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教案)学习资料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509869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学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学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学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学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学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学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谏太宗十思疏》(教案)学习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谏太宗十思疏(教案)精品文档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进一步熟悉文言特殊句式。2.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体味魏征高超的劝谏艺术。3. 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1. 掌握文言字词,疏通文句,培养文言语感。2. 了解论证方法,理解“十思”内涵。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及追求的理想政治境界。 设计思想 与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相比,本文在字词疏通及思想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逐句疏通、讲解之必要。作者魏征,史以“诤臣”称之,本文是他在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章

2、。文章骈散结合,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表达有力而华美。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使文章论证深入浅出,全面透彻。教师应带领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深刻体悟理解。与烛之武退秦师一样,本文教学仍围绕文言、文化展开,在诵读中加强文言语感,在诵读中品味领悟思想。 教学资源 1. 关于作者魏征(580-643),字玄成,唐巨鹿曲阳(今河北晋县)人。著名政治家。隋末为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义军。李密失败,他投降唐朝。唐太宗时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其人有胆量,敢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助成“贞观之治”。后代一些诤臣都以他为楷模,亦泽被后世。 著作有魏

3、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魏征病卒,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2. 关于文体“疏”,奏议的一种,是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3.关于写作背景本文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时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政策比较正确,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历史上还有“成康之治” 、“文景之治” 、“康乾盛世”)。随着天下安定,太宗有骄奢之意,开始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便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提醒他。这一年就连上四次奏章。本文

4、为其中一篇。疏中讲了帝王应采取的统治天下的方法,含劝戒之意。后来唐太宗赐手诏褒奖魏征,并说:“得公之谏,朕知过矣。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介绍作者魏征及本文写作背景。聆听“诤臣”奏章思想文言学习:疏通全文。在预习的基础上疏通全文。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质疑,教师点拨重点字句,学生完成字句翻译。文章文化感悟主导:找出文章的主要观点。讨论、交流,诵读“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是什么)主导:文章如何提出这一观点的。思考、交流,诵读围绕第一段。比喻论证。主导:为何要“积其德义”?思考、交流,诵读围绕第二段。对比论证,层层递进,揭示不积德义的危害。告诫太宗,身为国君,得

5、志以后,不能纵情傲物,否则有“覆舟”危险。(为什么)主导:如何能“积其德义”?思考、交流,诵读围绕第三段。十思的核心内容是“正己安人”,分为五方面: 生活方面 戒奢侈俭 待人方面 戒骄躁谦 处事方面 戒放纵慎 用人方面 戒偏邪正 执法方面 戒偏颇明 (怎么样)如果做到“十思”,将会出现的效果:“垂拱而治”拓展延伸“十思”在今天的意义。思考、讨论、交流学生能结合现实,言之成理即可。 课堂反馈主导:当堂练习练习、交流内容附后,要求当堂完成后,生生、师生之间交流答案。 课后测评布置作业课外练习内容附后。板书谏太宗十思疏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生活上: 戒奢侈俭为人上: 戒

6、骄躁谦处事上: 戒放纵慎用人上: 戒偏邪正执法上: 戒偏颇明“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垂拱而治”) 课堂反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壅蔽( ) 懈怠( ) 浚( ) 谗邪( ) 黜恶( ) 谬赏( ) 滥刑( ) 豫游( ) 垂拱( )2. 填空。(1)魏徵(580643),字 ,唐太宗封之为_,文集有_。疏是_的一种专用文体。(2)总此十思,宏兹九德;_,_,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_,_;_,_。3.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D.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4.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7、,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保无疆之休 休:休息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物:事物 C.虽董之以严刑 董:督责 D.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冲:冲动 5.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自牧:自我约束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三驱: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C.亏无为之大道哉 大道:最高的境界 D.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 司职:司仪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震之以威怒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C.人君当神器之重 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 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此则

8、岳阳楼之大观也7. 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帝王主持着国家的重任,在天地间占有重要的地位。 B.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D.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最终苟且以求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课后测评(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

9、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来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虑,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钧,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

10、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硅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贞观政要任贤)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汝离间我兄弟魏征为太子洗马喜逢知己之主但其尽心所事从容对曰征慷慨自若臣所以敢言A B C D2. 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雅有经国之才很有治理国家的才干。B君臣相得君臣各有收获C臣见之

11、若仇我看见他们就好像仇敌一样D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我自己好比是金子,你好比是优秀的冶金的高手。3.“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是指()A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B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C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D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4. 文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谋,打算,谋划。B雅,雅致,高雅。C劳,犒劳,慰劳。D擢,提拔,提升。5. 对下列“之”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早为之谋”,之,指代太宗。B“召征责之曰”,之,指代魏征劝建成太子对付太宗这件事。C“太宗为之敛容”,之,指代魏征所说的话。D“臣见之若仇”,之,指代王硅、

12、魏征。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建成”“隐太子”“息隐”这三人与太宗都是兄弟关系。B“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这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从感情上接受不了。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能不计前嫌,委以重用。D这段文字体现了唐太宗一贯强调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二)了解下列词语的出处,解释其含义。(1)居安思危(2)载舟覆舟(3)择善而从(4)垂拱而治(5)善始善终(6)慎终如始(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答案一、课堂反馈1yng di jn chn ch mi ln y gng2.(1)玄成

13、郑国公 魏郑公文集 古代臣属向皇帝分条陈述奏议(2)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 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3. C (A项中“根本”古义为“树木的根”;今义为“基础”。B项中“纵情”文中意为放纵感情(骄傲);今多指“尽情”。C项中“骨肉”古今都指亲人(父母兄弟子女等)。D项中“虚心”,这里是实指,是“使心虚”之意;在现代汉语中,则已经高度抽象化,成为一种美德,一种谦虚的表现。)4.C (A “休”,美好。B “物”,他人。 D “冲”,谦虚)5.D (司职:管理职事。)6.C (A 介词,用/介词,因为 B 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却 C 结构助词,的 D 那么,就/ 表判断,“是” )7.B (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但是能够善终的很少。)二、课后测评(一)1.C(洗马,古官名;所以,凭着。)2.C3A4B(雅,敬词。)5B(指代魏征。)6A(三者是同一人。)(二)(1)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指处于安逸的环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