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多项选择题(学生的)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749860 上传时间:2017-10-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多项选择题(学生的)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克思多项选择题(学生的)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克思多项选择题(学生的)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马克思多项选择题(学生的)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马克思多项选择题(学生的)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多项选择题(学生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多项选择题(学生的)(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项选择题 (共 74 个)绪论:(共 5 个)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2.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 )A.德国古典哲学 B.剩余价值学说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3.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理论前提是( )A唯物史观的创立 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 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4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

2、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D.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5.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意义在于( )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B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C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D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第一章(共 18 个)1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 )。A根本属性 B普遍状态C主观形式 D存在方式2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B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3在

3、人类意识产生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三次有决定意义的转变是:( ) A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B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C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意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D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4、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 )。A.运筹帷幄 B.审时度势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5联系的特点有:( ) A客观性 B多样性 C斗争性 D普遍性6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 ) 。A “一分为二” B “合而为一”C “有无相生” D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7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这句话是说,奢靡逐步

4、发展会导致灭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可能会转化为现实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8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 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D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9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人的活动与客观规律的关系的有( )。A.人能认识客观规律 B.人能消灭客观规律C.人能创造客观规律 D.人能利用客观规律10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有:( ) A原因和结果 B必然性和偶然性 C可能性和现实性 D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11辩证的否定是( ) 。A事物的自我

5、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 12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A.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影响、制约和改变着自然界B.相互联系相互作用C.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 D.自然界是构成人类社会现实性的自然基础13.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14.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15.下列各项命题中,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有 (

6、)。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1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 )。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 D.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17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 )A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18.实践的基本特征是( ) 。 A.客观物质性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消极被动性第二章(共 16 个)1.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为( )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

7、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2. 下列各项中,能够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 。A.感性认识可以自然而然地上升为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C.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3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C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D意识建构认识对象4.下列各项能正确说明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的有( )A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B绝对真理通过相

8、对真理表现出来C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D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5. 2003 年 4 月 15 日新华社报道: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经过 13年努力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在人类揭示生命奥秘、认识自我的漫漫长路上又迈出重要一步。这一科学成就的取得表明( ) 。A人类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不能把握认识的本质B人类不仅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C正确认识可以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6. 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 ) 。A占有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 B拥有合于实际的感

9、性材料C用科学技术手段搜集、整理感性材料 D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分析、概括感性材料7.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8. 任何真理都是( ) 。A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B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C一元与多元的统一 D. 正确和错误的统一9.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含义是( ) 。A.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 B.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C.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 D.从个人的愿

10、望和要求出发10.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11. 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 ) 。A.感觉 B.知觉C.概念 D.表象12. 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反映论 B.能动的反映论C.先验论 D.可知论13. 做工作“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这一思想说明( )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B.上级指示和决议作为行动的依据C.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D.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14.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 )决定的。A真理的本性

11、 B.实践的特点C.真理的内容 D.实践的形式15. 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D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16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 ) 。A实践标准并不可靠B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C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D实践标准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具有相对性第三章(共 14 个)1. 生产力的实体要素包括( ) 。A.劳动者 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 D.科学技术 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为人民群众是( ) 。A. 不受社会条件

12、制约的 B.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 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 。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4.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存在反作用于社会意识 5. 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要素有( ) 。A.阶级斗争 B.科学技术C.革命和改革 D.社会基本矛盾6. 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政治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 D.社会意识形态7. 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 )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 D.要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8. 人民群众( ) 。A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B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多数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D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始终是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哲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