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怎样划分的?复习课程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508900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怎样划分的?复习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怎样划分的?复习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怎样划分的?复习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怎样划分的?复习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怎样划分的?复习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怎样划分的?复习课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怎样划分的?精品文档: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怎样划分的?汉儒对它是怎样解释的?关于风、雅、颂的划分标准古来众说纷纭,大致可归纳如下:(1)按照诗歌的题材和内容,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毛诗序;(2)按照诗歌的用途;(3)按照诗歌的音乐。 今人多认为是风、雅、颂是音乐上的分类。中国有音乐文学的传统,在诗经的时代,诗和音乐是融合为一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诗在当时都是歌词。所以按照诗歌的音乐来划分风、雅、颂应该是合理的。 对于风、雅、颂的具体含义,前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解释: 风者,风土之音,民俗歌谣之诗也。所谓国风,是各诸侯国统治地区的地方土乐、民间歌谣,这里的民俗歌谣之诗是相对于朝廷诗乐而言的,在作

2、者的阶级身份上并没有严格的限定。诗经共十五国风,160篇作品。 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朝廷之乐曰雅,也就是说,雅是周代朝廷的正乐。称周天子都城附近之乐为正乐应是出于当时的尊王思想。称之为雅乐,正如当时的普通话、标准话称为雅言。雅又分为大雅、小雅。大小雅应当是因时代不同,音乐亦有所不同,故分。大雅共31篇,多作于西周初期;小雅共74篇,多作于西周末期,较大雅产生为晚,风格上更接近国风。 颂,宗庙之乐歌,宗庙之音。也就是说,颂是祭祖祭神时用的歌舞曲。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毛诗序把风作为教化、讽谏的政治工具,并以此出发,断章取义,强作解释,以为风诗句句关涉美刺政治。如本是表达青年男

3、女爱情的周南关雎,竟被曲解为:“关雎,后妃之德也。” 毛诗序认为雅是专门陈述政治的利弊得失,并以政事的大小来区分大小雅,这与雅诗的内容也不尽吻合。其一,雅中有许多诗并非是“言王政之所以兴废也”,而抒发的却是不直接关涉政治的一己之情。如白驹写女子怀念所爱之人,隰桑写女子对爱人倾诉款曲。其二,小雅中有天子之大政,大雅中有诸侯之小政。这一点,毛诗序早有察觉,其本身就前后矛盾。毛诗序认为颂是歌颂赞美的意思,颂诗是歌颂赞美统治者盛德功绩,并把这些盛德报告给神明,以祈求上天先祖的赐福。这个解释基本上反映出了颂诗内容的特征。但并没有概括出颂诗音乐上的特征;颂诗也并非全是美盛德之诗,如毛诗序说:“振鹭,二王之

4、后来助祭也。”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

5、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诗经共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对于风,雅,颂的解释有种种说法,一般认为是按照音乐来划分的,因为诗经的诗篇当初都是乐歌,由于曲调的特点不同,划分三类,后乐谱失传,仅留歌词,我们今天看到的不过是一部乐曲歌词的底本。 *风,地方乐调,这一部分共选了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乐调,称十五国风,共160篇,内容都是民歌,这十五国风是:周南(今陕西,河南之间),召南(今河南,湖北之间),邺,镛,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 其中周南、召南产生于汉水和长江中游,其余为黄河中下游。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周室

6、东迁以后到春秋中叶的作者,大部分是民歌。 *“雅”诗就是西周王畿的乐调。王畿,都城地区,就是渭水流域地区,雅诗就是这一地区的乐调,之所以如此,有两种解释:1,雅,同“夏”,周称西周的王畿为“夏”雅乐就是“夏乐”,夏乐就是王畿乐调2:雅,正也,雅乐即正乐,当时称诸侯国的地方音乐为俗乐,周天子的都城是全国的中心,出于尊王观念,把王畿之乐称为“正乐”两种解释都可通。“雅”诗分为大雅,小雅,大小雅类于后代的大小曲,大小调,其中小雅较接近于“国风”可能是未被贵族改造的王畿地方音乐。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多数是贵族之作,少数是人民。关于产生年代,“大雅”大部分是西周初的作品,“大雅”小部分、“小雅”大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 *“颂”,颂是祭祀用的宗教音乐,内容分为赞美神灵,祖先的功德,颂诗中周颂31篇,产生于王畿地区,渭水流域,是西周初年作品。鲁颂4篇,商颂5篇,它们都是东迁以后到春秋中叶的作品,产于鲁国,宋国(宋是商的后代)。 *诗经分风雅颂,共305篇,产生地区包括今天的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湖北部,写作年代大致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里。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