬归属座座分明,有些还保存基本完好。B一个人是否做到了“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量,而“无违”即不违背礼制,也是做到“孝”的一个重要表现。C井然有序、“万古长春”的孔林,这部地面上的家谱,也因为孔氏家族一直没有大的起伏,而使孔子学说有超越特定时代的价值。D在历史上,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孔林,以简洁而意义悠远的仪式祭祀孔子,主要为了表达对和平与和谐的盼望、对仁政与德治的期待。解析:B项是原文意思的变换说法,语意没有变化,故正确。A项,第五代之后、四十二代以前的墓也都没有确切位置,已不可考,此选项的时间跨度错了;C项,因果关系错乱:因为孔氏家族一直没有大的起伏,所以孔林井然有序、“万古长春”;因为孔林井然有序、“万古长春”,所以才可喻示孔子学说有超越特定时代的价值;另外,“使”也改变了原意。D项,“兵连祸结”时、“礼崩乐坏”时人们祭祀孔子的目的,只是不完全列举,不代表一般或全部。答案:B-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