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2.4 恐龙回来了丨岭南版 (1)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37516479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2.4 恐龙回来了丨岭南版 (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2.4 恐龙回来了丨岭南版 (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2.4 恐龙回来了丨岭南版 (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2.4 恐龙回来了丨岭南版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2.4 恐龙回来了丨岭南版 (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恐龙回来了教学对象分析二年级学生对恐龙具有有浓厚的绘画兴趣;学生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能进行简单的画面构思、表现;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多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内容分析恐龙回来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课。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通过以学生熟知的动物题材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欣赏、探索、创作、表现、评价活动,从而认识动物的可爱和美丽、动物和人类关系的密切联系、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感知、形象思维、合作能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能用几何形组合的方法和线条画的形式表现恐龙的外形特征。

2、过程与方法:在比较中,找出恐龙的基本形;在想象中,大胆描绘心中的恐龙。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爱科学、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恐龙的基本型与体型的变化并进行绘画表现。教学难点能够大胆的描绘恐龙回到现代的画面。教学策略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遵循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课堂导入欣赏绘本假如恐龙回来了 (板书:恐龙回来了)观看PPT绘本故事引起学生的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课堂发展活动一,恐龙外形的探究与发现1.思考恐龙的基本结构。(1)带着问题看书提问;恐龙哪几部分组成的?(板书)2恐龙的生活习性与形态变化对比;不

3、同恐龙的身体特征不同?原因? 活动二,故事创编与分享1、故事创想(听音乐)鼓励学生大胆创编故事。提问:(1)“我”想和什么恐龙做朋友?(2)“我”和恐龙朋友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2、故事分享(1)组内交流(2)班上分享3、观看绘画视频4、作品欣赏,创意思考(1)不同的的恐龙外形可以带来不同帮助。(2)作品欣赏1、 了解恐龙的基本型与外形特征2、 了解不同恐龙的不同生活习性。1、创编故事。2、观看视频,了解绘画要点。3、观看作品,大胆想象,不同的恐龙外形特征。观察分析恐龙的生活环境和外形特征,锻炼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1、帮助学生扩宽创作思维。2、引起学生对恐龙的想象,鼓励学生大胆创编故事。活动三,

4、学生创作活动作业要求:以线描画的方式,发挥想象力,运用恐龙的外形特点画出如果恐龙回来了?学生创作三、评价与发展展示评价1、 展示作业 2、自评、他评、师评 3、总结延伸:今天,我们编创了很多和恐龙在一起有趣的故事,我们知道恐龙很久以前就灭绝了,但它为什么会灭绝至今还是一个谜,同学们可以看课外书或者上网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下节课带回来分享吧。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培养自信。板书设计 恐龙回来了恐龙基本结构图 教学后记 教学反思 恐龙回来了是广东岭南美术出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二年级上册中的第4课。整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这节课通过绘本阅读,图片对比欣赏,学生思考,微课学习等方法,在于提高学生对于恐龙的

5、想象与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整节课来说我觉得这节课整体的流程与教学设计相对合理,首先通过绘本导入,假如恐龙会来了为切入点,使学生对恐龙回来后的情景产生想象,然后通过阅读课本一分钟学习恐龙的基本结构,接着对比发现恐龙的不同习性对于恐龙外形的影响,了解恐龙的外形后,在回到本节课的难点,对恐龙回来了的故事进行想象,我是通过听音乐想象,组内分享再到班上分享和微课学习,让每位学生可以有自己恐龙的故事,最后进行大胆创作。但是上课的流畅性还不足,上课还会有一点紧张,导致教学语言不够清晰。各个教学环节的语言缺乏条理性和导向性,我认为是关键性语句没有讲清晰。应该重点大声的强调一些关键问题和预设学生会发生的问题和会回答的问题。来加强课堂的流畅性。在故事分享和作品展示的时候,应该给学生展示的平台更大些,通过上台来分享故事,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的成就感。课堂中学生出现的情况应变能力不够,应该预设学生会发生的问题和会回答的问题。调控课堂的方式可以多样性(纪律),小组竞赛进行表扬,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最后课堂中的微课部分以及板书可适当的修改,加强对比,微课中多添加一些文字,来提高学生的接受度,来提高课堂效率。这节课我最大的感受是,学生的课堂兴趣非常重要,应该加强课堂之间的互动性和流畅性,关注不同程度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