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1.7个人收入的分配 知识要点解读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513623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1.7个人收入的分配 知识要点解读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1.7个人收入的分配 知识要点解读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1.7个人收入的分配 知识要点解读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1.7个人收入的分配 知识要点解读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1.7个人收入的分配 知识要点解读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1.7个人收入的分配 知识要点解读 新人教版必修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国分配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当前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注: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并非都是按劳分配。3

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1)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2)按生产要素分配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土地等。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种类及对应形式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

3、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经营管理要素获得的收入主要是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按信息要素分配: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点子)的收入。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其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其二,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注意:三个区别(1)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和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社会主义性质分配:按劳分配。非社

4、会主义性质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2)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区别第一,存在的范围不同。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动成果分配存在于个体经济中,按劳动要素分配存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第二,性质不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是非社会主义性质分配。(3)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附: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比较按劳分

5、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区别所有制基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分配主体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的劳动者个体劳动者私营和外企中的劳动者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处于雇佣地位体现的关系劳动者是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非公有制生产关系私有制生产关系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地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之一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劳动者都要靠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劳动来获得收入,合法收入都受国家保护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由我国社会主

6、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及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附:关于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方式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鼓励自主创新,其中包含科技创新,分配制度改革要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对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方式应全面,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1) 公有制企业中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还有非按劳分配的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2) 股份制企业中,科技人员凭借技术向企业投资入股,获得相应的股份,从股份制企业获取收入,属按技术要素投入所得的收入。(3) 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中,科技人员受雇于私营企业主和外商,其所得工资是按劳动要素分配。(4

7、) 科技人员自办实休,自办公司,其科研成果或技术专利归自己所有。通过转让成果或专利所获得的收入属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4.效率与公平的含义。(1)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2)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注意:收入公平既不是平均分配也不是消除差距。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

8、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当前,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

9、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5.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2)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